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會促進中國同南亞、東南亞國家合作
為(wei) 期5天的第七屆中國—南亞(ya) 博覽會(hui) (以下簡稱“南博會(hui) ”)16日在雲(yun) 南昆明開幕。這是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南博會(hui) 首次全麵恢複線下舉(ju) 行。
南博會(hui) 從(cong) 2013年首屆開始就永久落戶昆明。經過多年發展,南博會(hui) 已成為(wei) 中國同南亞(ya) 及東(dong) 南亞(ya) 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地方對周邊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窗口。借助南博會(hui) 平台,中國將進一步密切與(yu) 南亞(ya) 及東(dong) 南亞(ya) 國家的交往與(yu) 合作。
擴大經貿往來推進貿易暢通
“我們(men) 的珠寶玉石想要打開中國市場,需要展銷場地,這裏可以滿足嗎?”“我們(men) 的紅茶想在中國進行銷售,有沒有企業(ye) 願意幫我們(men) 做代理?”前兩(liang) 天,斯裏蘭(lan) 卡商務代表團一行提前來到國際貿易企業(ye) 聚集園區參觀,向國際貿易企業(ye) 聚集園區負責人方健接二連三拋出問題。體(ti) 驗線上直播時,民族風情濃鬱的房間布置、全新的直播室、先進的設備,讓斯裏蘭(lan) 卡商務代表團工作人員連連豎起大拇指:“南博會(hui) 既是商品展示的舞台,也是我們(men) 和中方外貿公司交朋友的平台。”
2013年首屆南博會(hui) 召開時,中國和南亞(ya) 國家貿易總額不足千億(yi) 美元,2022年中國南亞(ya) 貿易總額已接近2000億(yi) 美元,10年間年均增長8.3%。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wei) 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代夫等國最大貿易夥(huo) 伴。南亞(ya) 國家的水產(chan) 品、茶葉、堅果等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對華出口不斷增加。
不僅(jin) 是國外廠商,國內(nei) 地方政府和企業(ye) 也踴躍參展。在本屆南博會(hui) 上,雲(yun) 南省臨(lin) 滄市將集中推介中緬印度洋新通道,該市目前已經實現了孟定清水河口岸至緬甸仰光港72小時公路到達、至成都72小時鐵路到達的物流布局形態;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攜帶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智醫助理、數字員工等人工智能前沿科技亮相數字經濟館,展示大模型核心能力及教育、醫療、辦公、工業(ye) 等領域最新應用成果。
提升基建水平推動互聯互通
2018年1月,中國和斯裏蘭(lan) 卡代表共同按下啟動按鈕,莫勒格哈坎達大壩正式竣工交付。這座由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大壩,是斯裏蘭(lan) 卡最大規模的水利樞紐工程。
“大壩建好前,這裏隔三差五就停電。”當地村民塞穆爾住在水庫下遊,每年一到雨季,家裏的田地都要被淹沒,嚴(yan) 重影響莊稼產(chan) 量。收成好的時候,由於(yu) 經常停電,他隻能靠驢拉磨磨麵。大壩竣工交付當天,塞穆爾正準備下田割水稻。當聽到廣播通知將要穩定供電時,他第一時間跑去購買(mai) 了一台電動磨麵機。
“穩定的供電讓我的生意紅紅火火!”塞穆爾高興(xing) 地說。如今,他買(mai) 了摩托車,家裏裝上了電話和網絡。這正是中國投資帶動南亞(ya) 地區發展的一個(ge) 縮影。據中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中國在南亞(ya) 地區累計投資接近150億(yi) 美元,完成工程承包營業(ye) 額超過2000億(yi) 美元。
中國和南亞(ya) 國家經濟總量占全球的1/5,這裏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最富活力的地區之一,貿易投資活躍,合作潛力不斷釋放。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穩步推進,漢班托塔港、瓜達爾港帶動所在國產(chan) 業(ye) 升級,尼泊爾博克拉國際機場、馬爾代夫馬累國際機場改擴建等合作項目取得成果,中國正為(wei) 南亞(ya) 國家發展和地區互聯互通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深化民間友好促進民心相通
今年是尼泊爾姑娘孔潔來到雲(yun) 南大理的第五個(ge) 年頭。5年前,她來到大理大學學習(xi) 臨(lin) 床醫學。5年來,盡管隻回過家鄉(xiang) 一次,但她在中國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大理大學學生會(hui) ,孔潔跟不少中國學生成為(wei) 好朋友。從(cong) 最初用夾雜著英文的中文甚至借助肢體(ti) 語言進行交流,到如今可以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購物、旅遊,孔潔在大理的生活很自在。
據統計,雲(yun) 南46所大學與(yu) 62個(ge) 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關(guan) 係,建立了11個(ge) 國際人才培養(yang) 基地,赴雲(yun) 南的留學生最多時超過4萬(wan) 人。雲(yun) 南省商務廳廳長李晨陽介紹,雲(yun) 南以開展科技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通過組織開展雲(yun) 南國際創新創業(ye) 大賽和實施“智匯雲(yun) 南”計劃,廣泛吸引南亞(ya) 國家青年科技人才來滇創業(ye) ;在全國率先開展國際科技特派員工作,先後分6批次選派31名國際科技特派員赴南亞(ya) 國家開展科技服務。
無論是麵對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還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戰,中國與(yu) 南亞(ya) 國家堅定站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如今,雲(yun) 南與(yu) 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國家建立了11個(ge) 多雙邊合作機製,與(yu) 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國家通航城市數量居全國首位。
本報記者楊文明李茂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