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投入2151萬元幫扶京郊薄弱村
“村集體(ti) 原來沒什麽(me) 收入,自從(cong) 國企結對幫扶以來,現在經營性收入每年都達到30多萬(wan) 元。”密雲(yun) 區馮(feng) 家峪鎮朱家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主任王啟剛說,僅(jin) 北控共享農(nong) 場每年訂單式直采收入就有20多萬(wan) 元。讓他底氣更足的是,未來北控集團還將投資5000萬(wan) 元在村裏建旅遊接待中心。
朱家峪村隻是一個(ge) 縮影。記者從(cong) 市國資委獲悉,今年國企通過實施85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投入2151萬(wan) 元資金,進一步鞏固“消薄”成果。截至11月底,市屬國企所幫扶的北京遠郊區118個(ge) 集體(ti) 經濟薄弱村已全部提前一個(ge) 月完成年度“消薄”任務,村集體(ti) 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10萬(wan) 元以上。
閑置民宅變身網紅民宿
村集體(ti) 經濟要實現穩定增收,產(chan) 業(ye) 發展是根本。自2021年以來,市屬國企開始“一村一策”幫扶集體(ti) 經濟薄弱村產(chan) 業(ye) 增收,今年已是第三個(ge) 年頭。
大量民宅閑置,成為(wei) 當下農(nong) 村的普遍現象。如何喚醒這些沉睡的資源,使其成為(wei) 一個(ge) 個(ge) 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幫扶過程中,不少國企把盤活閑置民宅當作助力村集體(ti) 增收的突破口。
一批由閑置民宅變身而來的特色民宿正在湧現。在平穀區金海湖鎮向陽村,首創集團利用村裏依山傍水逐草的自然生態和少數民族特色,建設休閑民宿群。集體(ti) 經濟合作社通過回收13處村民閑置房屋,改造升級後用於(yu) 旅遊接待。目前,3處已進入內(nei) 部裝修階段,預計明年就能迎客。
在京西門頭溝區雁翅鎮鬆樹村,北投集團也在嚐試進一步挖掘村裏的旅遊資源,並吸引社會(hui) 資本一道將閑置民宅開發建設為(wei) 特色民宿,力爭(zheng) 成為(wei) 具有鬆樹村特色的網紅打卡地。目前工程正在施工中,預計明年6月營業(ye) 。
據了解,這些紮根各村的民宿項目在建設和運營中將優(you) 先招聘當地村民,讓家門口的就業(ye) 崗位帶動更多村民增收。
屋頂光伏成村裏“陽光銀行”
投資小、見效快、收益時間長,被稱為(wei) “陽光銀行”的屋頂光伏發電產(chan) 業(ye) 成為(wei) 京郊的一道新風景。市國資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光伏發電是市國資委係統第一批在集體(ti) 經濟薄弱村建成落地的產(chan) 業(ye) 項目,在全市“消薄”行動中起到示範作用。
兩(liang) 年多來,北京電控、祥龍公司、城建集團、一輕控股、首開集團、北京國管等陸續在對口幫扶村推進光伏屋頂安裝,僅(jin) 用幾個(ge) 月就完成方案製定和項目建設,實現當年投資、當年建成、當年見效,為(wei) 村集體(ti) 每年創造超10萬(wan) 元的固定收益,且持續20年以上。
比如在密雲(yun) 區大城子鎮北溝村,祥龍公司推進的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達100多萬(wan) 度,不僅(jin) 能為(wei) 村集體(ti) 帶來48萬(wan) 元收益,而且還為(wei) 安裝光伏發電的村民增收72萬(wan) 元。“曬著太陽,躺著賺錢。”不少村民高興(xing) 地說,屋頂光伏電站不僅(jin) 每年為(wei) 自家省下兩(liang) 三千元的電費,餘(yu) 電上網還能帶來幾千元的固定收入。
特色產(chan) 業(ye) 持續“造血”
集體(ti) 經濟薄弱村的普遍特點是山地多、耕地少。在國企幫扶之下,各村紛紛打出特色產(chan) 業(ye) 牌,讓村裏的農(nong) 產(chan) 品賣個(ge) 好價(jia) 錢,實現持續“造血”。
