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治理”將納入接訴即辦考評
記者從(cong) 5日召開的全市政務服務工作會(hui) 議上獲悉,2023年,本市將持續推動政務服務改革,打造更加便利的數字服務。其中包括優(you) 化接訴即辦考評體(ti) 係,把首接負責、主動治理、解決(jue) 疑難複雜問題激勵等納入考評,鼓勵基層改革創新破解難題。
政務服務改革助力“五子”聯動
2023年,本市將打造“五子”聯動引領性改革示範,通過政務服務改革,為(wei) 首都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新優(you) 勢。
具體(ti) 來說,圍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升創新主體(ti) 獲得服務便利度,降低創新創業(ye) 製度成本。圍繞服務業(ye) 擴大開放、自貿試驗區製度創新,協同推出高含金量的突破性製度創新政策,推動高新技術企業(ye) “報備即批準”等政策擴麵增效。健全數字經濟準入準營製度,提升數字經濟相關(guan) 審批便利度。圍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優(you) 化大型消費活動審批流程,製定提升消費活動審批時效性和便利性的具體(ti) 舉(ju) 措。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持續優(you) 化231項“京津冀+雄安”四地通辦事項服務效能,聚焦教育、就業(ye) 、社保、醫療、養(yang) 老、婚育、出行等與(yu) 企業(ye) 群眾(zhong) 密切相關(guan) 的異地辦事需求,再推出一批區域通辦事項,推進“跨省自助辦”;另外在京津冀自貿試驗區179項“同事同標”事項基礎上,探索推進京津冀行政許可事項同源、統一規範,加快實現高頻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進三地電子證照互認、個(ge) 人辦事結果互認等工作。
“每月一題”打通疑難問題提級響應
過去4年多,一條12345熱線牽引起了一場超大城市治理變革。2023年,本市將用好接訴即辦主抓手,聚焦“七有”“五性”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強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
辦好每一件群眾(zhong) 訴求和民生實事。本市將落實《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提升市民服務熱線平台服務水平,落實好首接負責、“吹哨報到”、央地協調聯動等工作機製,增強協同辦理實效。
2023年,“每月一題”將重點攻堅17個(ge) 高頻共性難題。本市還將完善提級響應機製,探索建立“每月一題”治理類街鄉(xiang) 鎮建議代表機製,打通基層疑難問題提級響應新渠道。
接訴即辦考評體(ti) 係也將進行優(you) 化。首接負責、主動治理、解決(jue) 疑難複雜問題激勵等將納入考評,鼓勵基層改革創新破解難題。此外,深入推動接訴即辦向學校延伸,搭建立體(ti) 化全天候訴求反映渠道,精準回應師生關(guan) 切。
建設一體(ti) 化政策支撐平台
為(wei) 方便企業(ye) 群眾(zhong) 辦事,全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將推進便利化升級。
具體(ti) 來說,深化綜窗2.0改革成果,實現市、區級政務服務中心事項進駐率100%、委托受理率100%和授權審批率100%。打造100個(ge) 街道(鄉(xiang) 鎮)政務服務中心和1000個(ge) 社區(村)規範化建設示範樣板。充分發揮“好差評”、反映“辦不成事”窗口的“探頭”作用,加強問題分析和製度完善,實現“一個(ge) 訴求解決(jue) 一類問題”。
數字服務方麵,本市將加強數字政府頂層建設。統籌建設全市一體(ti) 化政策支撐平台“京策”,設置政策精算、推送、兌(dui) 現、監管等功能,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裏”。在智慧城市總體(ti) 框架下,加強與(yu) “京通”“京辦”“京智”等平台銜接聯動,一體(ti) 推進數字服務、數字營商、數字監管。
今年,市政務服務網將新增單位繳存住房公積金、檔案接收、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待遇申領、社會(hui) 保障卡補領換領等超400個(ge) 事項。同時,依托“京通”小程序,推出社保、醫療、婚育、住房、就業(ye) 等領域超600個(ge) 事項。優(you) 化133項“跨省通辦”事項服務,新增社保繳費、公積金補繳等22項“跨省通辦”事項。
本市還將提升政務服務全程電子化水平,推出不動產(chan) 權證、機動車行駛證等20類電子證照在線查詢調用,推動高頻電子證照在不動產(chan) 登記等領域掃碼亮證應用。鼓勵相關(guan) 區結合新建政務服務大廳,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試點建設智慧大廳、虛擬大廳,探索數字孿生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