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實證:天津衛城始建不晚於明初
記者從(cong) 天津市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獲悉,天津衛故城東(dong) 城牆遺址曆經三年多共三次發掘,取得重要考古收獲。城牆基礎部分發掘出土的元末明初陶瓷標本和磚瓦建築構建遺物證實,天津衛城的始建年代不晚於(yu) 明初。專(zhuan) 家認為(wei) ,本次發現是進入21世紀後天津城市考古的最重要發現。
天津衛故城東(dong) 城牆遺址發掘區位於(yu) 天津市南開區東(dong) 馬路與(yu) 南馬路交口。2017年7月,因工程建設需要,天津市文物局組織天津市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對地鐵4號線東(dong) 南角車站建設項目進行考古勘探,發現古代磚牆基礎遺跡及明清時期較為(wei) 豐(feng) 富遺物,根據考古勘探與(yu) 文獻記載,推定這一區域和天津衛故城東(dong) 城牆遺址有密切關(guan) 係。
2017年年底、2019年年底以及2021年4月,天津市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對遺址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共發掘清理出明清至民國時期城牆基礎、道路、灰溝、鐵軌等多處遺跡,出土元、明、清至民國時期文物和標本2000餘(yu) 件。
“天津衛故城遺址所在的小直沽三岔河口地區,以往隻進行過零星考古調查和工程施工中的搶救性清理。”天津市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天津衛故城東(dong) 城牆遺址考古發掘執行負責人文璋介紹,本次發掘是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天津衛故城遺址範圍內(nei) 第一次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規程》進行的科學全麵考古發掘,為(wei) 國內(nei) “古今重疊型”城市考古發掘和研究提供了案例樣本。
文璋介紹,三次考古發掘發現了明代天津衛故城東(dong) 城牆及其相關(guan) 遺存,發現明代東(dong) 城牆基礎、牆體(ti) 、順城街、城壕等遺跡,並初步探明其構築形式。在城牆基礎部分發掘出土了元末明初時期的陶瓷標本、磚瓦建築構件遺物,由此推定天津衛城的始建年代不晚於(yu) 明初,為(wei) 天津衛城的始建提供了考古實證。
在明代牆體(ti) 及相關(guan) 遺跡之上,依次發現了清代牆體(ti) 包磚、清末民國時期東(dong) 馬路遺跡、地下排水係統等遺跡。考古發現的遺跡和遺物較為(wei) 完整地體(ti) 現出天津衛城曆經從(cong) 明代始建、明清多次重修、1900年拆除廢棄,到後期辟為(wei) 馬路改作他用600餘(yu) 年的曆史過程,是曆史文獻記載中天津城“建城-修城-毀城-再用”的考古實物見證。
此外,本次發掘在明代早期地層堆積內(nei) 出土數量較多的典型元代鈞窯係、龍泉窯係等生活器皿殘片和建築構件等遺物,提示天津衛故城址所在的小直沽區域存在元代甚至更早時期堆積的可能,為(wei) 今後考古探尋天津早期城市起源提供了重要參照和線索。
天津市文物局於(yu) 2018年先後組織召開三次專(zhuan) 家現場谘詢論證會(hui) ,邀請國內(nei) 著名考古、曆史、遺產(chan) 規劃、文物保護等領域專(zhuan) 家指導考古發掘、評估遺址價(jia) 值、提出文物保護意見。專(zhuan) 家一致認為(wei) ,本次發現是進入21世紀後天津城市考古的最重要發現。
“本次發掘找到了天津明清城市的基點,為(wei) 天津衛城的始建提供了考古實證;天津城市從(cong) 金、元時起,因大運河而興(xing) ,天津衛故城遺址是天津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和基礎,也是天津曆史文化名城的地標性遺址,考古發現的城牆基礎及典型地層堆積是天津城市曆史的重要實物見證,應實施原址原狀保護和有效展示利用。”文璋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