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一策”花式解決停車難
對於(yu) 大多數老舊小區來說,停車是個(ge) 繞不過去的難題。回家停車,為(wei) 了車位和人爭(zheng) 執;出門開車,發現車輛莫名被剮……這類煩惱,開私家車的人們(men) ,幾乎都能吐槽兩(liang) 句。
記者在通州區走訪發現,停車難雖是共性問題,但各處的具體(ti) 難處不盡相同。秉承著“一路一策、一居一策”的治理策略,通州區多個(ge) 街道、社區從(cong) 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出發,探索出了符合區域實際的個(ge) 性化治理措施,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小小車位問題的解決(jue) ,背後考驗的是基層治理能力。究竟如何能更好地為(wei) 居民服務?期盼如下三個(ge) 案例能帶來啟示。
案例一
這個(ge) 辦法不行就再換一個(ge)
愛動腦的書(shu) 記打通小區消防通道
新華街道如意園小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住戶有1188戶,車位卻隻有330個(ge) ,供求嚴(yan) 重不平衡。一些車主經常把私家車停在主路上,占用半邊消防通道,不僅(jin) 給居民日常通行帶來不便,還存在安全隱患。
時間長了,很多居民對此習(xi) 以為(wei) 常,但是家住1號樓1單元的居民趙亮卻敏銳覺察出了背後的問題。“我在網上看到新聞報道,因為(wei) 消防通道被占,消防車不能進入,小區著火難以救援。我家就住消防車道旁邊,晚上很多車停在路邊,別說消防車,救護車也進不來。”去年10月,趙亮撥通了12345熱線,反映了這個(ge) 問題。
訴求單很快擺到新華街道如意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霍寶軍(jun) 的桌上。霍寶軍(jun) 覺得居民問題提得很好,但這是多年累積形成的,要想解決(jue) 並不容易。他先是聯係物業(ye) ,延長安保巡邏時間,勸阻私家車違停占用消防通道的行為(wei) ,同時擴大宣傳(chuan) 力度,在南北主路以及重點違停位置掛橫幅、加展板。不過,簡單的宣傳(chuan) 勸導收效甚微。
愛動腦的霍寶軍(jun) 接著從(cong) 小區微循環入手,確定南門進、西門出,引導小區內(nei) 盡可能單向通行,規範車輛有序通行。緊接著他積極向新華街道爭(zheng) 取老舊小區治理資金,在小區主路上安裝了四處智能提示設備,當消防通道被車輛違停占用時,智能設備就會(hui) 提示駕駛員盡快駛離消防通道。物業(ye) 工作人員提前給車主發放一封信,打好治理預防針。
今年1月初,霍寶軍(jun) 特意選在春節前夕小區車輛較少的時候,正式啟動了消防通道違停治理,並加強安保巡邏,全麵杜絕違停現象,讓居民規範停車形成習(xi) 慣。經過3個(ge) 多月的規範有序引導,大夥(huo) 兒(er) 慢慢養(yang) 成了新的停車習(xi) 慣,消防通道占用現象得到顯著改善。趙亮看到小區變化,特意給霍寶軍(jun) 發信息點讚:“家門口真的沒人亂(luan) 停了,書(shu) 記給我們(men) 解決(jue) 了大問題。”
目前,霍寶軍(jun) 還在進一步挖掘小區潛力,計劃利用小區內(nei) 的空地開發一處新的小型停車場,再為(wei) 小區增添10餘(yu) 個(ge) 公共車位。
案例二
一邊文明引導,一邊路網改造
回遷村民願意把車停進地庫了
在臨(lin) 河裏街道,由8個(ge) 小區組成的朗芳園社區是城市副中心東(dong) 方廠周邊棚改安置房社區。如今走在東(dong) 安路、茶棚北街等小路上,車行通暢、路麵整潔,全新的社區煥發滿滿活力。
“剛搬來那會(hui) 兒(er) 可不這樣,住上新房沒倆(lia) 月,東(dong) 安路就開始堵車了。”居民鄧浩鋒告訴記者。新成立的社區怎麽(me) 會(hui) 堵車?“因為(wei) 路邊亂(luan) 停車太嚴(yan) 重了。”鄧浩鋒說,“早晚高峰堵車的時候,為(wei) 了車位吵架的、違停車輛遮擋視線導致事故的,各種情況時有發生。我們(men) 家閨女懷孕後都不敢下樓,我們(men) 買(mai) 菜也都繞道走,外麵別提有多亂(luan) 了。”
