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礦坑變“天池” 帶你揭開池水五顏六色的秘密→
環境就是民生,生態建設關(guan) 乎人民福祉。在吉林四平市梨樹縣孟家嶺鎮,有一處“小天池”景觀。它的前身是一座“廢礦坑”,曾經由於(yu) 長期開采礦產(chan) ,周圍的林地遭到破壞。2018年,當地在實施礦山複綠生態修複工程中,對礦坑進行複綠,發展生態旅遊。
總台記者 張傲然:我現在就在當地今年新栽種的一片雲(yun) 杉之中,別看它們(men) 現在還不是很高,未來它們(men) 能長到40多米,成為(wei) 這片景觀裏的又一片綠色。
我身旁的這處天池,沒有濾鏡,不用調色,它呈現出淡淡的藍色,如同翡翠一般晶瑩剔透。
通過水下機位,我們(men) 能清晰地看到小魚和蝌蚪。這些水都是從(cong) 地下湧出的,再加上一些天然的降雨,就形成了這樣的小天池。看了這些美景是不是以為(wei) 我們(men) 身處一個(ge) 生態公園?其實這裏是一個(ge) 巨大的深坑。
整個(ge) 坑下的麵積有30個(ge) 足球場的大小,坑底到地麵的高度將近50米。為(wei) 什麽(me) 會(hui) 形成這麽(me) 大的一個(ge) 深坑,這事還要從(cong) 50年前說起。
其實說到梨樹,當地的老輩都會(hui) 講,以前這裏有五顏六色的土特產(chan) ,這個(ge) 土特產(chan) 指的是石灰岩,最高峰的時候,這裏的采礦企業(ye) 達到了108家,有上千名礦工。
這是吉林一號衛星近期從(cong) 50萬(wan) 米高空拍攝到的遙感影像,您看我現在手指的每一處,都是當年由於(yu) 采礦遺留下來的礦坑,大大小小有將近70個(ge) ,當年隻要一進行生產(chan) 就會(hui) 卷起漫天的灰塵。
隨著經濟發展的轉型,截至2018年,當地關(guan) 停了所有落後、不達標的礦場,開始進行生態修複,首先就是拆除礦場當中的地麵設施,並進行保護性的土壤回填,共移植樹木超過10萬(wan) 株。同時對土地進行評估,有3000畝(mu) 土地適合打造成生態景觀。
在恢複生態的過程中,當地也保留下了一些原來礦場的特點。比如在崖壁上仍保留了采挖時的痕跡,也正是因為(wei) 這裏的石灰岩有不同的顏色,當陽光在水中反射之後,就形成了五顏六色的天池。
此外當地還對采石道進行修繕,建成觀景平台等設施。如今,這裏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生態旅遊度假區。
從(cong) 曾經廢棄的陡峭崖壁,變成如今的詩情畫意,真的能夠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鄉(xiang) 村發展或者說是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ge) 核心生產(chan) 力,我們(men) 也希望這樣的美景,能夠讓更多人感受到生態變化帶來的幸福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