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一線青年團隊 傳播紅色文化

發布時間:2023-04-06 08:41: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平均年齡隻有25歲的講解員團隊,每天帶領觀眾(zhong) 跨越百年曆史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依托北大紅樓而建立,是全麵研究、展示北大紅樓在內(nei) 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及相關(guan) 曆史文物資料、傳(chuan) 承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的專(zhuan) 題紀念館。2021年6月底,“光輝偉(wei) 業(ye)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在北大紅樓正式對外開放。至今已有超過40萬(wan) 觀眾(zhong) 走進這裏,參觀主題展覽。北大紅樓成為(wei) 北京乃至全國較為(wei) 著名的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實景課堂和北京紅色遊的熱門“打卡”地。

  我想做北大紅樓裏最優(you) 秀的講解員;我希望成為(wei) 一名專(zhuan) 家型講解員;我要做紅色文化傳(chuan) 承的播種者;我為(wei) 自己立下一個(ge) 目標,每天到展廳裏讀懂一篇文字,知曉它背後的故事……在這座百年紅色建築裏,活躍著一支平均年齡隻有25歲的講解員團隊。每天,他們(men) 帶領觀眾(zhong) 跨越百年曆史,踏著革命先驅不朽的足跡,體(ti) 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曆久彌堅。

  走近北大紅樓的講解員隊伍,這支青年團隊充滿著青春的活力。不管是有著十年講解經驗的優(you) 秀講解員,還是剛剛入職一年的講解“小白”,從(cong) 每一次講解中收獲成長,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汲取知識、沉澱自己,做傳(chuan) 播建黨(dang) 精神與(yu) 紅色文化的使者……在這裏,青春的夢想閃閃發光。

  記背近3萬(wan) 字講解詞一字不差“硬功夫”如何練就?

  講解是博物館、紀念館行業(ye) 最重要的傳(chuan) 播方式之一,講解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著觀眾(zhong) 的觀展效果。在北大紅樓做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講解員,一字不差地記背近3萬(wan) 字的講解詞是基本功,也是入門的門檻。

  有著十年講解工作經驗的“90後”李智健是團隊裏的大姐姐,她經曆了北大紅樓從(cong) 籌備修繕到布展揭牌的全過程。回想當年的講解詞記背過程,李智健說,講解員們(men) 是在動態修改中一次次完成了記憶庫的刷新,難度不是一般地大。而且針對不同參觀群體(ti) 的需求,講解詞還分為(wei) 了普通版、學生版、貴賓版等多個(ge) 不同版本,記憶庫需要不斷更新。記背講解詞時,李智健會(hui) 先通篇閱讀,了解展覽大致結構,然後按照時間脈絡畫出一條時間軸,在每個(ge) 時間點位寫(xie) 上發生的曆史事件。“這樣的方法比較直觀,容易加深記憶而且便於(yu) 理解。”

  和李智健相比,2022年入職的楊子康、張雨萱、朱瑾、王麗(li) 雲(yun) 、鄭子東(dong) 等講解員是幸運的。60頁、近3萬(wan) 字的講解詞早已定稿,主題展上59間展廳、6處舊址複原、958張圖片(含文字版、表格、地圖)、1357件文物等著他們(men) 沉浸其中,可他們(men) 坦言,仍然感到了壓力。

  翻譯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楊子康入職時,覺得憑著自己大學4年記背單詞的功底和對中國近代史的喜愛,記背“沒問題”。但真正拿到講解詞後,一絲(si) 畏難的情緒湧上心頭,“特別是仔細翻看內(nei) 容後,我覺得當時自己對近代史的喜愛隻是皮毛,膚淺了。” 楊子康說,“好在有經驗豐(feng) 富的講解員的幫助與(yu) 指導,讓我們(men) 這些講解新人越來越有信心。” 他製定了詳細的背誦計劃,“我記背講解詞,會(hui) 選一個(ge) 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把其中最難背的段落集中背誦。那段時間,幾乎每個(ge) 晚上睡覺前,我都會(hui) 過一遍詞,第二天一到展廳,開始複原這些點位。”每天沉浸在展廳中,成了楊子康的日常。

