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在北京,市民和遊客享受到的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品質正在不斷提升,身邊的公共文化設施更多了,設施的環境更溫馨了,提供的服務更貼心了。2023年以來,伴隨《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施行,公共文化服務的保障更加有力可持續,北京的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不斷邁向新高度。
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漸多
回廊、古鬆、高亭、溪流……頤和園東(dong) 北角一處幽靜的院落,是始建於(yu) 清乾隆十九年的霽清軒。如今這裏是頤和園書(shu) 院·霽清軒。講座、文化沙龍、兒(er) 童閱讀推廣……封閉數十載的園林空間再次利用起來,讓閱讀融於(yu) 園林,牢牢吸引愛書(shu) 人的目光。
《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中明確提出,鼓勵利用文化廣場、公共服務大廳、商業(ye) 綜合體(ti) 、產(chan) 業(ye) 園區、教育機構、醫療機構、養(yang) 老機構、遺址公園等場所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近年來市、區兩(liang) 級文化和旅遊部門也一直為(wei) 此積極行動。
像頤和園書(shu) 院·霽清軒這樣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如今全市有320個(ge) 。如利用交通樞紐建設的公共圖書(shu) 館——首都圖書(shu) 館大興(xing) 機場分館,利用文物保護單位空間建設的磚讀空間、角樓圖書(shu) 館、椿樹書(shu) 苑,利用城市騰退空間建設的瞭倉(cang) 書(shu) 房、軒轅書(shu) 館、景山街道文化中心(美後肆時),還有利用公園空間而建的京杭大運河書(shu) 院等。
全市目前有四級公共文化設施7110個(ge) ,圖書(shu) 館室6135個(ge) ,室外文化廣場5616個(ge) ,基本實現全覆蓋,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便捷度大幅提升。
精準對接居民需求
在北京,各級公共文化設施向市民免費開放,且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yu) 56小時。免費提供的服務內(nei) 容包括參與(yu) 文藝輔導培訓、演出排練、文藝創作、文化活動、體(ti) 育健身,欣賞文藝演出、文藝作品、展覽展示、接受黨(dang) 員教育、校外教育(含學生自習(xi) )、老年大學教育、科學技術和衛生保健等二十大類。種類雖多,到底哪些服務是各設施服務半徑內(nei) 的居民所需要的,就需要資源與(yu) 服務的精準匹配。
“關(guan) 於(yu) 後冬奧時代高井路社區如何為(wei) 民造福,我們(men) 想聽聽您的建議。”這是2月27日,全國首個(ge) 冬奧社區高井路社區向居民發出的通知。線上征集意見、線下活動中攀談、在社區裏走訪……多種多樣的心聲引發多種多樣的服務。今年入選全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的東(dong) 城區27院兒(er) ,有一個(ge) 名為(wei) “老好使”的小鋪,售賣老年人需要卻難在超市覓到的放大鏡、假發套、遮菜罩等。
有如此精細的服務,離不開公共文化服務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的理念。根據《關(guan) 於(yu) 政府向社會(hui) 力量購買(mai) 公共文化服務的指導意見》,目前全市采取社會(hui) 化專(zhuan) 業(ye) 化運營的公共文化設施有266家。海澱北部文化中心、東(dong) 城區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西城區磚讀空間和石景山區9個(ge) 街道綜合文化中心等均采取社會(hui) 化服務快速提升了服務水平,公眾(zhong) 滿意度不斷提高。
社區外設施助城市更宜遊
走出社區漫步北京,也會(hui) 發現旅遊公共服務設施越來越完備,整座城市更加宜遊。
在大運河森林公園,每逢周末,布滿林蔭的騎行道是人們(men) 運動休閑的好去處。沿途設置的冰飲自助售賣機方便人們(men) 隨時補充能量,幹淨整潔又方便尋找的公共廁所更讓出行沒有後顧之憂。在奧森公園南門,第三衛生間(家庭衛生間)的標識異常惹眼。15平方米大開間裏,有兩(liang) 個(ge) 廁位(其中一個(ge) 供殘障人士使用)、一個(ge) 嬰兒(er) 台、兩(liang) 個(ge) 高矮不同的洗手池,空間內(nei) 幹淨整潔沒有異味。
如今,北京平均每個(ge) 景區有8.4個(ge) 旅遊廁所、3.7個(ge) 無障礙衛生間、1.7個(ge) 家庭衛生間、1.1個(ge) 遊客服務中心、0.6個(ge) 母嬰室、0.5個(ge) AED、319塊旅遊標識、185.7米無障礙坡道等公共設施。隨身隨行的信息服務,就更貼心了。通過北京智慧旅遊地圖信息化平台,北京可以提供214家旅遊景區、75家紅色旅遊景區、34家全國旅遊重點村(鎮)等單位的虛擬導遊、語音講解、設施查詢等,為(wei) 精準出行提供參考。北京的旅遊公共服務已告別“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一年之計在於(yu) 春,為(wei) 進一步提升北京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效能,今年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將聚焦落實《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打造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加快文旅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品牌活動品質、開展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加強誌願服務、提升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麵打出組合拳,助公共服務再上台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