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特色花會回歸
位於(yu) 門頭溝區大台街道的千軍(jun) 台莊戶幡會(hui) 再次活力重啟。千軍(jun) 台莊戶幡會(hui) 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於(yu) 每年農(nong) 曆正月十五、十六兩(liang) 天舉(ju) 行,已有數百年曆史。 本報記者 王海欣攝
天南地北的小吃、鑼鼓喧天的花會(hui) 、各有絕活的手藝人……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最熱鬧的年味記憶。這個(ge) 周末,京郊各地的特色花會(hui) 活動回歸,載歌載舞演繹傳(chuan) 統民俗。
通州 小車會(hui) 演員亮絕活
小車前“公子”以如走似跳的步伐,不停地搖晃著扇子,瀟灑地邁著大步,表現出對妻子的愛;拉車女彩扇輕搖,體(ti) 態輕柔,表現了少女的天真活潑;打鞭少年的跳躍步和跨沿兒(er) 女孩的平步,各有特色,韻味十足。
在通州區,台湖鎮小車會(hui) 的成員們(men) 拿出了絕活。小車會(hui) 起源於(yu) 清代,作為(wei) 一項傳(chuan) 統的民間藝術,其角色裝飾華麗(li) ,表演情節豐(feng) 富。20世紀初期,通州每年都有四次廟會(hui) ,南八會(hui) 、北八會(hui) 在此獻藝,台湖小車會(hui) 也在其中。
活動當天,台湖鎮還邀請了紫光園的師傅現場帶領居民一起體(ti) 驗元宵製作,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團團圓圓。文旺閣木作展、唐小院捏糖人、大運河禮物展示、萬(wan) 花鏡科學館展示等,為(wei) 遊客帶來了豐(feng) 富的文創產(chan) 品體(ti) 驗。
大興(xing) 石垡高蹺展絕活
大興(xing) 區榆垡鎮,市級非遺“石垡高蹺”昨天上演。今年正月十五的這次演出,高蹺會(hui) 的會(hui) 員們(men) 熱情高漲,積極報名,希望通過演出能給這個(ge) 新年增添一些年味兒(er) 。
化上彩妝,穿上彩衣,演員們(men) 打扮成“漁、樵、耕、讀”等十幾個(ge) 角色,踩上一米來高的高蹺,隨著樂(le) 曲鼓點做著各種動作,時而擺出造型,時而展示技藝,在村裏“踩街”流動演出。
據介紹,石垡高蹺每年都會(hui) 在春節期間組織演出,很受當地百姓歡迎,並且已成功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幾百年來,石垡高蹺代代相傳(chuan) ,在如今的石垡高蹺武樂(le) 會(hui) 裏,青少年占了大多半,他們(men) 立誌傳(chuan) 承,在老會(hui) 員的帶領下,已逐漸成為(wei) 了主力。
密雲(yun) 花會(hui) 隊伍綿延200米
元宵節上午,一場熱鬧非凡的花會(hui) 表演在密雲(yun) 區大城子鎮牆子路村登場,演出隊伍從(cong) 村口廣場走到村子中心的大戲樓,綿延200多米。
上午10時,各檔花會(hui) 演出人員在村口集結,由“大篩”威武開路,隨後各檔花會(hui) 依次登場。“小車會(hui) ”演員根據鼓點和樂(le) 曲表演,帶入故事情節,滑稽的肢體(ti) 動作令人捧腹;“高蹺”踏起秧歌步,扭擺身姿,載歌載舞;“大鼓”邊擊邊行,響徹雲(yun) 霄;“中幡”以驚險動作貫穿演出,最為(wei) 精彩……花會(hui) 隊伍繞著牆子路主街,經由大戲樓、三堂廟,直至牆子路檢查站結束演出,所到之處無不喝彩陣陣,歡聲笑語。
據村史記載,牆子路花會(hui) 起源於(yu) 民國時期,其後數十年間幾乎年年上演,是當地百姓“鬧元宵”不可或缺的一種民俗文化形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