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讓幸福“流淌”起來

發布時間:2023-06-21 09:06:00來源: 《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讓幸福“流淌”起來

  講述人:廈門市同安區河長製辦公室負責人 李文選

  近來,天氣越發炎熱,但看到一湖又一湖的碧水,我心裏就會(hui) 變得無比涼快。從(cong) 東(dong) 西溪到埭頭溪,我每天巡河距離超過10公裏。看著水質越來越好,我的心情也是一天比一天愉悅。

  同安區是廈門市流域麵積最大、水環境治理任務最重、考核壓力最大的一個(ge) 區。廈門全市流域總麵積1028平方公裏,河道主幹長度150.2千米,其中同安區流域總麵積642.82平方公裏,全市占比62.53%;河道主幹總長度75.3千米,全市占比50.2%。

  2017年3月,同安區成立河長製辦公室,由我來挑這個(ge) 擔子。麵對從(cong) 未接觸過的領域,我剛開始是有些壓力的。慢慢地,我發現治水工作是個(ge) 綜合治理的過程,岸上岸下涉及的部門不同,職責也不同。每一個(ge) 環節的推進,都需要跟多個(ge) 部門協調溝通,這也成為(wei) 治水工作的一個(ge) 難點。

  令我開心的是,《廈門經濟特區河湖長製條例》的頒布實施,讓這個(ge) 難點不攻自破。廈門建立市、區、鎮(街)三級河湖長體(ti) 係,同時編製河湖治理與(yu) 保護管理事項清單,明確管理、執法責任和要求,並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效能評估和責任監督,構建權責清晰、協同高效的河湖長製體(ti) 係,讓河流治理從(cong) “有章可循”變為(wei) “有法可依”。

  在參與(yu) 治理埭頭溪的6年時間裏,我漸漸成長為(wei) 一個(ge) 治水“明白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23年1月同安區埭頭溪治理經驗入選全國河湖長製典型案例,成為(wei) 廈門第三個(ge) 國家級河湖生態治理樣本。

  3月29日,東(dong) 西溪治理也傳(chuan) 來好消息,該河被評為(wei) 廈門市“最幸福”的河流。這一天,我的心情非常激動,覺得這幾年的辛苦付出都沒有白費。之所以說“最幸福”,依據的是一份不簡單的生態健康“體(ti) 檢報告”:安瀾指數、碧水指數、活力指數、富民指數、智慧指數、宜居指數等六個(ge) 指數,內(nei) 含21個(ge) 小指標,每個(ge) 指標賦予一定的分值,總分越高,所評價(jia) 的河流湖泊“幸福程度”就越高。

  安瀾、碧水、活力、富民、智慧、宜居,這六個(ge) 指數,在我心裏就應該是同安區每條河流的“標配”。這也正是我們(men) 努力的方向,願每條河都能成為(wei) 流淌幸福的惠民河!

  (光明日報記者馬躍華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21日 05版)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