  研究生英語教育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從(cong) 英國留學歸國的朱瑾,目前是一位中英文雙語講解員。入職時,她除了要記背中文講解詞,還要記住英文講解詞,壓力加倍。朱瑾沒有像背中文講解詞那樣直接背誦英文版本,而是選擇先分析。翻譯後的英文講解詞存在許多長難句,在實際講解中會(hui) 出現理解困難的情況,所以要把長句拆分成短句,同時尋找一些適合口語表達的替換詞。“這需要下一番功夫,那段日子裏,弄不懂的我就和同事一起討論、向館長請教;我還會(hui) 準備一些講解詞之外的背景內(nei) 容,讓整個(ge) 講解更加完整。 還好有近3萬(wan) 字中文講解詞背誦的硬功夫,我的英文講解順利通關(guan) 。”

  “在提詞器普遍成為(wei) 出鏡助手的當下,我們(men) 很少有機會(hui) 記背這麽(me) 長的文字了。”曾經做過圖書(shu) 編輯的講解員王麗(li) 雲(yun) 麵對“一本書(shu) ”一樣的講解詞,同樣覺得壓力滿滿。每天上下班的地鐵裏,都可以看到她捧著講解詞默默背誦的場景,時光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一盞台燈、一份報紙、一支毛筆,站在舊址複原的李大釗圖書(shu) 館主任室,仿佛還能看到李大釗伏案工作的場景。記背講解詞時,王麗(li) 雲(yun) 常常沉浸在這些舊址複原的場景中,“這些前輩的曆史和精神讓我對新時代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和感恩。正是無數革命先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men) 今天新時代的盛世生活。我們(men) 有責任、有義(yi) 務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

  講解功力在“詞”外“日拱一卒”每天收獲成長

  如果說講解詞記背是“敲門磚”,進門後,講解的功力在“詞”外。這群年輕人發現3萬(wan) 字遠遠不夠用。觀眾(zhong) 層出不窮的提問,成為(wei) 這裏每個(ge) 人進步的動力。走上講解一線,他們(men) 才真正領會(hui) 到“百問不倒”背後是“日拱一卒”的積累和沉澱。

  學習(xi) 播音主持專(zhuan) 業(ye) ,今年24歲的張雨萱受到家庭熏陶,從(cong) 小熱衷於(yu) 紅色文化。她立誌成為(wei) 北大紅樓裏最優(you) 秀的講解員。2022年入職後,張雨萱養(yang) 成了在講解過程中遇到無法準確回答的問題時,記下觀眾(zhong) 聯係方式,在找到答案後第一時間給予答複的習(xi) 慣。一年來,這樣的“一問一答”已有四五次。

  在一次講解中,她帶領觀眾(zhong) 走進和北京愛國學生運動有關(guan) 的第16展廳,這裏展現的微縮景觀叫做《五四前夜》,展示了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學的全體(ti) 學生和其他多所高校的學生代表千餘(yu) 人在北京大學法科大禮堂內(nei) 進行集會(hui) ,並當場決(jue) 定於(yu) 5月4日齊集天安門進行學界大示威的場景。“請問,你們(men) 這個(ge) 場景裏,為(wei) 什麽(me) 都是男學生,沒有女學生?”觀眾(zhong) 的問題一下子把張雨萱問住了。講解結束後,她第一時間記下參觀團體(ti) 領隊的聯係方式並承諾她在得到答案之後將第一時間給予答複。回到辦公室,這個(ge) 問題引起了講解員們(men) 的激烈討論,在翻閱相關(guan) 文獻資料後,張雨萱找到了答案。1919年,北京高校還是男女分校,1920年北京大學首開女禁,開男女同校的先河。而參加五四遊行的13所高校中沒有女校參加,所以微縮景觀中沒有女學生的身影……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張雨萱一次又一次地收獲了“小小的”成就感,這更加堅定了她的誌向。

  主題展中的第16展廳似乎是觀眾(zhong) 提問最集中的“熱門”展廳。站在“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示威遊行路線圖”前,楊子康所背誦的講解詞隻有不長的幾句,在講解時經常有觀眾(zhong) 詢問遊行的具體(ti) 行走路線,提問為(wei) 什麽(me) 學生們(men) 會(hui) 去了趙家樓。“枯燥地按照講解詞去介紹路線既死板又容易出錯,於(yu) 是我就翻出電影《建黨(dang) 偉(wei) 業(ye) 》反複觀看裏麵遊行的那一段影像,形成圖像記憶。遇到觀眾(zhong) 詢問,我就能把這個(ge) 路徑講得很清晰、很明白。讓地圖‘活’起來。”楊子康說。

  作為(wei) 展覽和觀眾(zhong) 的橋梁,北大紅樓裏的講解員從(cong) 來不能機械地記憶講解詞,他們(men) 會(hui) 通過閱讀書(shu) 籍、觀看影視作品,將紅色革命故事活學活用到每天的講解中。

