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時刻準備著再次為國出征”——神十五航天員乘組返回後首次公開亮相

發布時間:2023-08-01 15:00:00來源: 光明日報

  7月31日,航天員費俊龍(中)、鄧清明(右)、張陸在見麵會(hui) 上敬禮致意。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攝

  7月31日下午,在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地球57天後,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在北京航天城舉(ju) 行乘組與(yu) 記者見麵會(hui) 。這是神舟十五號乘組返回後,首次與(yu) 媒體(ti) 和公眾(zhong) 正式見麵。

  見麵會(hui) 上,有關(guan) 專(zhuan) 家介紹了神舟十五號乘組返回後的恢複情況及後續打算:乘組飛行正常返回後恢複期主要分為(wei) 隔離恢複階段、療養(yang) 恢複階段、恢複觀察階段三個(ge) 階段實施。截至目前,乘組已完成前兩(liang) 個(ge) 階段工作。從(cong) 整體(ti) 來看,航天員身心狀態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已全麵轉入恢複觀察階段。待完成恢複健康評估總結後,3名航天員將轉入正常訓練工作。

  在軌期間,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見證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珍貴的曆史瞬間。見麵會(hui) 上,他們(men) 介紹了自己“太空出差”的情況和感悟,表達了作為(wei) 中國航天員由衷的自豪和驕傲。

  “圓夢不是奮鬥的終點,更是一個(ge) 新的起點”

  兩(liang) 度飛天並擔任指令長的費俊龍表示,兩(liang) 次任務雖有所不同,但永遠不變的是他們(men) 為(wei) 祖國出征太空的初心使命,永不停歇的備戰訓練和逐夢九天的赤膽忠心。“不管何時飛天,不管幾次飛天,我們(men) 都時刻準備著再次為(wei) 國出征!”

  作為(wei) 迄今為(wei) 止平均年齡最大的飛行乘組,神舟十五號乘組被網友們(men) 親(qin) 切稱為(wei) “圓夢乘組”。談及“圓夢”,航天員鄧清明堅守25年的奮鬥曆程令人為(wei) 之動容。在現場,鄧清明用“25”這個(ge) 數字表達了他的心情:“我們(men) 乘組從(cong) 問天閣抵達報告出征的地點,正好是25米。”鄧清明動情地說,25年的堅守,25米的征途,鞭策並鼓勵他不辜負黨(dang) 和人民的期望重托,圓滿完成了任務。

  在現場,鄧清明與(yu) 大家分享了一組難忘的數據——乘組在軌飛行了188天,進行了4次出艙活動,完成了15個(ge) 科學實驗機櫃的安裝測試,開展了涵蓋科學與(yu) 應用、航天醫學等領域40餘(yu) 項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他激動地表示:“這一組組數字,彰顯了我國航天事業(ye) 的跨越發展,凝結著無數航天人不懈追夢的心血與(yu) 汗水,是祖國和人民托舉(ju) 我們(men) 飛天。我為(wei) 偉(wei) 大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圓夢不是奮鬥的終點,更是一個(ge) 新的起點!”麵對新的征程,鄧清明表示,將緊緊擁抱這個(ge) 美好的新時代,始終保持本色、堅持奮鬥,及時調整好心態,隨時聽從(cong) 黨(dang) 和人民的召喚,希望有機會(hui) 再上太空。

  “眼有星辰大海,胸懷赤膽忠心”

  航天員張陸在太空拍攝了大量精美的照片,大多是關(guan) 於(yu) 祖國和家鄉(xiang) 的畫麵。回想那一次次在中國空間站的舷窗邊眺望祖國、眺望家鄉(xiang) ,他感慨萬(wan) 千地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wan) 家。家國情懷,是刻在我們(men) 骨子裏的情懷,承載著中華兒(er) 女千百年來對家鄉(xiang) 的深厚眷念,更是對國家的絕對忠誠。”

  “第一次出艙,當麵對無邊無際的太空時,我思緒萬(wan) 千,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之神奇、宇宙之浩瀚。”從(cong) 最初的激動、興(xing) 奮、好奇,到後來從(cong) 容不迫、信心十足,4次出艙讓張陸對事業(ye) 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眼有星辰大海,胸懷赤膽忠心”。

  “得益於(yu) 地麵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得益於(yu) 我們(men) 乘組之間的默契配合,更加得益於(yu) 長期以來的紮實訓練,我們(men) 順利完成了4次出艙任務。”作為(wei) 執行出艙任務次數最多的乘組,費俊龍表示,“4次出艙是我們(men) 這次任務的亮點,也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e) 的亮點。它是今天的紀錄,更是明天的起點,我們(men) 相信後續的乘組會(hui) 創造更多更新的紀錄。”

  “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hui) 邁得更穩更遠”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號乘組與(yu) 神舟十五號乘組首次實現在軌輪換,成功“太空會(hui) 師”,這是我國航天發展史上的首次,也讓神舟十五號乘組感受到了親(qin) 如家人般的情誼。“神舟十四號乘組的隊友們(men) 為(wei) 了歡迎我們(men) ,專(zhuan) 門設計了有趣的見麵禮。這些溫馨的創意,讓我們(men) 的太空出差充滿了暖心的畫麵與(yu) 記憶。”張陸笑著說,“神舟十四號乘組傳(chuan) 遞給我們(men) 的這份關(guan) 愛,我們(men) 也傳(chuan) 遞給了神舟十六號乘組。這份濃濃的情誼,是生死相托的相互信任,也是航天精神的接續傳(chuan) 承。”

  在現場,光明日報記者向鄧清明提了個(ge) 問題——作為(wei) 我國最後一位飛上太空的首批現役航天員,是什麽(me) 激勵著您一直堅持到現在?

  “我們(men) 奉命出征,乘坐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出征太空。中國夢帶來航天夢,航天夢助力中國夢。”鄧清明的眼裏閃爍著光芒,他堅定地說,“中國夢、航天夢、我的夢,同心築夢、並肩追夢、攜手圓夢。正是一個(ge) 個(ge) 夢想的疊加,描繪出新時代最為(wei) 壯闊的圖景,也激勵著我幾十年如一日地執著追夢。”

  夢想如期而至,星辰大海征途漫漫。中國載人航天經過30多年的厚重沉澱,跑出了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ye) 的加速度。當提及我國載人登月任務時,指令長費俊龍充滿期待地表示,要為(wei) 中國人早日登上月球繼續努力,“我相信,在新的征程上,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一定會(hui) 邁得更穩更遠”。

  (本報北京7月31日電 本報記者 章文 本報通訊員 占康)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