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煙火氣回歸 外賣封簽別掉隊
隨著複工複產(chan) 的逐步推進,北京的煙火氣也在迅速回歸。作為(wei) 守護外賣食品的一道“安全鎖”,封簽可以使外賣源頭封口、拆開留痕,降低外賣被汙染的風險。記者近日調查發現,許多商家將外賣“鎖”得更加密實,但仍有個(ge) 別商家在使用封簽環節上打了折扣。
慶豐(feng) 包子鋪(廣渠門店)有產(chan) 品專(zhuan) 屬標簽。
某春餅店裏,外賣隻是簡單打了個(ge) 結。
體(ti) 驗
7份外賣3份沒封嚴(yan)
中午,記者在餓了麽(me) 平台“牛喜韓·韓國料理·有湯有拌飯”下單了一份肥牛豆腐湯。一拿到餐品,記者便注意到,外包裝袋兩(liang) 層緊緊粘貼的封簽均完好無損,且每個(ge) 封簽都標注了“外賣安心封口貼”“收餐前請確保封簽完整再簽收”等提示語。盛湯的餐盒、蓋子兩(liang) 邊還有安全扣密封。
密封好的不隻這一家。記者隨機購買(mai) 了7份品類不同的外賣,發現有4份外賣配有食品封簽,而且密封效果較好。包括:在餓了麽(me) 平台訂購的肥牛豆腐湯,在美團外賣訂購的黃燜雞米飯、排骨米飯,在微信“必勝客”小程序中訂購的必勝客套餐。其中,必勝客的密封效果最好,需要用剪刀才能打開外包裝。市民周先生告訴記者:“這樣的封口方式讓人在收到外賣的同時,也能收獲一份安心。”
然而,也有一些商家的外賣封口處讓人“不踏實”。7份外賣中,有1份外賣用4個(ge) 訂書(shu) 釘和一截小膠帶封口,看上去並不嚴(yan) 實;有兩(liang) 份外賣就是簡單打了個(ge) 結。
現場
商家態度並不一致
傍晚6時左右,廣渠門內(nei) 地鐵口附近的慶豐(feng) 包子鋪訂單漸漸多了起來。記者現場看到,服務員把蒸好的包子和其它菜品裝進外賣盒後,馬上用專(zhuan) 屬的外賣袋和封簽將食品“封死”。一眼望去,桌上七八份外賣都貼著帶有“慶豐(feng) 包子鋪”標誌的專(zhuan) 屬紅色封簽。
相隔不遠的餛飩侯外賣商家,包裝食物的桌子上“躺”著兩(liang) 卷不同平台的外賣封簽。每當有新外賣,服務員都會(hui) 在裝好外賣後貼上封簽。
但在龍潭街道一家春餅店,記者現場看到,春餅外賣隻是被服務員套上塑料袋並簡單係了個(ge) 結,放到門口的桌子上等外賣員來取,沒有貼外賣封簽,更沒有有效的密封措施。
追訪
為(wei) 何有的外賣封不上?
今年4月1日,《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範》正式實施,新規明確要求,“外賣食品應使用封簽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裝袋等密封方式;封簽、外包裝袋口在開啟後應無法複原;在配送過程中,不應打開食品外包裝,發生食品汙染應終止配送。”
新規實施9個(ge) 多月,為(wei) 何仍有商家不願貼上外賣封簽?記者分別詢問了幾家未貼封簽的商家,給出的理由各不相同。賣油潑麵的商家說“剛好把封簽用完了”;賣燒烤的商家說自己的包裝員“太忙忘記貼了”;賣粥的商家則說“在網上購買(mai) 的外賣封簽還沒發貨,隻能先用訂書(shu) 釘和膠帶代替”。
記者瀏覽這些外賣商家的用戶評價(jia) 區發現,一些消費者帶圖“質疑”商家未使用外賣封簽,說明這些商家不用外賣封簽並非一時偶然現象。
一位經營外賣多年的商戶林女士告訴記者,正規的外賣平台一般都會(hui) 要求商家使用外賣封簽,但一些商家為(wei) 了省成本、怕麻煩,就減少操作程序,甚至告訴員工盡量少用或不用“外賣封簽”。“雖然封簽的價(jia) 格很便宜,但累積下來也能省下不少錢。”林女士說。
記者在某電商平台搜索外賣封簽發現,普通的封簽購買(mai) 1000張隻需13.9元,折合下來1張大概1分多錢。另外,商家還可以設計專(zhuan) 屬於(yu) 自己LOGO的“封簽”,增加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餓了麽(me) 騎手小史每天能跑30單左右,他也總能看到一部分沒封好的外賣。他認為(wei) ,這些不貼封簽的商家幾乎不需付出什麽(me) 代價(jia) ,懲罰力度小,這才導致他們(men) 一直鑽空子。
另外,部分消費者不知曉外賣封簽的存在,或者還沒有養(yang) 成檢查封簽的習(xi) 慣,也讓商家對此不夠重視。
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多位專(zhuan) 家提出,外賣平台應加強監管,製定相關(guan) 的規則和製度,引導平台內(nei) 商戶落實封簽使用措施。政府也需加強監管,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後及時整改。相關(guan) 部門應加強對“食安封簽”的宣傳(chuan) 推廣,讓平台、商家、消費者充分認清“外賣封簽”的重要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