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造徽風皖韻新天地
壬寅歲末,南海之濱,第十八屆深圳文博會(hui) 吹響“集結號”,搭起全國文化產(chan) 業(ye) 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閱兵場”。安徽展團以“創新安徽美好未來”為(wei) 主題,組織109家單位盛裝亮相,排出最強陣容、線上線下聯動,明星企業(ye) 雲(yun) 集、創新產(chan) 品匯聚,向世界展現新時代“文化皖軍(jun) ”的強勁實力和嶄新形象,迎來一批又一批參觀體(ti) 驗和洽談合作的嘉賓。
文化+科技:明星企業(ye) 展實力
漆黑的背景裏慢慢伸展出晶瑩的枝丫,逐漸擴展成冰封的森林,令人仿佛踏入極北之地……這不是童話裏的世界,而是“美麗(li) 科學”可視化數字內(nei) 容記錄的物質結晶過程。由安徽新華發行集團聯合中科大打造的“美麗(li) 科學”教育數字平台,運用超高清特種科學影像技術,記錄肉眼不可見的微觀世界,讓科學展現藝術之美。安徽新華發行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美麗(li) 科學’教育數字平台以更直觀的方式展示科學,以更易懂的方式傳(chuan) 播科學,目前已傳(chuan) 播至全球15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服務全國1.6萬(wan) 所中小學,成為(wei) 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科學文化品牌。”
世界智能語音技術的領跑者科大訊飛,帶來支持12種方言、6種外語實時互譯的智能辦公本係列產(chan) 品;維信諾展示輕薄如紙、色彩逼真的柔性顯示屏幕;華光影像研發中國首台(套)8K超高清攝像機;合肥全色光顯推出6基色激光顯示係統……一大批世界知名、中國領先的“皖字號”明星文化企業(ye) 集中亮相,競相展示融匯科技創新的文化產(chan) 品,在全國文化產(chan) 業(ye) 的版圖中展現“文化皖軍(jun) ”的“實力派”形象。
放眼江淮,全省文化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擴大,文化新興(xing) 業(ye) 態不斷湧現,文化“軟實力”正在變成“硬支撐”。“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規上文化企業(ye) 數達到2456家,比上年同期增長37家;資產(chan) 總計4207.2億(yi) 元,同比增長9.6%。”省委宣傳(chuan) 部文化產(chan) 業(ye) 規劃發展處副處長謝廣嶺說,“深圳文博會(hui) 是一個(ge) 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大型文化會(hui) 展,更是安徽文化產(chan) 業(ye) 展形象、樹品牌、促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們(men) 集中展示全省依托科技創新、曆史人文、紅色資源等多方麵優(you) 勢,著力打造的數字創意新業(ye) 態、文旅融合新模式、文創精品新亮點和骨幹企業(ye) 新成果,讓徽風皖韻軟實力展現出獨特魅力、時代價(jia) 值。”
文化+旅遊:徽風皖韻增魅力
萌萌的曹操不失英武之氣,憨憨的老虎打起華佗五禽戲,亳州知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推出的“一見傾(qing) 心,一禮知亳”係列文創產(chan) 品令人愛不釋手。“我們(men) 挖掘亳州名人、華佗五禽戲等文化元素,結合現代設計理念製作伴手禮,包括麵塑玩偶、優(you) 盤、加濕器、車載電子產(chan) 品等,部分產(chan) 品曾榮獲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獎項。”知亳文化設計部門負責人徐家晨介紹,除了在花戲樓、華祖庵等著名景區銷售文創產(chan) 品,公司還在知名電商平台搭建了線上商場。“現在不少企業(ye) 前來定製文創產(chan) 品,贈送給招商客戶。這些飽含亳州文化元素的產(chan) 品既有實用價(jia) 值,又有紀念意義(yi) 。”徐家晨說。
旅遊是文化的載體(ti)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文化+旅遊”,讓秀美的山川、古老的村落因厚重的文化積澱而魅力倍增。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推出的“大黃山”規劃,馬鞍山長江采石磯文化生態旅遊區長江不夜城,中國(蕪湖)長江漁文化博物館……一批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項目在深圳文博會(hui) 上格外吸睛,具有徽風皖韻特色的旅遊目的地正在成為(wei) 廣受中外遊客歡迎的“金字招牌”。
微信掃描二維碼,進入移動小遊戲,指尖劃過屏幕,新四軍(jun) 第七師紀念館、蕪湖市烈士陵園、王稼祥紀念園、新四軍(jun) 第三支隊司令部舊址等紅色景區便依次呈現在眼前,這是三七互娛網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點亮紅色蕪湖”紅色旅遊產(chan) 品。“我們(men) 深挖蕪湖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文化印記,精選10處紅色地標,用手繪重塑蕪湖紅色景點,邀請蕪湖市博物館的小小講解員參與(yu) 配音。”三七互娛安徽公司總經理劉友軍(jun) 介紹,廣大市民和遊客在線打卡,就能了解紅色曆史,聆聽革命故事,學習(xi) 黨(dang) 史知識,感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艱苦奮鬥的曆程和蕪湖兒(er) 女前赴後繼的革命精神。
文化+創意:文化瑰寶添活力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dong) 流至此回。兩(liang) 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往事越千年,李白遊曆安徽寫(xie) 下千古絕唱《望天門山》;而今,長三角信息智能創新研究院聯合蕪湖鐵畫非遺傳(chuan) 承人推出《天門煙浪》數字藏品,再現蕪湖十景之一“天門煙浪”的獨特意境。
“數字技術與(yu) 蕪湖鐵畫結合,3000件《天門煙浪》數字藏品在推出1個(ge) 小時內(nei) 就被搶購一空。”長三角信息智能創新研究院數字文創團隊負責人陳博群介紹,數字藏品具備唯一編號、永久存證、不可複製、不可篡改等屬性,越來越受到文化市場的關(guan) 注,“科技賦能,將傳(chuan) 統非遺的傳(chuan) 承與(yu) 弘揚進一步延伸到線上,能更好地講述非遺故事,傳(chuan) 播地方文化。”
文房四寶、徽州三雕、阜陽剪紙……江淮大地擁有豐(feng) 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資源,更是名副其實的工藝美術大省。深圳文博會(hui) 上,一大批彰顯當代審美、富有時尚氣息的特色工藝美術精品和非遺傳(chuan) 承創新作品令觀眾(zhong) 驚喜連連,為(wei) 安徽展館帶來持續高流量人氣。
徽州磚雕是久負盛名的國家級非遺項目,賦予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獨特的魅力。如此文化瑰寶如何走進當代生活?黃山一恒茶文化有限公司組織徽州能工巧匠,通過徽州磚雕技藝推出係列生活器具,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茶寵、賞心悅目的傳(chuan) 統紋飾茶盤,每一件都透露精心構思與(yu) 高超技藝。公司總經理王建新說:“我們(men) 推動傳(chuan) 統建築藝術形式的徽州磚雕回歸現代生活,製作茶寵、茶盤、茶杯墊、果盤,產(chan) 品不僅(jin) 銷往全國各地,還出口東(dong) 南亞(ya) 、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2000多萬(wan)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