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這些新物種被收錄,這些被宣布滅絕!
中新網北京5月23日電(記者 袁秀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生物?這個(ge) 問題一直難有確切答案。
曾有研究發現,地球上總共約有1萬(wan) 億(yi) 種生物,而人類目前已知的僅(jin) 占總數的十萬(wan) 分之一。
這些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科學家們(men) 的研究調查,新的物種不斷被發現。而與(yu) 此同時,也有一些物種永遠消失在地球上。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曆年數據量變化圖 圖片來源: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hui) 微信公眾(zhong) 號
最新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有啥變化?
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hui) 在線發布了《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3版。據“物種2000中國節點”官網介紹,較2022版,2023版名錄新增10027個(ge) 物種和354個(ge) 種下單元。
其中,動物界新增1476個(ge) 物種和10個(ge) 種下單元,植物界新增351個(ge) 物種和24個(ge) 種下單元,真菌界新增8202個(ge) 物種和320個(ge) 種下單元。
可以注意到,真菌界為(wei) 2023版名錄中新收錄物種數量最多的類群。
“物種2000中國節點”官網截圖
當天發布會(hui) 上,除介紹最新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外,還介紹了2022年國內(nei) 新發表物種情況。
具體(ti) 來看,在動物界,2022年中國新增脊椎動物117種。這些新增物種包括新種97種,新記錄17種,亞(ya) 種提升為(wei) 種級3種。其中,兩(liang) 棲類最多(44種),其次為(wei) 魚類(28種)、爬行類(25種),哺乳類和鳥類相對較少,分別為(wei) 14種、6種。專(zhuan) 家分析,鳥類新增物種數遠遠低於(yu) 其他脊椎動物類群,這表明它們(men) 的分類研究工作可能相對係統全麵。
圖片來源: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hui) 微信公眾(zhong) 號
對於(yu) 昆蟲來說,2022年中國共發表昆蟲新分類單元1106個(ge) ,包括1個(ge) 新科、28個(ge) 新屬、8個(ge) 新亞(ya) 屬、1069個(ge) 新種及種下階元。對於(yu) 植物來說,2022年國內(nei) 共發表植物新屬9個(ge) 、新種278個(ge) 、新種下類群19個(ge) 、新記錄屬5個(ge) 、新記錄物種51個(ge) ,重新發現多年未見物種4個(ge) 。
在地域上,雲(yun) 南是中國新物種發現的熱點地區,此外還有西藏、廣西、廣東(dong) 、四川等。專(zhuan) 家發現,對於(yu) 脊椎動物來說,新增物種涉及27個(ge) 省域,其中雲(yun) 南37種、西藏19種、廣西和廣東(dong) 均為(wei) 14種、四川10種,累計約占新增物種總數的73%。
此外,對於(yu) 昆蟲來說,雲(yun) 南省也是中國新物種發現的熱點地區,新物種數量占全國的28%。
新物種接連發現,意味著什麽(me) ?
“近段時間新物種發現越來越多,會(hui) 不會(hui) 是地球開始加速進化了?”“新物種是怎麽(me) 誕生的?”對於(yu) 接連發現的新物種,有不少網友表示好奇。
“新物種本身就是客觀存在的。近20年來,我國平均每年發現的植物新種數目在200個(ge) 左右。”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冰曾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除了不斷發現新物種,國內(nei) 的物種新記錄也在增多。
劉冰表示,接連發現新物種主要有三方麵原因:
一是研究條件提升,填補了采集空白。從(cong) 前因為(wei) 受限於(yu) 交通等條件,無法到達一些地區進行調查,現在交通、基建等條件提升,使野外考察能夠更加深入到邊境、深山等地。
二是一些常見的物種被重新分類和定義(yi)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一些從(cong) 前沒有意識到是新物種的也被重新認識。
三是生態環境恢複,促進了物種恢複生長。退耕還林、還草,使很多地區的植被得到恢複,原本處於(yu) 瀕危狀態的一些物種得以恢複種群,從(cong) 而更容易被研究者發現。
此外還有研究者表示,新物種不斷被發現,這表明我國在植被與(yu) 環境方麵的保護取得了成效,“植被是物種生存與(yu) 繁衍的載體(ti) ,是生物多樣性賴以依存的基礎。植被保護得好,就有利於(yu) 生物多樣性保育。”
新物種的發現有哪些作用?研究昆蟲領域的專(zhuan) 家表示,當前全球生物多樣性處於(yu) 一個(ge) 衰減的通道。有研究表明,世界上40%的昆蟲物種數量正“急劇下降”,昆蟲數量的下降速度大約是脊椎動物的兩(liang) 倍。在這種背景下,新物種的發現和生物物種名錄的及時更新對於(yu) 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yi) 。
哪些物種減少了?
近年來,我國進一步加大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據國家林草局介紹,目前亞(ya) 洲象、雪豹、東(dong) 北虎、海南長臂猿、黔金絲(si) 猴、藏羚、莽山烙鐵頭蛇、蘇鐵、蘭(lan) 科植物等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
比如,華蓋木由最初發現時的6株增長到1.5萬(wan) 株。亞(ya) 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多頭,海南長臂猿野外種群增至6群37隻,東(dong) 北虎分布範圍從(cong) 長白山脈擴大到大小興(xing) 安嶺,野外種群增至60隻左右。全球圈養(yang) 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698隻,人工繁育朱鹮種群數量達到1496隻,等等。
不過,在新物種出現的同時,也有一些物種在消失。根據“WWF世界自然基金會(hui) ”微信公眾(zhong) 號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22年共公布了40餘(yu) 個(ge) 物種滅絕的消息,其中包括有白鱘、寧明瓊楠、墨西哥擬八哥、平塔巨龜、南方胃育蛙等。
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科學數據中心
除此之外,2023年2月,倫(lun) 敦動物學會(hui) 還在期刊《動物保護》上發表一篇論文《“失去”的分類群和它們(men) 隱含的保護信息》,該論文列出了IUCN紅色名錄中的562個(ge) 物種,至少有50年未曾被發現。其中包括137種兩(liang) 棲動物、257種爬行動物、38種鳥類和130種哺乳動物。(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