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購重組攪動央企一池春水 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新引擎
本報記者 邢 萌
今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屢次表態大力支持央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並購重組無疑是央企在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塑造領先優(you) 勢的有效手段。
國資委表示,大力推進產(chan) 業(ye) 化整合。立足推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不僅(jin) 要在央企和國企內(nei) 部,同時還要突破現有領域,向全社會(hui) 的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張開雙手,用市場化的方式進行股權合作,共同推動國家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發展。
作為(wei)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排頭兵”,央企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工作今年以來全麵提速,突出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在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節點實現自主可控,著力提高產(chan) 業(ye) 鏈整體(ti) 競爭(zheng) 力。在此背景下,市場預期再度升溫,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為(wei) 關(guan) 注焦點。
借助市場化並購重組
央企加速布局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具有戰略導向性、突破創新性、關(guan) 聯輻射性等典型特征,以創新為(wei) 主要驅動力,代表技術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方向,具有新興(xing) 科技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的特征,產(chan) 業(ye) 鏈條長,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度高,可以帶動相關(guan) 和配套產(chan) 業(ye) 發展。”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身處產(chan) 業(ye) 鏈和價(jia) 值鏈的核心環節,央企是整合和協同上下遊、帶動各類創新主體(ti) 構建創新網絡和生態的核心力量,在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新增長引擎上占據優(you) 勢。而在布局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上,並購重組已成為(wei) 央企新優(you) 選。
“相較於(yu) 其他方式,如跨領域研發新產(chan) 品與(yu) 獨立探索新業(ye) 務模式,並購重組對於(yu) 央企加快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而言,具有整合優(you) 質資源、快速擴張規模以及減少市場風險等多重優(you) 勢。”中國銀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師、團隊負責人楊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並購重組市場上,央企身影頻現,探索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漸顯成效。央企集團層麵,《中央企業(ye) 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顯示,國投集團聚焦新材料、醫藥健康、先進製造、新基建等領域,投資並購了神州高鐵、中國水環境、亞(ya) 德環保、合肥波林、美亞(ya) 柏科、西安鑫垚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ye) ;中國廣核集團整合廣利核、上海科技等數字化產(chan) 業(ye) 資源,成立數字化產(chan) 業(ye) 平台,瞄準高端工控市場,培育新的增長極;國藥集團實施戰略重組,將血液製品業(ye) 務集中於(yu) 天壇生物,將原天壇生物疫苗業(ye) 務分拆組建了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兩(liang) 家企業(ye) 科創動能更加強勁,逐步發展成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的科技創新領軍(jun) 企業(ye)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層麵,通過並購重組入局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漸成風潮。例如,A股上市公司中船科技正在推進收購中國海裝風電等資產(chan) ,推進符合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行業(ye) 發展前景廣闊的風電等新能源業(ye) 務板塊發展;又如,港股上市公司中國電力收購國家電投集團的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資產(chan) ,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除了收購資產(chan) 外,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也在積極通過產(chan) 業(ye) 並購基金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自2022年初至今,已有15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參設產(chan) 業(ye) 並購基金,集中投向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具體(ti) 來看,招商蛇口參與(yu) 的並購基金主要投向信息技術、海洋裝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吉電股份參與(yu) 的基金投向氫能、儲(chu) 能等新興(xing) 能源項目;中國電建參與(yu) 的基金投向水電、光伏等。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參設並購產(chan) 業(ye) 基金、投資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除了獲取投資收益外,一方麵,意在探索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布局機會(hui) ,強化產(chan) 業(ye) 協同;另一方麵,通過跨界並購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為(wei) 企業(ye) 謀求第二增長曲線。”巨豐(feng) 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長性高
需防範風險資產(chan) 並入
央企培育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公司正在走向成熟,陸續登陸A股市場。
以科創板為(wei) 例,數據顯示,截至6月19日,年內(nei) 共有5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募資總額逾90億(yi) 元,總市值合計超630億(yi) 元。5家公司全部來自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分布於(yu) 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達49%。
此外,中國聯通、中國交建、南方航空、寶鋼股份、海康威視等多家央企正在計劃將孵化或並購重組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公司分拆出來單獨上市,提高公司整體(ti) 實力。
受訪專(zhuan) 家表示,對於(yu) 央企而言,要用好用活並購重組手段,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進而促進自身高質量發展。
對於(yu) 央企如何利用並購重組等方式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工業(ye) 富聯副總經理兼首席法務官解辰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要做好產(chan) 業(ye) 投資分析,並購應聚焦能夠補足產(chan) 業(ye) 短板的標的,並且可以同步剝離非戰略性資產(chan) ;其次,嚴(yan) 格開展盡職調查以及風險排查,防範風險資產(chan) 並入,要求賣方采取有效增信措施;再次,利用好資本市場手段,通過發行股份、產(chan) 業(ye) 基金等方式降低資金壓力,並簡化標的管理鏈條、穩定管理方針;最後,可通過並購等方式拓展國際業(ye) 務,實現業(ye) 務出海。
楊超建議,在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上,央企要堅持聚焦行業(ye) 、關(guan) 注主業(ye) ,切實將專(zhuan) 項資金配置到“刀刃”上。可以通過並購重組推動形成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優(you) 勢龍頭企業(ye) ,用龍頭企業(ye) 帶動產(chan) 業(ye) 鏈協同發展,進一步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發揮規模經濟效益,以專(zhuan) 注促專(zhuan) 長,打造科學合理、有競爭(zheng) 力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生態。
他進一步表示,在資金支持機製上,央企要充分發揮融資平台的作用,實現產(chan) 業(ye) 、技術和資金三者之間的良性循環。同時,在並購重組過程中要注重風險管理,要識別、評估並管理潛在風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