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勢力開年刷新紀錄 北京火箭民企實現發射“五連勝”
昨天(9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再一次迎來商業(ye) 航天的麵孔。13時04分,由北京民營火箭公司星河動力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五)運載火箭衝(chong) 上雲(yun) 霄,一次便將五顆衛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新年伊始的這次發射,是穀神星一號的“五連勝”,更創下了中國商業(ye) 航天連續發射成功的新紀錄。
日曆翻回到2020年11月7日,穀神星一號(遙一)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啟星座十一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實現了中國民營商業(ye) 火箭首次進入500公裏太陽同步軌道。從(cong) 那時起,穀神星一號一連五次成功發射,不斷刷新民營火箭的紀錄。
眾(zhong) 所周知,北京擁有強大的航天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隨著近幾年商業(ye) 航天不斷拓展,北京也在航天科技一院、五院等資源基礎上,誕生了一批民營火箭、衛星公司,逐漸形成“南箭北星”的產(chan) 業(ye) 布局。中國航天新勢力正從(cong) 北京出發,“飛”向浩瀚宇宙。
與(yu) 國有體(ti) 製機製不同,商業(ye) 航天以市場為(wei) 主導,在可靠、經濟的前提下,企業(ye) 須推陳出新、快速迭代,實現商業(ye) 航天技術飛躍。但另一方麵,民營航天也麵臨(lin) 著高投入、高風險、投資回報周期漫長等現實難題,稍有不慎就可能直接失敗。
雖然兩(liang) 個(ge) 月前,穀神星一號(遙四)剛剛成功發射,但遙五發射前技術團隊依然格外謹慎。位於(yu) 北京經開區的實驗室裏,每一個(ge) 科研攻關(guan) 之夜都見證著這枚火箭的進化。工程師們(men) 接力完成星箭布局、星箭分離、飛行時序、彈道等總體(ti) 設計、總裝測試、飛行設計各項工作。
每一次發射,也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兩(liang) 年多來,穀神星一號相繼自主研製了低室壓、高比衝(chong) 、高裝填比的姿軌控動力係統,實現了減重增效;創新采用了麵向低燃料消耗的火箭滾動通道簡約控製技術,使運載效率大幅提升;首創基於(yu) 三維實體(ti) 建模和參數正交化的火箭模態精確預示方法,預示精度提升一個(ge) 數量級;首次采用民營商業(ye) 火箭進行組網發射;首次采用了自研的轉運發射車執行轉運和發射任務……
與(yu) 上一次相同,遙五依然采用“一箭五星”的模式,搭載的五顆衛星分別用於(yu) 執行對地觀測任務,采集數據並下傳(chuan) ,進行相應科學研究和分析;實現對全球海洋、大氣和電離層等多種空間環境要素探測;提供全球範圍內(nei) 的數據采集服務,有效解決(jue) 地麵網絡覆蓋不到的海上、空中及偏遠區域物聯網絡接入問題;開展航天科普項目。
“截至目前,我們(men) 已經為(wei) 19顆商業(ye) 衛星提供了發射服務。”星河動力相關(guan) 負責人說,2023年,該公司將確保按計劃完成8到10次“穀神星”係列運載火箭的發射交付,同時穩步推進“智神星”係列液體(ti) 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首飛工作。
如今,北京也正在推進衛星網絡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重點發展商業(ye) 火箭、衛星、地麵終端、網絡建設和運營服務等關(guan) 鍵環節,為(wei) 將來形成工業(ye) 化、規模化的生產(chan) 能力打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