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體驗差、等候時間長?多部門聯合開展活動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為(wei) 進一步優(you) 化醫療服務,提升患者體(ti) 驗,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近日聯合在全國開展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ti) 驗主題活動,並印發了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
方案提出了完善預約診療、縮短手術等候時間等20項重點任務,力爭(zheng) 用3年的時間,將“以病人為(wei) 中心”貫穿於(yu) 醫療服務各環節,推動形成流程更科學、模式更連續、服務更高效、環境更舒適、態度更體(ti) 貼的中國式現代化醫療服務模式。
完善預約診療製度 縮短術前等待時間
在提升患者診前體(ti) 驗方麵,《方案》要求各地:完善預約診療製度,提供多種途徑、多種有效證件的預約,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開放一定比例號源,推行實名製預約,加強退號、失約管理,嚴(yan) 厲打擊“號販子”。縮短術前等待時間。
彈性安排門診時間 滿足不同人群就診需求
在提升患者門診體(ti) 驗方麵,《方案》要求各地:再造門診流程,壓縮門診取號、繳費、打印報告等環節,縮短患者在門診的等候時間。簡化需要多次門診診療、護理的流程,減少無序流動,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推行“先診療後付費”“一次就診一次付費”。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結合實際彈性安排門診時間,滿足上班、上學等人群的就診需求。針對老年人、兒(er) 童、殘疾人、孕產(chan) 婦等特殊群體(ti) ,做好就診環境的適老化、無障礙等改造,解決(jue) 影響老年患者就診的“數字鴻溝”等問題。
提升120呼叫定位精度 縮短呼叫反應時間
在提升患者急診急救體(ti) 驗方麵,《方案》要求各地:提升120呼叫定位精度,縮短呼叫反應時間。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加強胸痛、卒中、創傷(shang) 、危重孕產(chan) 婦救治、危重兒(er) 童和新生兒(er) 救治等中心建設,根據患者病情建立分級救治流程,急危重症患者“優(you) 先救治、後補手續”。
全麵推進數據互通共享 優(you) 化入出院流程
在提升患者住院體(ti) 驗方麵,《方案》要求各地:全麵推進檢查檢驗結果和相關(guan) 數據資料的互通共享,二級及以上醫院建立患者入出院服務中心,優(you) 化入出院流程,提供入院手續辦理、醫保審核、出院結算、檢查檢驗預約、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等“一站式”服務。推廣住院費用預結算、床旁結算、“當日出院、當日結算”。
提供科學便捷專(zhuan) 業(ye) 的院外康複和延續治療
在提升患者診後體(ti) 驗方麵,《方案》要求各地:暢通雙向轉診渠道,下沉專(zhuan) 家、門診號源和住院床位資源,建設基於(yu) 患者服務為(wei) 核心的多途徑智能隨訪平台,為(wei) 患者提供更加科學便捷專(zhuan) 業(ye) 的院外康複和延續性治療,並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潛在問題,提供就診綠色通道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