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直降滿減”“補貼加碼”,平台大促為何主打“低價”?
央廣網北京11月11日消息(記者焦浩)《2023“雙十一”特別報道》本期推出——專(zhuan) 家解讀:“直降滿減”“補貼加碼”,平台大促為(wei) 何主打“低價(jia) ”?
今年“雙十一”,除了傳(chuan) 統的跨店滿減、品類紅包、購物金等玩法,各平台更加強調直接補貼和直降等更“原始”的營銷策略。例如天貓宣布,今年平台在滿300減50基礎上,第一次大規模推出官方直降,8000多萬(wan) 熱銷商品實現全年最低價(jia) 。淘寶、京東(dong) 、拚多多等上線並持續加碼百億(yi) 補貼頻道,通過“單件立減”“天天折扣”等活動,為(wei) 消費者提供補貼福利。
以“全網最低價(jia) ”為(wei) 核心目標,今年“雙十一”,平台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價(jia) 格競爭(zheng)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認為(wei) ,促使今年電商平台改變營銷策略的因素主要有兩(liang) 方麵。
陳端表示:“一方麵是以拚多多為(wei) 代表的新型電商勢力主打極致性價(jia) 比,而且市場份額持續擴張,改變了電商競爭(zheng) 的整體(ti) 格局;另一方麵,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不願意為(wei) 一些華而不實的或者是短期內(nei) 不需要的商品買(mai) 單,所以就倒逼供給側(ce) 的一些策略改變。”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分析,電商領域競爭(zheng) 的核心焦點一直就是高性價(jia) 比。特別是在大促期間,價(jia) 格因素永遠是最能吸引消費者積極參與(yu) 的動力源。電商不玩套路,減少遊戲等各種引流玩法,通過加大直接補貼的方式可以讓消費者更快下單交易。
盤和林說:“過去很多套路,是想要給消費者分層。不願意計較價(jia) 格的,多賺消費者一點錢,願意計較價(jia) 格的,讓消費者以時間來換優(you) 惠。平台的思路是盡可能久地占用消費者時間,這是近幾年互聯網的新思路。但今年電商不套路,是發現這種通過消耗消費者時間的做法毫無意義(yi) 。”
近年來,各電商平台每逢時間節點都會(hui) 推出相應的促銷活動。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電商促銷常態化,一定程度上會(hui) 讓消費者對“雙十一”大促的關(guan) 注度和新鮮感下降。但“雙十一”作為(wei) 電商平台最大的購物節,在促消費方麵依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說:“一方麵,‘雙十一’作為(wei) 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節,吸引了大量的關(guan) 注和流量,為(wei) 電商平台帶來了巨大的交易額;另一方麵,‘雙十一’可以激發消費者的購物欲望,帶動一定範圍內(nei) 的消費熱潮,對於(yu) 促消費具有積極意義(yi) 。電商平台選擇血拚低價(jia) 、簡約玩法,確實反映了消費市場的趨勢。現在消費者更加注重產(chan) 品本身的性價(jia) 比和品質,更加傾(qing) 向於(yu) 通過簡單直接的價(jia) 格比較,來選擇最具性價(jia) 比的商品。同時消費者對於(yu) 購物的便利性和透明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電商平台簡化促銷玩法,是在順應消費者的需求,提高購物體(ti) 驗的便利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