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掃碼送禮物、AI人臉識別 警惕這六種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手法

發布時間:2023-08-11 09:01: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8月10日消息(記者王遲)8月10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通報全國公安機關(guan) 持續依法重拳打擊治理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違法犯罪行為(wei) 的有關(guan) 情況。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警務技術二級總監黃小蘇指出,從(cong) 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破的案件來看,犯罪分子獲取個(ge) 人信息數據主要有“騙取信息、盜竊信息、內(nei) 鬼泄露、非法采集、倒賣信息、變造信息”等6種手法:

  一是利用“地推”、假冒身份等手法騙取公民個(ge) 人信息,如鄉(xiang) 村地區流行的掃碼送禮物、協助激活電子醫保卡,以及冒充電商客服、冒充公安民警騙取個(ge) 人信息等。

  二是線上和線下盜取公民個(ge) 人信息,如利用木馬病毒、釣魚網站、滲透工具、網絡爬蟲等黑客技術盜取公民個(ge) 人信息。或者通過非法入室等方式線下盜取公民個(ge) 人信息。

  三是利用職務便利非法泄露公民個(ge) 人信息,如運營商、快遞、汽車4S店、地產(chan) 等企事業(ye) 單位內(nei) 部工作人員泄露公民個(ge) 人信息。

  四是非法采集公民個(ge) 人信息,如APP、機頂盒、手機、智能手表等供應鏈廠商利用其產(chan) 品非法采集公民個(ge) 人信息。

  五是收買(mai) 或交換公民個(ge) 人信息,如利用兼職形式從(cong) 社會(hui) 閑散人員處收買(mai) 身份證、銀行卡、人臉識別等信息,或者金融、教育、房產(chan) 等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違規交換內(nei) 部數據。

  六是加工變造公民個(ge) 人信息,如將身份信息、購物信息等不同數據源進行碰撞,添加新標簽後形成新的數據源,或者利用AI技術使用照片生成動態人臉識別信息等。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