  2022年,在一次講解中,朱瑾接受了來自觀眾(zhong) 的連環提問。走進第七展廳,組合展櫃中陳列的63期《新青年》雜誌給觀眾(zhong) 帶來強烈的視覺衝(chong) 擊。在這裏,幾位觀眾(zhong) 先後向她發出了連環問,“《新青年》為(wei) 什麽(me) 改名字?這期雜誌封麵為(wei) 什麽(me) 有一個(ge) 人的頭像?”“這個(ge) 人是誰?”“《新青年》的同人編輯錢玄同後來怎麽(me) 樣了?劉半農(nong) 有什麽(me) 貢獻……”麵對這些問題,朱瑾見招拆招,一一作答。講解結束,她被觀眾(zhong) 誇獎“百問不倒”。這一經曆,至今激勵著她。朱瑾說:“遇到不懂的問題,我會(hui) 抱著一顆好奇心,不等觀眾(zhong) 發問,先去自己查資料或者向編研部的同事們(men) 請教。”

  “因人施講”讓觀眾(zhong) 帶著收獲回家

  每天,講解員們(men) 要麵對不同的觀眾(zhong) 群體(ti) ,學生、青年、老年人、學者、機關(guan) 團體(ti) ……“因人施講”是北大紅樓對每個(ge) 講解員提出的要求。如今,這支青年團隊裏的講解員幾乎每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講解體(ti) 係。

  麵對學生群體(ti) ,楊子康說他喜歡引導式的講解,站在描繪“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群像的《兼容並包》油畫前,一位梳著辮子,穿著舊式長袍的學者顯得與(yu) 眾(zhong) 不同,學生們(men) 會(hui) 好奇這是誰?“同學們(men) 看過《覺醒年代》的電視劇嗎?當時北大有一位支持舊學的老師,他一直留著長辮子,但他的英語特別好。他的名字挺難記的,他叫什麽(me) ……”在楊子康的引導下,通過描述人物特點,一些學生會(hui) 說出辜鴻銘的名字。“我想,再看到這幅油畫,學生們(men) 一定會(hui) 記得北大裏這位特別的辜鴻銘。”

  麵對老年觀眾(zhong) ,講解員們(men) 更多的是用互相學習(xi) 和交流的方式進行講解。在一次講解中,在第49展廳裏,一位老先生注視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組織成員名錄,與(yu) 楊子康談起了易禮容。“這個(ge) 名字我很陌生,通過與(yu) 老先生的交談我才了解到,易禮容是毛澤東(dong) 和何叔衡之後的湖南省第三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與(yu) 毛澤東(dong) 一起著手在長沙創辦了‘文化書(shu) 社’。我知道參加黨(dang) 的一大的湖南代表有毛澤東(dong) 、何叔衡,在湖南地區還有像蔡和森、蕭子升這般耳熟能詳的人物,但卻不知道在湖南還有一位這樣的著名人物。”這次的經曆也啟發楊子康,不能隻熟悉幾位較為(wei) 著名的人物,還要多查資料,發現人物與(yu) 人物之間的聯係,積累更多的知識。“做一名專(zhuan) 家型的講解員是我的目標。”

  “毛澤東(dong) 說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men) 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yi) ,同學們(men) 知道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在幾月嗎?” 今年3月24日的上午,25歲的鄭子東(dong) 正在給學生們(men) 講解李大釗與(yu) 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早期傳(chuan) 播。麵對這位喜歡互動、侃侃而談的“老師”,學生們(men) 想不到,他曾經是一名北京消防戰士。鄭子東(dong) 說:“從(cong) 救人到育人,喜愛幫助別人的初衷沒變。”

  “上學時我就喜歡愛互動的老師,我也想做個(ge) 可以和觀眾(zhong) 互動的講解員。”互動的背後,是講解員們(men) 大量知識的積累。“我上麵講的俄國十月革命看似隻是一個(ge) 時間的節點,可深挖下去,阿芙樂(le) 爾號巡洋艦、布爾什維克黨(dang) ……一個(ge) 接一個(ge) 的曆史知識點撲麵而來。想要觀眾(zhong) 有收獲,自己首先要把這些知識弄清楚。”

