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兩會|在京三大國家實驗室實現高標準入軌建設

發布時間:2023-01-19 10:56:00來源: 北京日報

  原標題:“科技創新”成兩(liang) 會(hui) 熱詞 在京三大國家實驗室實現高標準入軌建設

  春節前夕,百濟神州公司內(nei) 一片忙碌,幾位研發人員正在實驗室中開展藥物細胞實驗。“京研”的抗癌新藥澤布替尼,就是從(cong) 這裏走向全球45個(ge) 國家和地區,惠及大量癌症患者。小小的藥片從(cong) “生命穀”這片科研熱土“破土而出”,折射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步履不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造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大力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在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hui) 議上,科技創新也成了被代表們(men) 頻頻提及的“熱詞”。

  生命科學園已成創新引擎

  “生命科學園已成為(wei) 國內(nei) 生命健康領域創新資源最為(wei) 集中的專(zhuan) 業(ye) 園區,也是北京生命健康領域的創新引擎。”市人大代表、昌平國家實驗室副主任金勤獻說,以生命科學園為(wei) 依托,打造生命科學全球創新高地,發展醫藥健康產(chan) 業(ye) ,是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

  金勤獻建議圍繞昌平國家實驗室,以及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科學與(yu) 類腦研究中心等機構,打造生命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集聚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開展基礎研究、關(guan) 鍵技術研發和臨(lin) 床應用研究,構建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創新高地。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格局深刻變化,科技領域已成為(wei) 國際競爭(zheng) 的主戰場。”市人大代表、國網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震說,“加快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既是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服務國家新發展戰略的重要體(ti) 現,也是北京積極布局‘五子’聯動服務和保障新發展格局,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一子’。”

  黃震表示,國網信通產(chan) 業(ye) 集團作為(wei) 總部位於(yu) 未來科學城的能源數字化國有企業(ye) ,有責任、有能力發揮能源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加快打造能源數字化原創技術策源地,為(wei) 北京建設國際科創中心貢獻國網力量。

  三大國家實驗室正加速建設

  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關(guan) 村、昌平、懷柔三個(ge) 國家實驗室正在加速建設。

  “國家實驗室既是示範,也是平台,它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市人大代表、中關(guan) 村實驗室總工程師傅首清說,國家實驗室與(yu) 我們(men) 通常理解的科研機構定位不同,它是堅持“四個(ge) 麵向”,體(ti) 現國家意誌,以新型舉(ju) 國體(ti) 製推動科技創新的主要平台和載體(ti) ,將聚焦關(guan) 鍵核心領域的“卡脖子”問題開展科研攻關(guan) ,建設成為(wei) 突破型、引領型、平台型一體(ti) 化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和世界一流實驗室。

  傅首清說,在本市“三城一區”建設中,國家實驗室也將發揮示範效應,引領中關(guan) 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的發展,助力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同時,國家實驗室在我國的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和創新體(ti) 係建設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將通過增量改革來帶動存量改革,助力優(you) 化科研力量布局,實現科技體(ti) 製改革目標。

  “目前,實驗室實現高標準入軌建設,如期完成了前期工作目標。”傅首清說,在開好局、起好步後,後續的工作,就是要保障實驗室的高質量運行,更好地推動科研成果產(chan) 出。

  建立高效能“科研生態圈”

  海澱區是科研機構和科技人才富集區,懷柔科學城則布局了29個(ge) 大科學裝置。隨著大科學裝置陸續落成並逐步進入科研狀態,現在,每天都會(hui) 有數千名科研人員往返於(yu) 懷柔、海澱兩(liang) 區,同步開展科研活動。

  “科研團隊在兩(liang) 個(ge) 區之間流動,本身就是盤活資源、促進創新要素流動、推動創新生態係統建設的過程。”市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yu) 管理學院副院長王海燕說,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整體(ti) 架構設計合理,建設進展迅速,成效可圈可點。當基礎設施逐漸落成,還需要思考如何從(cong) 係統的角度,將北京豐(feng) 富的科教資源整合融通。她建議有針對性地加強聯動建設,在規劃、交通等方麵加大投入,讓科教優(you) 勢力量形成合力,建立高效能“科研生態圈”。

  “北京在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中位列第三,可以說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已經得到了各方麵的認可。”市人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旭表示,北京擁有的科教資源特色優(you) 勢,正在轉化為(wei) 發展新動能。接下來,在京國家實驗室、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ye) 應進一步加強協同,提升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並加強以企業(ye) 為(wei) 主導的產(chan) 學研用鏈條建設,加快培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