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86歲老人謝綏東:書癡“館長”

發布時間:2023-05-12 08:32:00來源: 北京日報

  近日,86歲老人謝綏東(dong) 在社區開圖書(shu) 室的新聞引起關(guan) 注。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這位熱心老人,本身就是一位嗜書(shu) 如命的書(shu) 癡。

  走進奧運村街道上元社區的“友鄰圖書(shu) 室”,30平方米,藏書(shu) 卻近三千冊(ce) ,其中近一千冊(ce) 是謝綏東(dong) 貢獻出來的寶貝。為(wei) 什麽(me) 要在社區建圖書(shu) 室,謝綏東(dong) 講起了自己讀書(shu) 的故事。

  謝綏東(dong) 祖籍湖南,小時候跟著父母去了甘肅蘭(lan) 州,念書(shu) 念到了初中二年級,就實在念不下去了。“我那會(hui) 兒(er) 十足一個(ge) 淘氣小子,不愛學習(xi) ,經常打架惹事,父親(qin) 就不讓我念了,把我送來了北京,想著讀不了書(shu) 就讓我打工。”1953年8月,謝綏東(dong) 孤身一人來到北京。那年,他還不到15歲。

  謝綏東(dong) 考上了北京第十九中學,又從(cong) 初中一年級開始上。從(cong) 這一年開始,他漸漸愛上了讀書(shu) 。初高中六年,父親(qin) 每個(ge) 月給的生活費,謝綏東(dong) 除了買(mai) 一些必要的穿的和用的,剩下的錢都用來買(mai) 書(shu) 了。每到寒暑假,他也留在北京看書(shu) ,經常一天天哪兒(er) 都不去。有書(shu) 的陪伴,他一點也不覺得寂寞。《複活》《安娜卡列寧娜》《巴黎聖母院》《簡愛》……都是他利用寒暑假時間讀完的。

  讀書(shu) 改變命運。1959年謝綏東(dong) 考入首都師範大學,1963年畢業(ye) 後到延慶縣趙莊中學支教11年。支教結束後他先後在首師大等院校任授課老師、副教授、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期間多次獲得市區級榮譽。1997年退休後退而不休,他積極參與(yu) 各種社會(hui) 活動,奉獻餘(yu) 熱。

  “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都能與(yu) 書(shu) 為(wei) 伴,充實自己。”謝綏東(dong) 說。為(wei) 此,他甚至把最珍愛的書(shu) 也拿了出來。

  書(shu) 架上有一本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小說《怎麽(me) 辦》,這是謝老的最愛之一。這部小說人物新、故事新、思想新,小說中還帶著作者的評論。“這點很特別,作者寫(xie) 一小段故事,就要出麵評論一下,這很少見。”正是這份“新”,讓謝老印象頗深。

  還有一本他最愛的《毛澤東(dong) 同誌的初期革命活動》,封麵還是謝老自製的。翻開內(nei) 頁,很多頁上都留下了他寫(xie) 的讀書(shu) 感悟。“這是我高二那年最喜歡的一本書(shu) 。”謝老說,看完這本書(shu) ,他還特意模仿毛主席的生活方式,堅持了兩(liang) 個(ge) 月在大冬天用冷水洗澡。“毛主席這麽(me) 做,是為(wei) 了時刻鍛煉自己,因為(wei) 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麵臨(lin) 艱苦的生活環境。”

  十本《魯迅全集》本來答應送給兒(er) 子的,《辭海》也被女兒(er) 看上了,但謝綏東(dong) 還是把它們(men) 帶到了圖書(shu) 室。

  謝老在借閱告知中寫(xie) 道:“萬(wan) 一出現丟(diu) 失或損壞圖書(shu) 的情況,申明一下,如果家裏經濟條件不好,賠償(chang) 不起也沒事兒(er) 。”

  圖書(shu) 室開放的時候,不管有沒有人來借書(shu) ,謝老都一個(ge) 人安安靜靜地在閱讀。“讀書(shu) 有味身未老。讀書(shu) 不會(hui) 讓人產(chan) 生因老而傷(shang) 感的情緒,不會(hui) 把老當成包袱。甚至當霜染白發時,心態依然可以像少年般天真,照樣開拓新的領域,生活充實而美好。”這段話,謝綏東(dong) 貼在了圖書(shu) 室最醒目的位置。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