  朱瑾每一次講解前的準備更像是教師上課前的備課。“如果是接待團體(ti) ,我會(hui) 事先了解他們(men) 所在的單位,盡可能地多講一些他們(men) 感興(xing) 趣的內(nei) 容。” 給來自海關(guan) 的參觀團體(ti) 講解,朱瑾會(hui) 帶他們(men) 走進和留法勤工儉(jian) 學有關(guan) 的第14展廳,因為(wei) 許多青年是坐船去的法國;遇到法學院或與(yu) 法律相關(guan) 的團體(ti) ,朱瑾會(hui) 告訴觀眾(zhong) 最高人民檢察院所在地的位置其實就是離北大紅樓不遠、當年的北大法科三院,先引起觀眾(zhong) 的興(xing) 趣,進而串接起相應的講解內(nei) 容。

  讓每一位走進北大紅樓的觀眾(zhong) 有所收獲,讓每一次走進北大紅樓的觀眾(zhong) 有不同收獲,是這支年輕團隊不變的追求。他們(men) 說身為(wei) 一名紅色文化傳(chuan) 播者,有責任、有義(yi) 務將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好,將偉(wei) 大的建黨(dang) 精神發揚光大。

  做紅色文化傳(chuan) 播的播種者廣闊舞台讓青春閃光

  日常講解工作之外,北大紅樓還為(wei) 這群有理想、有抱負、有熱情的年輕人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開眼界,增閱曆。

  2022年,講解員李智健、張雨萱經過層層選拔,榮幸地參與(yu) 了由中央宣傳(chuan) 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軍(jun) 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的講解工作。張雨萱作為(wei)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中央展區的一名講解員,光榮地完成接待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代表團的重要專(zhuan) 場講解任務,出色完成了為(wei) 海南省、浙江省、福建省等省市代表團代表講解的政治任務。先後完成國資委、外交部、兩(liang) 岸同胞代表、退休老幹部、在京駐華使節、國際組織代表等講解任務300餘(yu) 批次。

  在地方展區北京單元的展廳中,曾榮獲“北京市金牌講解員”的李智健承擔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代表團和列席代表團、中央黨(dang) 校等專(zhuan) 場講解接待任務,為(wei) 湖南省、河北省、重慶市等省市代表團代表、黨(dang) 政國家機關(guan) 、解放軍(jun) 和武警部隊、首都高校師生等講解400餘(yu) 場次。

  “我是第一次參加國家級大型展覽的講解工作,和從(cong) 全國各地遴選的優(you) 秀青年講解員一起工作,互相學習(xi) 、相互促進,這次曆練的收獲讓我終身受益。”今年初,回到北大紅樓,再次走進熟悉的展廳,張雨萱變得更加自信。“有了這次充電,我相信我能把北大紅樓中的主題展講解得更豐(feng) 富。”

  在紀念館內(nei) ,楊子康承擔起了目前正在開展的北京市中小學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主題活動中北大紅樓部分的教學組織工作。北大紅樓的講解員們(men) 的角色變成了老師。4條路線課程,覆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李大釗與(yu) 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早期傳(chuan) 播、青年毛澤東(dong) 在京確立馬克思主義(yi) 信仰、北大紅樓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創建等四大專(zhuan) 題課程……4套教案反複推敲、仔細打磨,隻為(wei) 讓學生們(men) 上好這堂實景思政課。

  北大紅樓裏還活躍著一支由大中小學生、北京市黨(dang) 員幹部組成的“北大紅樓新青年誌願者隊伍”,他們(men) 也在為(wei) 傳(chuan) 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曆史,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默默地做著傳(chuan) 播工作。目前,雙語講解員朱瑾是這支隊伍的負責人。在誌願者休息室裏,可以看到朱瑾借來的關(guan) 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的圖書(shu) ,隨時供誌願者查閱;她還要求每一位誌願者在結束一天的講解後,像她一樣寫(xie) 一篇講解日記,記錄下這一天中的成長與(yu) 不足。“我希望這份記錄能夠一直延續,最終形成一本北大紅樓誌願者講解成長手冊(ce) ,見證我們(men) 的成長和熱血的青春。”

  北大紅樓講解員團隊負責人謝尹楠表示,“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這是亙(gen) 古不變的道理,這支隊伍還很年輕,“我們(men) 要堅定文化自信,發揮青年力量,作為(wei) 傳(chuan) 播中國故事、黨(dang) 的故事的重要講述者,引導更多青年了解曆史、尊重曆史、銘記曆史、傳(chuan) 承曆史。以北大紅樓為(wei) 平台,讓我們(men) 的聲音傳(chuan) 得更遠,更深入人心。”

  文/本報記者 王薇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