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趕考”北京國企改革交出高分答卷
截至2021年底,市管企業(ye) 資產(chan) 總額達到6.5萬(wan) 億(yi) 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4.6%;營業(ye) 收入首次超2萬(wan) 億(yi) 元,利潤總額1328.4億(yi) 元,分別比2019年同期增長35.5%、48.2%,創曆史最好水平;上繳稅費達1355.4億(yi) 元,相當於(yu) 全市稅收收入的10%;在國務院國資委年度評估考核中,北京市獲得A級測評……這是北京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交出的高質量答卷。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市國資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三年來本市全麵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以黨(dang) 建引領改革,圓滿完成各項重點改革任務,推動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和曆史性成就。
8家一級企業(ye) 實現戰略性重組
華夏銀行董事會(hui) 下設戰略、審計、風險管理等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全力保障董事會(hui) 科學決(jue) 策;金隅集團推動公司體(ti) 製機製改革和產(chan) 業(ye) 鏈協同管理創新,企業(ye) 經濟總量、行業(ye) 地位得到快速提升,位居全國建材行業(ye) 前三甲……
“改革促攻堅,一批長期製約企業(ye) 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問題得到解決(jue) ,為(wei) 首都國企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市國資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國企曆經三年改革,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加快建設,公司治理不斷健全完善。
國有資本布局加快向重要行業(ye) 和關(guan) 鍵領域集中,全麵提升了國企服務首都發展的能級能量。三年來,市管企業(ye) 117項主業(ye) 縮減至59項,8家一級企業(ye) 實現戰略性重組,力度空前。通過專(zhuan) 業(ye) 化整合,組建北京健康養(yang) 老集團,助力首都養(yang) 老事業(ye) 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北辰集團引進京東(dong) 、法國最大的會(hui) 展集團智奧會(hui) 展組建首都會(hui) 展集團,成為(wei) 服貿會(hui) 市場化運營主體(ti) ,全力服務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首農(nong) 食品集團將76家二級企業(ye) 整合至29家,9家子企業(ye) 成為(wei) 規模超百億(yi) 的細分領域“龍頭”。
助推首都減量發展,697戶劣勢和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業(ye) 疏解退出。京能集團全麵關(guan) 停京西煤礦,結束了北京千年采煤史。首鋼集團主動退出戰略契合度不高、商業(ye) 模式不清晰的企業(ye) ,經營性虧(kui) 損企業(ye) 全部納入關(guan) 閉計劃,全麵完成“僵屍企業(ye) ”處置,企業(ye) 利潤總額同比大增300%。
國企上市公司數量增至71家
三年綜合施策,北京國企市場化經營機製改革按下了“加速鍵”。
改革的成效,通過一組組數據窺斑見豹:全市公司製改革基本完成,改革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取得曆史性突破;實施286項混改,引入京東(dong) 、寧德時代等非公資本超900億(yi) 元,市屬混合所有製企業(ye) 比例接近73%;首鋼綠能、首創水務、華夏保障房等基礎設施公募REITs成功發行,占全國總數的20%;借力資本市場,通過IPO、重組、收購等新增9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數量增至71家,市值超1.5萬(wan) 億(yi) 元。
1.5萬(wan) 名經理層成員全部實現任期製和契約化管理,新進員工全部實現公開招聘,管理人員競爭(zheng) 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機製全麵推行,全員績效考核全麵實施。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國企製度改革實現了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破冰破局。
改革案例可圈可點。首鋼、北汽等在集團層麵探索選聘職業(ye) 經理人;北控集團子企業(ye) 市場化選聘376名職業(ye) 經理人;金隅集團建立按業(ye) 績貢獻進行績效考核的薪酬分配機製,二級企業(ye) 班子收入相差7倍;首農(nong) 食品集團實行“紅黃牌”機製,對任期內(nei) 連續兩(liang) 年黃牌或一次紅牌的職業(ye) 經理人實施解聘。
激發幹勁,留住人才,國企因改革更具發展活力。32家企業(ye) 開展股權和分紅激勵、13家企業(ye) 實行員工持股,7家進入行權期的企業(ye) 淨利潤平均增幅達38.9%。通過實施中長期激勵,北方華創離職率由15%降至2.7%,華騰橡塑的淨利潤大增258%。
高精尖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占比超30%
截至去年底,市管企業(ye) 擁有高新技術企業(ye) 565家,入選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16家。市管企業(ye) 創新意識逐步增強,創新投入逐年加大,去年達524.4億(yi) 元,同比增長29.3%,創曆史新高。
北京電控2021年創新研發投入強度超7%,新增專(zhuan) 利申請10183件,新產(chan) 品貢獻率超61%。京城機電、北京建院等6家企業(ye)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城建集團一家就擁有近30個(ge) 國家級和市級各類技術研發創新平台。京投公司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ye) 等組建協同創新軌道交通研究院,推進北京軌道交通創新成果轉化。
在高精尖產(chan) 業(ye) 領域,京東(dong) 方半導體(ti) 顯示產(chan) 業(ye) 產(chan) 能規模和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北方華創集成電路裝備產(chan) 業(ye) 規模國內(nei) 最大,大豪科技刺繡機電控產(chan) 品及其配套驅動器的市場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
“2021年,市管企業(ye) 高精尖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占比超30%,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網聯汽車兩(liang) 個(ge) 領域營業(ye) 收入首次突破兩(liang) 千億(yi) 元。”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通過搭建北京創新產(chan) 業(ye) 投資平台,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yi) 元的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分層分類推進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北京國企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成果初步顯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