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退役士兵、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周曉輝:站好“一號哨位”

發布時間:2023-05-12 08:32:00來源: 北京日報

  看著眼前新修訂的《征兵工作條例》,周曉輝很快就找出了新調整的內(nei) 容——新兵可自行到部隊報到、二次入伍可直接招收為(wei) 軍(jun) 士、戰時可根據需要重點征集退役軍(jun) 人……再經過團隊文案、美編人員的加工,一篇界麵精美、簡潔明了的推文從(cong) 微信公眾(zhong) 號“一號哨位”發了出去。很快,閱讀量衝(chong) 上了10萬(wan) +。

  “一號哨位”是周曉輝和同學一起創辦的自媒體(ti) 號,“一號哨位”也是他第一次站崗的地方。

  2011年冬天,正在中國人民大學讀大三的周曉輝參軍(jun) 到了武警黑龍江省總隊。當兵714天,他寫(xie) 了714篇日記。退役返校後,再翻看日記,周曉輝突然發現,“還挺有邏輯的,這是以一個(ge) 士兵的視角記錄了真實鮮活的軍(jun) 營故事。”於(yu) 是,他萌生了把日記出版成書(shu) 的想法。但出書(shu) 不容易,周曉輝決(jue) 定先創辦一個(ge) 微信公眾(zhong) 號試試水。

  2014年夏天,“一號哨位”公眾(zhong) 號誕生了。周曉輝自稱“哨位君”,他想通過“一號哨位”告訴更多的青年,青春不隻有詩和遠方,還有家國與(yu) 邊關(guan) 。

  起初,兩(liang) 個(ge) 年輕人隻是發布一些軍(jun) 旅詩歌作為(wei) 嚐試。真正打開知名度,是在2014年暑期。周曉輝參與(yu) 帶領大一學生軍(jun) 訓,他把學生軍(jun) 訓的一些精彩瞬間發布在公眾(zhong) 號上,頓時吸引了幾百名學生的關(guan) 注,這些人就成為(wei) 了公眾(zhong) 號的第一波粉絲(si) 。

  周曉輝漸漸發現,好的內(nei) 容需要用心策劃。他嚐試推出一些感人的、有趣的、能讓讀者產(chan) 生共鳴的選題。

  “集合了,不說了,我愛你。

  查房了,等一會(hui) 兒(er) ,你別掛。

  自從(cong) 給你去了那裏,我每天都看,CCTV7。

  ……”

  《軍(jun) 營裏的三行情書(shu) 》向軍(jun) 人、軍(jun) 嫂征集寫(xie) 給愛人的情書(shu) ,將軍(jun) 人的情感隱藏在僅(jin) 有三行的文字裏,簡約而震撼。

  “認真地整理你的每一件軍(jun) 裝,每一件裝備,需要交還部隊的就交給部隊,可以帶回家的就都帶回家。這都是你珍貴的記憶。

  “盡可能送走在你之前離開的每一個(ge) 戰友,他們(men) 中的一些人真的可能是你最後一次見麵的人。

  “一定要認認真真地理最後一次頭發,就理你最常理的那種板寸,看起來會(hui) 很精神。把你走的時候要穿的衣服洗幹淨,剪指甲,刮胡子,離開的時候你應該保持好軍(jun) 人的形象。

  ……”

  《離開部隊前要做的20件事》用樸素的語言抒發著最真摯的軍(jun) 旅情懷,配上感人的照片,充滿了表達張力,點擊突破了200萬(wan) 。

  能對軍(jun) 人的情感深刻而準確地描摹,源於(yu) 從(cong) 軍(jun) 時身體(ti) 與(yu) 心靈上的雙重磨礪。周曉輝是冬季入伍的,從(cong) 北京坐了19個(ge) 小時的火車,才抵達冰天雪地的北疆。沒幾天他就發起了高燒,室外零下30℃,自己高燒39.6℃,溫差將近70℃!他說:“這就是所謂的淬火成鋼。”

  相對於(yu) 身體(ti) 上的挑戰,軍(jun) 隊裏嚴(yan) 格的紀律也讓初入軍(jun) 營的周曉輝感到很不適應。上廁所要打報告,不僅(jin) 去的時候要報告,回來也要報告。有一次,周曉輝回來時忘記打報告,受到了班長的批評。後來明白了原因,“在軍(jun) 隊裏,指揮員必須知道每個(ge) 人所在的位置。”這種“不自由”便升華成一種高度的自律。

  因為(wei) 這段磨礪,周曉輝對每一篇稿件都感同身受,他總能從(cong) 官兵們(men) 平淡質樸的表達中挖掘出那些觸及靈魂深處的東(dong) 西。

  “一號哨位”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敘事邏輯——“以微內(nei) 容撐起大格局”。“就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以身邊的人和事展現真實的軍(jun) 營,表達最真實的情感,這些內(nei) 容既貼近個(ge) 人生活,又帶有鮮明軍(jun) 旅特色和表達張力,真實地連接了那些心係軍(jun) 營、擁軍(jun) 愛軍(jun) 的人。”周曉輝說。

  周曉輝和團隊還為(wei) 相關(guan) 人群提供文化和生活方麵的幫助。幫助退役軍(jun) 人就業(ye) 創業(ye) 、相親(qin) 、解答軍(jun) 旅生活中的瑣碎問題;為(wei) 病危的邊境作戰老兵找到失散多年的戰友;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喀喇昆侖(lun) ,為(wei) 邊防官兵送去年貨……這樣的“好人好事”,團隊每周都要完成好幾件。

  “一號哨位”是一條軍(jun) 旅生涯的延長線,它通過互聯網,把軍(jun) 旅情懷延伸到各個(ge) 地方去。很多青年通過“一號哨位”了解軍(jun) 營、了解軍(jun) 人,進而走進軍(jun) 營、紮根軍(jun) 營。“我想以退役軍(jun) 人的身份繼續在互聯網上站好‘一號哨位’,以實際行動帶動更多人擁軍(jun) 愛軍(jun) 。”周曉輝說。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