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有約:探索破解大型社區治理“密碼”
2月中旬,北京市發改委發布的一份“回天年刊”解開了2022年昌平回天地區基層治理的“密碼”——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關(guan) 鍵在體(ti) 製創新,核心是人,回天地區持續拓展居民自治渠道,通過居民自治,夯實共建共享根基。
新京報記者從(cong) 回天地區協商議事工作專(zhuan) 班處獲悉,回天地區以黨(dang) 建引領、主動治理為(wei) 出發點,開展“回天有約”基層協商議事體(ti) 係建設試點工作,以解決(jue) 群眾(zhong) 關(guan) 切問題為(wei) 落腳點,重點在工作成效上下功夫,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和治理參與(yu) 度顯著提升。
據專(zhuan) 班介紹,試點工作以市區兩(liang) 級接續開展的第二輪回天行動計劃為(wei) 契機,選取回龍觀街道、天通苑北街道、東(dong) 小口鎮為(wei) 試點,打造了“回家議事”“天北家‘圓’”“有話好好說”等協商議事品牌,搭建起居民群眾(zhong) 傾(qing) 聽與(yu) 傾(qing) 訴的平台,匯聚起“雙向奔赴”的力量。基層的小小議事廳,畫出了社區共建的最大同心圓。
“回家議事”
主動治理 把好事辦得更好
翻新之後,回龍觀街道融澤家園一區2號院裏的“融情步道”,成為(wei) 回天地區少有的“擁有姓名”的社區步道。這條步道不長,隻有100米,它連接樓宇設施,是許多居民每日的必經之路。2022年,這條步道的成長和變化,是在融澤家園1.1萬(wan) 名居民共同見證下完成的。
69歲的居民韓麗(li) 潔記起步道被重新鋪設前的樣子,“老舊的柏油已經開始蹦石子兒(er) ,路麵上坑窪不平,按說我們(men) 小區建成還不到十年,算個(ge) 新小區,但當時那路麵和這‘新’字可不太協調。”
修路不是一件難事,韓麗(li) 潔最初對這條步道翻新後的樣貌期許並不高,但讓她沒想到的是,這一次,修什麽(me) 樣的步道,竟然也能由居民自己做主。社區不隻專(zhuan) 門做了多個(ge) 設計,還請來不少居民開了協商議事會(hui) 。韓麗(li) 潔記得會(hui) 上熱鬧得很,“好多人都能參與(yu) 進來,像是在忙活自己個(ge) 兒(er) 的家事兒(er) 一樣。”
去年7月,在經過兩(liang) 輪的議事會(hui) 議後,社區還組織了一次現場路演,把討論出的三種翻修方案交給更多居民投票選擇。也是在這次路演中,以鄰裏交往、和睦友善為(wei) 設計主基調的“融情步道”獲得了更多居民的青睞。現如今,這條100米的“融情步道”全部鋪設了塑膠,按照居民們(men) 的建議,步道一步一景,融入了更多童趣、彩繪的元素。
一條普通的步道翻新,是否有必要做這麽(me) 多的準備,收集這麽(me) 多輪的意見?融澤家園一區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閆京穎告訴新京報記者,這些其實是在社區建立的“共話融澤”議事機製中完成的,“在社區決(jue) 策和建設上,多問問居民的想法,大家一起商量,更有利於(yu) 社區‘把好事辦得更好’。”
在閆京穎看來,對於(yu) “社區該什麽(me) 樣”這樣的問題,真正的居住者更有發言權,詳細了解居民需求,也能讓社區工作者意識到自己視角中那些沒能照顧到的細節。在議事的同時,共同話題中的居民們(men) 會(hui) 更熟悉彼此,也更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社區。
在回龍觀街道,通過這樣的想法解決(jue) 居民訴求的案例不止融澤家園一區社區。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金達園、龍興(xing) 園通過協商議事會(hui) 回應居民呼聲,消除居民疑慮;金域國際社區也以“金域良言”議事化解社區居民綠地矛盾。一年來,回龍觀街道探索出“回家議事”工作法,開展各級議事協商共74次,各類議事活動135次,涉及老舊小區改造、打造街區聯盟等65個(ge) 議題,形成如“共話融澤”“金域良言”等社區治理品牌,居民群眾(zhong) 通過協商議事溝通解決(jue) 複雜問題的意願明顯增強。
“天北家‘圓’”
協商議事 打造京味樓門
