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閻崇年“四合書屋”落戶首圖

發布時間:2023-04-23 10:19: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4月21日下午,“首都圖書(shu) 館‘四合書(shu) 屋’揭幕暨《閻崇年文集》新書(shu) 發布會(hui) ”在首圖B座第一展廳舉(ju) 行。活動上,閻崇年先生與(yu) 首都圖書(shu) 館館長毛雅君簽訂了捐贈協議,捐贈畢生藏書(shu) ;並與(yu) 超星公司董事長史超共同向首圖“四合書(shu) 屋”捐贈了《百衲本廿四史》。

  四合書(shu) 屋,為(wei) 閻崇年書(shu) 齋名。首都圖書(shu) 館接受閻崇年捐贈畢生藏書(shu) 萬(wan) 餘(yu) 冊(ce) ,著力打造“名人書(shu) 屋”係列專(zhuan) 藏,於(yu) 北京地方文獻閱覽區內(nei) 複建“四合書(shu) 屋”,麵積70平方米。“四合”取天合、地合、人合、己合之意,此為(wei) 閻崇年從(cong) 治史中總結出的人生哲學。

  首圖“四合書(shu) 屋”內(nei) 藏書(shu) 均為(wei) 閻崇年捐贈,開架閱覽文獻近4000冊(ce) ,以清史、北京史研究文獻、友人簽名贈書(shu) 、個(ge) 人著作等為(wei) 主,體(ti) 現了閻崇年藏書(shu) 特點和治學理念。“四合書(shu) 屋”內(nei) 的部分家具和陳設,亦是閻崇年提供,形成首圖獨具特色的閱覽空間,使廣大讀者能近距離接觸專(zhuan) 家學者的藏書(shu) ,了解專(zhuan) 家學者的閱讀習(xi) 慣,沉浸式感受閻崇年進行學術研究、創作的氛圍和精神。

  “四合書(shu) 屋”的落成作為(wei) 首圖“名人書(shu) 屋”專(zhuan) 藏係列之一,是首圖首次將名人藏書(shu) 整體(ti) 向讀者開放閱覽,也是首圖書(shu)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的重要一環。即日起麵向讀者開放閱覽。

  對話

  一生積累數萬(wan) 冊(ce) 圖書(shu) 我的書(shu) 房為(wei) 大家開放

  當天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首圖“四合書(shu) 屋”采訪了閻崇年老先生,年近九旬的他身體(ti) 硬朗,精神矍鑠,說話聲音很洪亮,現場的清史迷們(men) 爭(zheng) 著與(yu) 他合影。

  談及將畢生藏書(shu) 捐給首都圖書(shu) 館,閻崇年說道,“我一生積累了數萬(wan) 冊(ce) 圖書(shu) ,如今我已90虛歲。我想再活90(歲)也很困難了,總要給這些書(shu) 找個(ge) 歸宿吧。人到了最後骨灰是物質的,靈魂歸處則是書(shu) 房,而這個(ge) 書(shu) 房流動起來才對。”

  就這樣,應首都圖書(shu) 館邀請,閻崇年將家裏的“四合書(shu) 屋”挪到了這裏。“這些藏書(shu) 是我在國內(nei) 外各地收集的專(zhuan) 業(ye) 圖書(shu) 。我將這些書(shu) 捐給首圖,我的書(shu) 房從(cong) 私有到公有,為(wei) 大家開放,來這裏的讀者都可以享受閱讀了。如今書(shu) 有地方存了,我的這個(ge) 靈魂歸處的夢想也實現了。”閻崇年坦言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四合書(shu) 屋”裏陳列的還有華文出版社最新發布的《閻崇年文集》,這是閻崇年六十年治學成果的集中呈現,內(nei) 容涵蓋清史、滿學、北京史等領域。

  “這些圖書(shu) 都是我的曆史研究成果,其中有些還被國外圖書(shu) 館收藏了。我們(men) 中華曆史文化通過這些圖書(shu) 著作來影響外國,影響世界。我們(men) 在世界曆史學的研究中是有話語權的,在這方麵我們(men) 的研究是領先的。”閻崇年如是說。

  閻崇年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對這套文集做了修訂和增補,將最新研究成果收錄進文集裏。這其中大家都很熟悉的明末將領袁崇煥,有關(guan) 他的很多史料在過去的宮廷檔案裏看不到。現在能看到,卻已不是原來的檔案和書(shu) 籍了,反複影印的結果也導致了一些字詞模糊不清。例如“計”,此字首都圖書(shu) 館藏《續修四庫全書(shu) ·度支奏議·估變袁崇煥逆贓充餉疏》中模糊不清,難以辨認。“有人將這個(ge) 字識作‘說’,或識作“諭”,大家都在猜。但我認為(wei) 做學問不能靠猜,要求真。”閻崇年說道。

  為(wei) 探求原真,閻崇年便查其電子版,亦難辨認。又查明崇禎刻本《度支奏議》電子版,仍難確認。就在今年3 月8 日,他和夫人及本書(shu) 責編袁博同赴國家典籍博物館,在薩仁高娃副館長、劉乃英主任協助下,調出明畢自嚴(yan) 著《度支奏議》崇禎刻本原文獻,經過查看,字跡清楚,是為(wei) “計”字,確定無疑。閻崇年就在最新編著的《袁崇煥研究集》對此做了備注,意在向讀者傳(chuan) 遞一個(ge) 真實的曆史信息。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