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號角電視劇導演之夜”在京舉行
第一屆“新號角電視劇導演之夜”近日在京舉(ju) 行。活動現場發布10項年度稱號,鄭曉龍、傅東(dong) 育、楊陽等24位導演,陳飛宇、張婧儀(yi) 等12位演員,陳敏正、撈仔等7位幕後主創獲得年度稱號。優(you) 酷還發布了“新號角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宣布將定期舉(ju) 辦青年導演大師課,並公開了報名通道。該計劃由鄭曉龍擔任戰略顧問,傅東(dong) 育、張挺、楊陽擔任藝術指導。
“新號角”電視劇創新發展論壇環節,一眾(zhong) 業(ye) 內(nei) 一線主創圍繞影視劇行業(ye) 近年來的降本增效和工業(ye) 化探索展開討論。在春羽影視總裁、製片人曹平看來,這兩(liang) 年整個(ge) 行業(ye) 的降本增效應該說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對於(yu) 製片方來說,其實同樣意味著風險和壓力,“降本的同時,市場平台的收購價(jia) 也相應降低了很多。有這個(ge) 天花板,我們(men) 製作的時候其實壓力非常大。”曹平指出,如今影視劇的製作成本已經很難回到十多年前《甄嬛傳(chuan) 》時的行情,以其正在籌備的戰爭(zheng) 片為(wei) 例,四輛道具坦克加幾輛汽車的打包價(jia) 就得近100萬(wan) 元,但為(wei) 了保證拍攝質量,這一部分的預算又絕對不能省。
曹平還表示,這些年影視劇的攝製團隊越來越多,“以前100多人拍一部劇就夠,現在起步都是三四百人。我們(men) 從(cong) 每個(ge) 部門去調整降成本,算來算去哪個(ge) 都不能減員,好像每個(ge) 人都必須用。”曹平透露,最終的解決(jue) 辦法隻能是從(cong) 演員方麵考慮,比如9個(ge) 戰士就隻用兩(liang) 三個(ge) 知名演員,其他就用性價(jia) 比更合適的演員,這樣才能勉強保證開支預算。
當“降本增效”的問題來到平台麵前,平台也有自己的應對方式。優(you) 酷副總裁謝穎表示,平台從(cong) 三個(ge) 角度去“降本”,首先就是減少購劇數量,“過去一年買(mai) 100部劇,現在可能就隻買(mai) 50部。腰部作品(指中等成本和製作水準)就不買(mai) 了,或者以轉成分賬的方式去減少成本。”其次,要優(you) 化資源分配。“我們(men) 把一些腰部作品,或者經過數據檢驗不是特別好的作品淘汰掉,把更多的錢用到好的內(nei) 容上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