少有哪個(ge) 社區的單元樓門,有這樣的辨識度。順著三色的樓梯拾級而上,樓道裏的木地板延伸至居民家門口;16層的居民樓,一層一主題,家家戶戶掛在門外的,是老人、孩子的得意作品;曾經裸露在樓道裏的管道,也被樓層住戶巧手巧思裝飾一新。
這是天通北苑第二西社區黨(dang) 委,為(wei) 解決(jue) “樓道堆物、電車上樓、牆麵髒亂(luan) 、鄰裏擾民”等治理頑疾,通過協商議事打造的“樓門文化”。黨(dang) 委引導居民從(cong) “提出問題”到“參與(yu) 解決(jue) ”,樓門長組織召開樓門議事會(hui) ,共同為(wei) 樓門建設獻計獻策,有效提升居民參與(yu) 社區治理的積極性,改善了樓門居住環境,也凝聚了鄰裏情,樓門開始真正地美起來、亮起來。
在天通北苑第二西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韓建榮看來,樓門是基層自治最小的單元,驅動人與(yu) 人建立聯係,是“樓門文化”的核心,也是所有傾(qing) 聽與(yu) 訴說的基礎,“我們(men) 打造樓門文化,其實是不限於(yu) 形式的,當然也可以說,在我們(men) 看來,所有的形式,都是為(wei) 了讓居民的內(nei) 心實現相聚。”
距離北二西社區不遠,在天通中苑第二社區的42號樓,京味文化也走進了樓門。這是一棟2007年建成的經濟適用房,樓內(nei) 居民多是來自東(dong) 西城區的老北京人。“鄰裏之間不來往、樓道堆物髒亂(luan) 差、公共設施損壞無人管、樓門安全無保障”,這是困擾樓內(nei) 居民和社區的老大難問題。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尤悅告訴記者,為(wei) 了滿足樓內(nei) 居民對老北京胡同院落中鄰裏情的向往,社區黨(dang) 委秉承“社區搭平台、議事定方向、居民齊參與(yu) 、自治得實惠”的“天北家‘圓’”理念,依托協商議事平台,按照議事規則召開了多場樓門議事會(hui) ,大家群策群力,完成了“京城樓門”的創建。
75歲的居民朱淑蘭(lan) 沒想到,搬離老城區平房院落十幾年後,能在高樓裏體(ti) 驗到熟悉的京味兒(er) 與(yu) 鄰裏情。走進樓門,左手邊是由老北京話組成的裝飾牆,連樓門的通知欄也帶有北京特色。“我們(men) 這裏有個(ge) ‘掃聽’專(zhuan) 欄,裏麵是體(ti) 現鄰裏互助、議事共治的社區小新聞;用於(yu) 規章製度發布的專(zhuan) 欄,就叫‘別介’;公眾(zhong) 成果展示專(zhuan) 欄,我們(men) 用的名字是‘齊活兒(er) ’;一般的倡議通知,我們(men) 用的名字就是‘烏(wu) 泱烏(wu) 泱’,放在北京話的語境裏就是大家一起行動。”朱淑蘭(lan) 說,這都是樓門裏麵大家夥(huo) 坐在一塊兒(er) 協商議出來的。
“在試點過程中,鄰裏關(guan) 係得到重塑,矛盾得以消除,守望相助成為(wei) 共識,群眾(zhong) 力量得到凝聚。”這是兩(liang) 位社區書(shu) 記的共識。她們(men) 都提到,在一次次的議事協商中求同存異,激發了居民對參與(yu) 樓門公共事務的責任感與(yu) 信心,也讓居民形成了自治意識,提升了居民的積極性、參與(yu) 度,樓門裏的大事小事,也在議事和自治中得到解決(jue) 。
“有話好好說”
共建共享 推動鄉(xiang) 村發展
東(dong) 小口鎮是“回天有約”三個(ge) 試點鎮街中唯一的鎮,下轄的蘭(lan) 各莊村位於(yu) 昌平區與(yu) 海澱區交界處,靠著村黨(dang) 組織多年領導,村莊從(cong) 城鄉(xiang) 地區的“瓦片經濟”中跳脫出來,依靠自身村莊建設和體(ti) 育產(chan) 業(ye) 的發展,近年來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積累了商業(ye) 消費的潛力。
蘭(lan) 各莊村的外鄉(xiang) 人不少,於(yu) 麗(li) 麗(li) 是其中一位。兩(liang) 年前,她在村裏的“蘭(lan) 觀小街”上開設了一家燒烤店,這是蘭(lan) 各莊村的主要商業(ye) 街,各類業(ye) 態豐(feng) 富,選擇在這裏開店,於(yu) 麗(li) 麗(li) 有與(yu) 眾(zhong) 多商戶相同的答案,“這裏距離海澱幾乎一牆之隔,附近沒這麽(me) 集中的商業(ye) 地,村裏流動人口多,在這裏做生意的性價(jia) 比很高。”
