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進補,來年打虎 中醫:八種進補方式要不得
央廣網北京9月11日消息 (記者 雷妍)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季進補,來年打虎”。秋季一到,人的身體(ti) 易出現倦怠、乏力等情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發文,給秋季進補“背書(shu) ”:根據中醫“春夏養(yang) 陽,秋冬養(yang) 陰”的原則,秋季進補是十分必要的。同時,該文也強調:進補不等於(yu) 吃大魚大肉、吃貴的、隨意吃、多多益善。要想取得好的進步效果,就要注意避免以下問題。
忌無病亂(luan) 補
無病亂(luan) 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hui) 引起發胖,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ti) ,否則適得其反,會(hui) 傷(shang) 害身體(ti) 。
保健養(yang) 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yan) 格區別,但應按用膳對象分為(wei) 偏寒偏熱兩(liang) 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火”。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wei) “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它不僅(jin) 有較高的營養(yang) ,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會(hui) 使得胃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chan) 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
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yang) 學觀點認為(wei) ,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ti) 必不可少的營養(yang) 物質。
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因為(wei) 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都是進補佳品。
忌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zhuan) 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cong) 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wei) 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hui) 影響體(ti) 內(nei) 的營養(yang) 平衡。
忌越貴越補
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情況,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麽(me) ,補什麽(me) ”,不要憑貴賤來分高低,應以實用和價(jia) 格低廉為(wei) 滋補原則。
忌過度貼秋膘
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men) 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ti) 內(nei) 熱量供給不足。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men) 的味覺增強,食欲大振,正是貼秋膘的時候。但需注意,秋季氣溫下降,飲食會(hui) 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為(wei) 了迎接冬天的到來,人體(ti) 還會(hui) 積極地儲(chu) 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肥胖者和要控製體(ti) 重的人不宜“貼秋膘”,反而要注意節製飲食、適量運動,以免體(ti) 重增長過快。
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卜、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在秋季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