“地下航母”向前進!直擊中國首台超大直徑同步掘進機“興業號”奮勇掘進
珠海興(xing) 業(ye) 快線隧道工程現場,一台重4500噸、超5層樓高的“地下航母”正奮勇掘進,管片一片一片拚裝,隧道隨之一米一米建成。這台“地下航母”,就是由中交天和自主研製的中國首台超大直徑同步掘進機“興(xing) 業(ye) 號”,這也是國內(nei) 首次采用的同步掘進設計。常規隧道掘進機拚裝管片,一環管片寬2米,刀頭油缸推動,而油缸推動距離僅(jin) 為(wei) 2米多。因而,掘進2米後必須停止,掘進一環耗時近60分鍾,拚裝管片一環耗時近45分鍾。“興(xing) 業(ye) 號”的關(guan) 鍵在於(yu) 同步掘進,它改變了傳(chuan) 統油缸設計,推動距離可延長至4米,刀頭可實現持續掘進,後方同時拚裝管片,施工速度較國內(nei) 外同類掘進機提升25-35%,對超大直徑盾構機發展具有一定劃時代意義(yi) 。
中國首台超大直徑同步掘進機“興(xing) 業(ye) 號”(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珠海興(xing) 業(ye) 快線隧道工程是未來連通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把珠海市打造成為(wei) “粵港澳交通樞紐”的重要工程。盾構隧道長度僅(jin) 1740米,但地質情況極為(wei) 複雜,其中:硬岩段占比超過70%,被稱“地質博物館”,且為(wei) 首個(ge) 國內(nei) 直徑最大雙層疊落盾構工程,雙層疊落長約604米,盾構法施工麵臨(lin) 不少世界級難題。為(wei) 順利完成這項重大工程,中交天和立足自主研發,著眼科技創新,為(wei) 適應在硬岩地質中提高掘進速度,實現隧道掘進和管片拚裝同步施工,成功研製中國首台超大直徑同步掘進機“興(xing) 業(ye) 號”。該掘進機國產(chan) 化率達98%以上、刀盤直徑15.76米,全長超130米,攻克了許多難以想象的世界級難題。
一機多用,實現同步掘進
因本工程硬岩段的占比超過70%,更能充分發揮“興(xing) 業(ye) 號”同步掘進效果。截至目前,“興(xing) 業(ye) 號”已累計掘進260環,隧道成型520米,曆經淤泥質土層、液化砂層、斷裂帶、孤石群、不同強度花崗岩(強度最高達158兆帕)等地質。不同地層掘進需采用不同類型盾構機,淤泥質土層、液化砂層一般采用軟土盾構機,不同風化程度花崗岩地層一般選用硬岩掘進機(TBM),“興(xing) 業(ye) 號”則成功實現“一機多用”和“同步掘進”。
施工現場(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對沉降、圓度等精度控製在毫米級範圍內(nei)
珠海興(xing) 業(ye) 快線隧道是國內(nei) 直徑最大雙層疊落盾構工程,雙層疊落段長約604米,在全國尚屬首例。上下層隧道最近間隔僅(jin) 6米,對主隧道施工,尤其對管片成圓收斂、管片注漿、土層擾動沉降等質量要求極高。隧道主線與(yu) 匝道采用雙層疊落盾構施工方式,先下後上,同向推進。主線隧道直徑15.2米,由“興(xing) 業(ye) 號”掘進,匝道隧道直徑11.73米。中交天和創新設計,為(wei) 盾尾每個(ge) 注漿係統增設流量、壓力控製裝置,確保每個(ge) 區域注漿均勻精準,最終把管片錯邊量、沉降精度控製在毫米級範圍內(nei) ;自主研製圓度收斂測量係統,做到“一環一檢測”。
施工現場(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適應性設計突破花崗岩孤石群落
盾構機掘進過程中,孤石通常難以固定,會(hui) 因土體(ti) 擠壓而移動,不足以為(wei) 盾構機破碎孤石提供反力。如不能及時處理,輕則產(chan) 生掉刀、刀具偏磨、刀盤磨損等情況,重則造成刀盤卡死,或導致隧道軸線偏移、地麵突然沉降等危險。遭遇孤石時,常采用豎井開挖、爆破、人工挖孔等方式排除,為(wei) 盾構機掘進清障,不僅(jin) 花費高、耗時長,且風險大。麵對無數孤石群,中交天和對“興(xing) 業(ye) 號”開展適應性設計,在旋轉刀盤配裝滾刀152把、常壓切刀256把、刀箱保護刀824把,大大增強破岩能力,確保“興(xing) 業(ye) 號”順利通過圍岩強度158兆帕、長度160米的花崗岩孤石群落。
“數字大腦”控製掘進方向和精度
為(wei) 適應隧道小半徑轉彎,隧道單環管片楔形量必須多於(yu) 常規尺寸60毫米以上。如此大的單環偏轉量和先導角度,對盾構機掘進保平及管片拚裝累積誤差糾偏是個(ge) 全新考驗。為(wei) 此,中交天和為(wei) “興(xing) 業(ye) 號”配備“數字大腦”,用自主巡航技術和管片智能化拚裝等全新技術控製掘進方向和精度,實時把各項動態參數傳(chuan) 送監控中心,實時監管地層數據反饋鏈和動態參數調整,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專(zhuan) 家坐鎮後台,嚴(yan) 格按“決(jue) 策指導層、診斷指令層、分析反饋層、操作執行層”四個(ge) 層級指揮施工,做到“一環一研判”“一環一總結”。
主動鉸接技術控製最小轉彎半徑
隧道設計最小轉彎半徑僅(jin) 599.5米,這是超大直徑盾構機施工最大難題。“興(xing) 業(ye) 號”刀頭重約2000噸,在岩層中實現自由轉向是個(ge) 重大現實難題。對此,中交天和應用主動鉸接技術,把超大直徑盾構機最小轉彎半徑控製在450米內(nei) ,在世界超大直徑盾構機施工中尚屬首次。中交天和總經理助理、執行總工楊輝介紹:“中交天和設計團隊研發主動鉸接技術,相當於(yu) 為(wei) 刀頭加一個(ge) 關(guan) 節,既能活動,能承受巨大壓力,還能防水防泥。”為(wei) 破解係列技術難題,中交天和還采用刀盤伸縮機構、逆洗循環係統、刀具全狀態監測等核心技術,確保“興(xing) 業(ye) 號”施工進度,創造了國內(nei) 外同類裝備科技創新和同步掘進的新高度。
近年來,中交天和砥礪奮進、自主創新,先後研製南京揚子江隧道用國內(nei) 首台超大直徑盾構機、孟加拉國國父隧道——卡納普裏河底隧道用超大直徑盾構機、印尼雅萬(wan) 高鐵1號隧道用超大直徑盾構機、中國迄今長江最難建過江通道——南京和燕路過江通道用超大直盾構機、天山勝利隧道用世界首台超大直徑千米級豎向硬岩掘進機、中國目前直徑最大最先進盾構機等,奠定了中交天和超大直徑盾構機研製在全球的領先地位。下一步,中交天和將加大科技創新、搶占發展先機,引領超大直徑盾構機發展方向,為(wei) “大國重器”建造作出卓越貢獻。(張鳳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