但商業(ye) 經營和村莊管理之間,並不存在與(yu) 生俱來的默契。蘭(lan) 各莊村人口倒掛,商業(ye) 街經營環境不佳,商戶店外經營、衛生髒亂(luan) 、噪聲擾民等問題突出,商業(ye) 街亟待改造升級。各方的訴求分散,商戶與(yu) 村民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如何最大限度達到兩(liang) 者平衡,既能維護整潔幹淨的村居環境,滿足群眾(zhong) 生活,又保障小微企業(ye) 、商戶的正常營業(ye) ?在鄉(xiang) 村基層治理中,這是擺在村黨(dang) 組織麵前的難題。
村兩(liang) 委最終決(jue) 定把矛盾和痛點“拿到台麵上”,針對村民反映的問題,村兩(liang) 委聯合鎮相關(guan) 職能部門開展了實地走訪,對經營商戶、周邊村民主動問需及調研。通過深入分析和研討,確定以“優(you) 化營商環境,規範商戶經營,打造蘭(lan) 各莊商業(ye) 街”為(wei) 議題,組織開展協商議事。
在組織開展的“有話好好說”協商議事會(hui) 上,村兩(liang) 委邀請了商戶、村民、物業(ye) 代表等各相關(guan) 方代表和法律專(zhuan) 家共同參加,與(yu) 會(hui) 者輪流發言,並全程由村民監督委員會(hui) 主任監督。通過共同協商,決(jue) 定通過優(you) 化營商環境,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點。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張愛玲介紹,當時經過幾輪商議,一方麵,村莊要對商業(ye) 街進行改造升級、增設路燈,對商業(ye) 街兩(liang) 側(ce) 的門頭做統一更換;另一方麵,商戶也需要落實“門前三包”責任,隻有各方共同發力,才能實現營商環境的優(you) 化以及美麗(li) 鄉(xiang) 村的建設。
過後的這段時間,是蘭(lan) 各莊村近些年來發展最快的日子。村莊對“蘭(lan) 觀小街”兩(liang) 側(ce) 商戶的門頭牌匾做了統一規劃設計,使其更加協調統一;此後又在區、鎮兩(liang) 級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協商的方式,清理了架在商業(ye) 街半空的電線“蜘蛛網”。
眼下的蘭(lan) 各莊村,已經呈現出與(yu) 尋常位於(yu) 城鄉(xiang) 接合部的村莊完全不同的樣貌。初入村莊,道路兩(liang) 側(ce) 的建築雖然排列錯落,卻在外觀上呈現統一的色調。趕上天氣好,陽光會(hui) 灑滿整條街巷,在藍色天際線的映襯下,村莊也似異鄉(xiang) 的小鎮。於(yu) 麗(li) 麗(li) 的生意比一兩(liang) 年前好了不少,夜幕降臨(lin) 之後,路燈與(yu) 餐廳附近的燈帶逐一亮起,多元共治下的蘭(lan) 各莊村也擁有了屬於(yu) 自己的“夜間經濟圈”。
昌平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回天地區協商議事工作專(zhuan) 班負責人趙婧告訴新京報記者,試點工作聚焦黨(dang) 建引領、基層社會(hui) 治理,通過強化共商共治,統籌各方資源,建設共同家園,在豐(feng) 富議題來源、加強策劃設計、精準組織實施、強化應用轉化、建立提級機製、培育骨幹力量、培樹典型案例、豐(feng) 富“回天經驗”等工作環節上積極探索,不斷增強各方力量對家園建設的關(guan) 注和參與(yu) ,不斷提升居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著力畫出最大“同心圓”。
北京市發改委發布的“回天年刊”也提到——回天地區持續拓展居民自治渠道,促進社會(hui) 細胞活躍,讓“微治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
黨(dang) 建引領
協商議事就是做小事畫大圓
