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旅遊”助文旅破圈
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旅遊、餐廳、音樂(le) 節三大文娛領域表現亮眼。其中,年輕群體(ti) 廣泛參與(yu) 的音樂(le) 節開始呈現新形態,一些音樂(le) 節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奔赴二三線城市,並極大推動了地方文旅消費的複蘇。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五一”期間全國共有40場音樂(le) 節,涉及17個(ge) 省份或地區,與(yu) 2022年同期相比有顯著增長。
二三線城市唱主角
目前,全國各地音樂(le) 節排期密集,據統計,幾乎每個(ge) 月都有超過30場音樂(le) 節開演。太合音樂(le) 集團副總裁張春曉認為(wei) ,音樂(le) 節多,主要有兩(liang) 個(ge) 原因,一是觀眾(zhong) 對文娛活動的需要集中釋放,二是此前取消或延期的很多音樂(le) 節恢複演出,形成了市場供應的“井噴”。
音樂(le) 先聲創始人範誌輝認為(wei) ,隨著跨城觀演成為(wei) 主流,“音樂(le) +文旅”的模式可以在短期內(nei) 吸引人口大量流入,帶動文旅相關(guan) 消費;同時,借勢音樂(le) 節IP落地,也是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絕佳方式,能夠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比如,日前黃渤海迷笛音樂(le) 節在山東(dong) 煙台舉(ju) 辦,附近多個(ge) 酒店的房間早早售罄,往返高鐵一票難求。張春曉表示,越來越多的音樂(le) 節願意去二三線城市,主要是因為(wei) 當地拉動文旅消費訴求強烈,並出台了相關(guan) 扶持政策。
“音樂(le) 節是城市品牌化的一個(ge) 好方式。通過音樂(le) 節自身的宣發係統能夠帶動城市宣傳(chuan) ,並提升城市自身影響力。”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音樂(le) 與(yu) 錄音藝術學院副教授張謙表示,此外,音樂(le) 節的青年用戶群體(ti) 更具消費潛力,從(cong) 長遠來看,促消費作用不容忽視。
新消費場景湧現
不僅(jin) 在數量增長上呈現強勁態勢,音樂(le) 節在嫁接市場形態上也出現了許多新趨勢。例如西昌首屆燒烤音樂(le) 節,將露營燒烤節與(yu) 戶外音樂(le) 節融合;“山西文水·稻田音樂(le) 節”將音樂(le) 節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結合在一起;酷狗CMJ國潮音樂(le) 節是在傳(chuan) 統音樂(le) 節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旅遊文化。此外,越來越多的快消品牌也入局音樂(le) 節市場,推出與(yu) 品牌同名的音樂(le) 節活動。例如元氣森林音樂(le) 節、蜜雪冰城音樂(le) 節等。
但隨著各式各樣的音樂(le) 節遍地開花,演出同質化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目前,音樂(le) 節演出人員陣容同質化現象明顯。規模差不多的音樂(le) 節,成本差不多,演出人員陣容也差不多。這就導致觀眾(zhong) 在消費體(ti) 驗上大同小異。”張春曉表示,音樂(le) 節不應該隻有音樂(le) ,更是一種休閑的生活方式,一個(ge) 社交場景,一個(ge) 身心放鬆場景。這就要求音樂(le) 節要深挖現場體(ti) 驗,提升二次消費,從(cong) 品質上實現改變。
中國戲曲學院藝術管理與(yu) 文化交流係副教授胡娜認為(wei) ,隨著受眾(zhong) 審美不斷提高,同質化的產(chan) 品會(hui) 逐漸被市場淘汰。不過,音樂(le) 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有一定的規範和引導。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破解音樂(le) 節同質化問題,考驗的是主辦方的專(zhuan) 業(ye) 度。主辦方應著重思考怎麽(me) 設計音樂(le) 節這個(ge) 文化產(chan) 品,讓產(chan) 品更具體(ti) 驗性和驚喜感,而不是變成一個(ge) 演出拚盤。此外,音樂(le) 節質量的提升需要多方麵共同努力,例如舉(ju) 辦場地的條件需要持續改善、相關(guan) 機構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助力消費市場回暖
音樂(le) 節不僅(jin) 點燃了樂(le) 迷的熱情,還帶動了地方文旅項目的消費熱。據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調研了解,“五一”期間音樂(le) 節演出項目跨城購票觀演人數占比超過總人次的50%,按照綜合帶動指數初步測算,假期內(nei) 僅(jin) 音樂(le) 節和演唱會(hui) 項目帶動演出票房之外的交通、食宿等綜合消費規模就超過12億(yi) 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給品牌帶來新思路的同時,與(yu) 新消費、文旅結合得愈漸緊密的音樂(le) 節,也給城市文旅帶來新的視角。
“以橫店音樂(le) 節為(wei) 例,酷狗音樂(le) 、酷狗直播為(wei) 橫店景區定製了‘橫店水上音樂(le) 節’。多位音樂(le) 人輪番登場,以多樣曲風吸引不同流派愛好者,連續3周火熱開唱,打造了別具一格的水上音樂(le) 現場。靠著音樂(le) 節,橫店影視城總入園人數突破7萬(wan) ,景區門票訂單日環比最高增長250%。”酷狗音樂(le) 市場負責人方圓告訴記者。
2023黃渤海迷笛音樂(le) 節結束時,“搖滾煙台”4個(ge) 字被打在場地內(nei) 每一塊亮起的屏幕上。據悉,山東(dong) 煙台將與(yu) 迷笛積極展開一係列合作,除了黃渤海迷笛音樂(le) 節,還有以“迷笛俱樂(le) 部”為(wei) 主體(ti) 的音樂(le) 教育培訓活動、孩迷樂(le) 隊大賽、迷笛音樂(le) 中心、迷笛營等承載青年文化的項目,伴隨著這些項目落地,“搖滾煙台”有望成為(wei) 煙台的全新城市名片。
“音樂(le) 節是文旅產(chan) 業(ye) 破圈的重要引擎。很多音樂(le) 節早已超越了音樂(le) 本身,很多參與(yu) 者也並非為(wei) 了看音樂(le) 演出而來。音樂(le) 節設立的很多場景已經成為(wei) 了參與(yu) 者進行拍照打卡的重要地點,這些照片又將在社交平台產(chan) 生二次傳(chuan) 播。與(yu) 此同時,音樂(le) 節還是朋友聚會(hui) 和社交的重要場所,通過現場演出這種具有儀(yi) 式感的場景,年輕人之間可以獲得更多情感上的交流與(yu) 互動。”張謙表示。
“音樂(le) 節助力文旅破圈,但不能隻依靠演出公司、文化公司和從(cong) 業(ye) 者的一己之力,需要地方政府、管理部門等相關(guan) 部門的大力支持,以及其他行業(ye) 及品牌的加入,多方合力,才能迅速助力地方文旅消費市場回暖升級。”張春曉說。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經濟網記者 成 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