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評】別讓婚戀App成為網絡詐騙“棲息地”
當前,互聯網婚戀交友平台因能夠提供快捷、便利的相親(qin) 服務,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也拓寬了人們(men) 相親(qin) 、交友的渠道。在手機應用商店,婚戀交友類App數量極多,不少下載量在千萬(wan) 以上。但媒體(ti) 調查發現,這類App魚龍混雜,有的存在大量虛假賬號,一些不法分子藏身其中,以相親(qin) 為(wei) 名實施詐騙,給用戶帶來精神和經濟損失。
這些騙局並不複雜。虛假用戶注冊(ce) 一個(ge) 虛假賬號,再輔之以虛情假意,騙取受害者信任後,最後以各種名義(yi) 騙取財物,這就是俗稱的“殺豬盤”。從(cong) 平台性質來說,婚戀交友平台本就容易滋生“殺豬盤”——用戶是奔著交友婚戀而去的,這種心理預設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令人遺憾的是,明知用戶的心理特征及風險所在,婚戀交友平台的安全防範卻存在明顯缺陷。一些平台注冊(ce) 審核不嚴(yan) ,充斥著大量虛假賬號,“中介”甚至可以通過支付報酬的方式拉人注冊(ce) 賬號,完成注冊(ce) 任務後就能獲得20元到80元不等的傭(yong) 金。可見,注冊(ce) 虛假賬號已經形成了地下產(chan) 業(ye) 鏈,也可見平台注冊(ce) 審核流程的寬鬆。
與(yu) 之相對應的,就是婚戀交友平台已有成為(wei) 網絡詐騙“棲息地”的趨勢。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年2月,共辦理婚戀詐騙案件35件,占同期受理詐騙案件總數的8.05%。可以預計,如放任不管,發生於(yu) 婚戀交友平台的詐騙將會(hui) 愈演愈烈,給更多想要通過婚戀平台交友的人們(men) 造成情感和財產(chan) 上的損失。
因此,整治措施必須跟上。相關(guan) 平台要完善信息審核機製,將審核工作做到位,對用戶信息進行仔細甄別,做好可疑行為(wei) 標注,並及時向用戶發出提醒。監管部門也要對熱門平台進行常態化巡查,督促平台落實管理責任,對詐騙行為(wei) 進行依法嚴(yan) 處。此外,一些婚戀交友平台本就資質存疑、留有“後門”,相關(guan) 部門也應當加強監管,封堵技術漏洞,不給這些非法App以存身之地。
也要提醒一句,作為(wei) 用戶一定要提高警覺、增強辨別能力,不要輕易被花言巧語所迷惑。一旦遇到詐騙,更要勇於(yu) 維權、及時報警,切不可囿於(yu) 麵子等因素而放縱犯罪分子。(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夏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