翻開試點鎮街分級協商議事的案例集,不難發現其中大多數案例,都是源於(yu) 生活中的小問題、小心願,最終形成凝聚各方力量的大共識、大合力。如回龍觀街道最早就是為(wei) 了給居民群眾(zhong) 找一處活動場地,通過廣泛征集需求、協商功能,吸引了8000餘(yu) 名居民群眾(zhong) 線上線下參與(yu) 討論,進而盤活了沉寂多年的古建玉光寺,將其打造成功能豐(feng) 富的“城市會(hui) 客廳”;龍城社區起初隻是為(wei) 了滿足一位小姑娘想在家門口擁有一處花園的美好心願,因為(wei) 社區居民的“眾(zhong) 籌”,打造出現在占地1.2萬(wan) 平方米的“龍城花海”。如天通苑北街道天通北苑第二西社區圍繞晚歸鄰居開關(guan) 門、夜間犬吠、電梯等造成的夜間噪音擾民開展協商議事,最終形成“鄰裏有約 靜享幸福”的社區公約。再如東(dong) 小口鎮中東(dong) 路121號院圍繞老人、孩子缺乏健身器材和活動空間的問題,通過協調區發改委等部門出資,聽取老人、孩子們(men) 的喜好和訴求,完善設計方案、修建功能完備的老年活動區和兒(er) 童遊樂(le) 區……能夠看到的是,無論是設立養(yang) 老餐桌、搭建自行車棚,還是提升空間功能、訂立養(yang) 犬公約、規範文明晾曬等,這些與(yu) 群眾(zhong) 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工作,都通過協商議事,體(ti) 現著做小事畫大圓的初心和成效。
回龍觀街道在試點工作中,特別注重社區的精細化管理。在回龍觀街道工委副書(shu) 記孟巍看來,協商議事的可貴,在於(yu) 它為(wei) 所有的參與(yu) 者創造了雙向溝通的機會(hui) ,“讓更多居民加入社區精細化治理的過程中來,他們(men) 在提供建議的同時,會(hui) 更理解社區工作的內(nei) 容;而社區工作者,也將收獲更多的居民視角,了解居民的真實需求。”當信息的不對稱,在傾(qing) 聽與(yu) 傾(qing) 訴中被打破,雙方也就更容易在共情之中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而對於(yu) 天通苑北街道來說,以樓門文化為(wei) 載體(ti) 展開的協商議事,給街道搭建了一個(ge) 聚攏人心的平台。工委副書(shu) 記劉飛告訴記者,天北街道人員結構複雜,14萬(wan) 常住人口中,包括昌平本地人、由城區搬遷而來的居民,以及一部分“新北京人”,人們(men) 的訴求相對分散,對於(yu) 區域也很難有歸屬感,“而通過黨(dang) 建引領,‘天北家圓’議事品牌以及樓門文化的塑造,可以讓居民參與(yu) 到協商議事、基層建設中來,完成從(cong) ‘生人社會(hui) ’到‘熟人社會(hui) ’的轉變,居民的獲得感會(hui) 得到提升,也會(hui) 對區域注入自己的感情。”
東(dong) 小口鎮作為(wei) 城鄉(xiang) 接合部地區,帶動村集體(ti) 和村民轉型發展是重中之重的任務。東(dong) 小口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徐洪業(ye) 說:“在協商議事中,我們(men) 更多關(guan) 注村民公共利益,著重在解決(jue) 難點問題上集中發力。”鎮黨(dang) 委協調多部門支持,協商解決(jue) 了森林大第家園社區14棟樓頂層漏雨的問題,該社區同類問題訴求量與(yu) 前一年同期相比下降68.3%;大力協調區相關(guan) 部門給予政策和項目支持,解決(jue) 回遷小區公共空間設施不足的問題;協調黨(dang) 群服務中心、悅府家園社區居委會(hui) 、社會(hui) 組織、兒(er) 童家長等各方,完善誌願服務體(ti) 係,提供延時服務,解決(jue) 雙職工家庭接孩子放學難問題……“通過參與(yu) 協商議事,大家聽到關(guan) 注的問題得到回應,看到生活的家園發生變化,感受到困擾各方的難題得到解決(jue) ,就更願意參與(yu) 進來,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氛圍越來越濃厚了。”
回天地區協商議事工作專(zhuan) 班表示,“回天有約”在探索破解大型社區的治理“密碼”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隨著第二輪回天行動計劃的接續開展,回天地區基層協商議事體(ti) 係建設將不斷深化,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強化共商共治,凝聚動員更多居民群眾(zhong) ,為(wei) 建設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而積極行動、攜手同行。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