“小區路側(ce) 長期有800多輛車違停,大多數是小區居民的車輛,為(wei) 的就是省下每月300元的停車費。”臨(lin) 河裏街道城管辦相關(guan) 負責人王東(dong) 介紹,“這是由於(yu) 剛上樓,村民還沒有習(xi) 慣新生活,老思維沒有及時改過來。但是既然搬遷上樓換了新環境,我們(men) 就要從(cong) 一開始建立良好的停車規範。”
如何讓路側(ce) 的車輛停入地庫,臨(lin) 河裏街道先從(cong) 宣傳(chuan) 入手,聯合物業(ye) 在居民中間廣泛開展文明停車宣傳(chuan) ,在各單元門口和宣傳(chuan) 欄張貼文明停車倡議書(shu) ,給違停車輛張貼警示單,小區裏的誌願者也行動起來,主動勸導車主規範停車。同時,街道依托“街鄉(xiang) 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製,協調區城管委、區交通支隊、派出所、北投集團等單位,對不聽勸阻仍然違停的車主“貼條”處理,派出所和區城管委協助做好現場疏導工作,引導車輛有序行駛。社區和物業(ye) 做好配套服務,引導居民先停後買(mai) ,開通綠色通道方便居民辦理地下車庫停車手續。
一套組合拳下來,小區的交通麵貌得到很大改善,違停現象很快消失。為(wei) 了鞏固效果,交通支隊、北投集團還與(yu) 臨(lin) 河裏街道一同對小區周邊路網進行“微改造”,施劃黃色禁停標線約5500米,設立隔離護欄,並將東(dong) 安路與(yu) 梨園南街的交叉口打通,實現交通微循環,讓朗芳園小區居民前往大運河市場買(mai) 菜購物更加方便。“治理之後我們(men) 很滿意,以前的亂(luan) 象再沒出現,現在開車出門很方便。”鄧浩鋒說。
案例三
白天你停,晚上我停
錯時共享停車場讓多方共贏
驅車來到通州北苑站南高架橋下的北京宏金華停車場,街上車水馬龍的喧囂立刻被綠化帶隔離在外,廣通小區4號樓、8號樓沿街底商門前130個(ge) 車位施劃整齊,靜靜等待車主停靠。工作日白天這裏的車位經常有富餘(yu) ,晚上也有空位。
不過,白天、夜晚來這裏停車的並不是同一批人,白天周邊商戶將車停在這裏傍晚開走,到了晚上周邊居民停車,大家互不幹擾,這是楊莊街道今年新建的一處錯時共享停車場。辦理錯時停車的市民每月交費400元,平攤到每天約13元,還沒有挪車、剮蹭、貼條等風險,受到居民的歡迎。
“這邊緊鄰地鐵站、萬(wan) 達廣場,停車資源非常緊張,有限的停車場不是價(jia) 位太高,就是很難找到車位。過去來上班,停車經常靠運氣,實在不行停路邊,還有貼條的風險。”萬(wan) 達廣場商戶工作人員楊曉波說,“現在辦理了錯時共享停車位,停車的煩惱徹底解決(jue) 了。從(cong) 這裏走到萬(wan) 達也很方便,上下班再也不用為(wei) 停車發愁了。”
在楊莊街道,像這樣規模不大卻方便靈活的錯時共享停車場共有9個(ge) ,可提供錯時共享車位約600個(ge) 。而且這些停車場的設計選址都十分講究,大多緊鄰地鐵站、商圈、便民服務中心等地,周邊車流量、人流量較大,錯時共享停車為(wei) 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停車選擇。
此外,楊莊街道目前還正在新華聯家園南區進行停車場改造擴容提升工程,將底商門前的空地規範管理起來建停車場,同時因地製宜對小區內(nei) 部的邊角地、荒地及主路兩(liang) 側(ce) 的步行道、綠植進行改造,根據實際區域大小施劃車位,預計增加停車位近100個(ge) ,方便小區居民日常停車,改善小區內(nei) 交通微循環。
通州區城管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全區將固化和推廣停車難治理工作效果明顯小區的經驗做法,踐行“一路一策、一居一策”治理策略,在全區停車難重點地區進行推廣,形成經驗交流,緩解停車難問題,為(wei) 市民提供便利的停車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