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無死角,盲區隨便看!“固態補盲激光雷達”真有那麽神?
央廣網北京5月16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在各大車展上頻頻出現的車載雷達技術升級引起人們(men) 關(guan) 注,一些新技術名詞也映入眼簾,比如最近常聽到的“固態補盲激光雷達”。
什麽(me) 是“固態補盲激光雷達”?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首次將毫米波雷達用於(yu) 汽車防撞,到近些年流行的激光雷達,民用車載雷達有哪些配套技術在協同發展?選車時,我們(men) 有必要把汽車所采用的雷達、影像等係統作為(wei) 比對條件嗎?未來的車載雷達還有質變空間嗎?
汽車技術,新老並存
民用車載可視雷達其實是兩(liang) 個(ge) 技術的整合:影像技術和雷達技術。倒車影像一般由在車尾設置的攝像頭來拍攝車輛後方的物體(ti) ;雷達則用來測量與(yu) 後方物體(ti) 的距離。
十多年前,人們(men) 如果車上配有一台可視倒車雷達,確實可以為(wei) 他們(men) 貼上“高級”標簽。但當時的攝像頭像素不高,攝像頭聊勝於(yu) 無,而雷達則采用比較基礎的毫米波雷達。而到如今,影像技術和雷達技術都有了可觀的發展並達成質變。
在影像技術方麵,可視技術的發展已經讓車尾攝像頭的可觀察範圍從(cong) 車後延伸到了整車——360°無死角、高解析隨便看。一些比較激進的汽車生產(chan) 廠商甚至更進一步地向大眾(zhong) 推出一套“純視覺”方案:純靠算力來輔助駕駛。但“純視覺”方案有弊端:一方麵,它受環境影響較大,在光線不好的時候開車,係統容易“瞅不清楚”,很難僅(jin) 僅(jin) 通過高清攝像頭安全行駛;另一方麵,這種方案對算法和算力的要求很高,“保不齊會(hui) 出錯,該判斷的沒判斷出來,最後導致交通事故。” 新能源汽車網主編李洋如是說。
在雷達技術方麵,即便有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短期內(nei) 也不會(hui) 被淘汰。毫米波雷達能夠在雨雪風沙等更惡劣的天氣正常運作,雖然激光雷達和高清攝像頭遇到這些惡劣天氣也還能工作,但可能要通過大漲“算力”來實現同樣的功能。
此外,還有一種比毫米波雷達更像是“要被淘汰”的超聲波探頭,它們(men) 仍被大量安裝在車上,一方麵是因為(wei) 其價(jia) 格低廉,另一方麵在近距離的感知精度上,它們(men) 也有其他傳(chuan) 感裝置所不具備的優(you) 勢。
說無死角吧,可能……還有
人們(men) 平時用的硬盤分“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激光雷達也一樣,分“機械”和“固態”兩(liang) 類。
機械激光雷達能實現360°無死角的掃描,實現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建模效果,但缺點是需要機械轉動,機械轉動的激光雷達會(hui) 有磨損,“有磨損就會(hui) 出錯。”李洋表示。固態激光雷達則主要靠電子部件來控製激光發射角度,徹底取消機械轉動部分,靠整個(ge) 發生器來完成偏轉,實現完全電子化。因此,固態激光雷達相對於(yu) 機械激光雷達會(hui) 更可靠。
而“補盲”則是增加主機計算的確定性,補充汽車盲區視野。所謂“補盲”,其實是廠家的營銷策略。車輛周邊或多或少存在盲區,激光雷達便成為(wei) 輔助駕駛的必要探測手段。“不存在整個(ge) 360或者720°無死角的可視倒車係統,隻能說最大限度地減小盲區,”李洋補充,“在高級別自動駕駛準許上路前,車主的交通安全意識始終要放在首位。再怎麽(me) 補盲,絕對安全是不存在的。”
現在的消費者在選車時早已摒棄了所謂的“老三樣”“新三樣”。消費者在確認價(jia) 格區間後,會(hui) 主動比對不同車輛的各項技術。至於(yu) 是否有必要把加裝“固態補盲激光雷達”或者類似技術的車輛作為(wei) “優(you) 選項”,李洋表示,在輔助駕駛而非自動駕駛階段,這個(ge) 選項不必要。
民用車載雷達還將有質變?
激光雷達發展到今天,很多車上用的已經是192線掃描通路的激光雷達。所謂“線”,是指多少條激光掃描線。舉(ju) 個(ge) 例子,家裏的掃地機器人隻需要一條線就能完成掃地工作,因為(wei) 它在工作過程中隻需要判斷前方物體(ti) 距離自身的距離有多遠。但汽車上的激光雷達則複雜得多,因為(wei) 它不僅(jin) 要知道平麵360°都有什麽(me) 事物,還要通過主機的算法對這些物體(ti) 可能出現的方位變化做出預判。
假如前方路段有人過馬路,安裝單線雷達的汽車隻能掃描出前方有一個(ge) 障礙物,而安裝多線雷達的汽車(如128或者256條掃描線)便能輕易的將這個(ge) 障礙物的形狀勾勒出來,以便後台主機進行精準的判斷,甚至能通過算法計算出這個(ge) 人的運動軌跡並預判他的運動意圖。換句話說,激光雷達的掃描線越多,它前麵呈現的物體(ti) 的細節就越清晰。“理論上,”李洋描述,“激光雷達如果有256條掃描線,汽車前方的情況就已經一覽無餘(yu) 了。”
值得注意的是,“固態補盲激光雷達”是一個(ge) 比較新的技術,“誰也不敢說自己能夠做到什麽(me) ,還都在探索當中。”李洋表示,未來的車載雷達可以有質變空間,但沒必要。“估計到了512線也就差不多了,因為(wei) 畢竟我們(men) 不需要拍高清視頻,我們(men) 隻需要了解汽車周圍的環境。”
監製:郭靜
記者:楊揚
編輯:潘雨薇 馬千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