這兩(liang) 年幫扶中,首發集團多次邀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到密雲(yun) 區大城子鎮莊戶峪村實地考察調研,對村集體(ti) 自有的老梨窖進行改造,並種植平菇。兩(liang) 批共種植1.2萬(wan) 根菌棒,還增加榆黃菇、黃金針菇等品種,僅(jin) 此一項就為(wei) 村集體(ti) 帶來17萬(wan) 元的收入。
京能集團所屬北京熱力公司幫扶門頭溝區王平鎮勝利村種植特色高山有機蘆筍。目前已推廣種植12畝(mu) ,後期還可進行鮮蘆筍深加工,明年可形成產(chan) 出,預計可為(wei) 村集體(ti) 每年增收10萬(wan) 元。
而首旅集團所屬北京野生動物園則將企業(ye) 供應鏈延伸到平穀區金海湖鎮上堡子村。通過跟村裏簽訂玉米采購、活雞活兔養(yang) 殖收購等協議,企業(ye) 定向指導村集體(ti) 種玉米,生產(chan) 的玉米用於(yu) 飼養(yang) 活雞活兔等,這些活體(ti) 小動物再供動物園老虎、豹子等肉食類動物食用。隨著這條特色產(chan) 業(ye) 鏈形成,每年可為(wei) 村集體(ti) 帶來40多萬(wan) 元的收入。
“村集體(ti) 原來沒什麽(me) 收入,自從(cong) 國企結對幫扶以來,現在經營性收入每年都達到30多萬(wan) 元。”密雲(yun) 區馮(feng) 家峪鎮朱家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主任王啟剛說,僅(jin) 北控共享農(nong) 場每年訂單式直采收入就有20多萬(wan) 元。讓他底氣更足的是,未來北控集團還將投資5000萬(wan) 元在村裏建旅遊接待中心。
朱家峪村隻是一個(ge) 縮影。記者從(cong) 市國資委獲悉,今年國企通過實施85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投入2151萬(wan) 元資金,進一步鞏固“消薄”成果。截至11月底,市屬國企所幫扶的北京遠郊區118個(ge) 集體(ti) 經濟薄弱村已全部提前一個(ge) 月完成年度“消薄”任務,村集體(ti) 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10萬(wan) 元以上。
閑置民宅變身網紅民宿
村集體(ti) 經濟要實現穩定增收,產(chan) 業(ye) 發展是根本。自2021年以來,市屬國企開始“一村一策”幫扶集體(ti) 經濟薄弱村產(chan) 業(ye) 增收,今年已是第三個(ge) 年頭。
大量民宅閑置,成為(wei) 當下農(nong) 村的普遍現象。如何喚醒這些沉睡的資源,使其成為(wei) 一個(ge) 個(ge) 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幫扶過程中,不少國企把盤活閑置民宅當作助力村集體(ti) 增收的突破口。
一批由閑置民宅變身而來的特色民宿正在湧現。在平穀區金海湖鎮向陽村,首創集團利用村裏依山傍水逐草的自然生態和少數民族特色,建設休閑民宿群。集體(ti) 經濟合作社通過回收13處村民閑置房屋,改造升級後用於(yu) 旅遊接待。目前,3處已進入內(nei) 部裝修階段,預計明年就能迎客。
在京西門頭溝區雁翅鎮鬆樹村,北投集團也在嚐試進一步挖掘村裏的旅遊資源,並吸引社會(hui) 資本一道將閑置民宅開發建設為(wei) 特色民宿,力爭(zheng) 成為(wei) 具有鬆樹村特色的網紅打卡地。目前工程正在施工中,預計明年6月營業(ye) 。
據了解,這些紮根各村的民宿項目在建設和運營中將優(you) 先招聘當地村民,讓家門口的就業(ye) 崗位帶動更多村民增收。
屋頂光伏成村裏“陽光銀行”
投資小、見效快、收益時間長,被稱為(wei) “陽光銀行”的屋頂光伏發電產(chan) 業(ye) 成為(wei) 京郊的一道新風景。市國資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光伏發電是市國資委係統第一批在集體(ti) 經濟薄弱村建成落地的產(chan) 業(ye) 項目,在全市“消薄”行動中起到示範作用。
兩(liang) 年多來,北京電控、祥龍公司、城建集團、一輕控股、首開集團、北京國管等陸續在對口幫扶村推進光伏屋頂安裝,僅(jin) 用幾個(ge) 月就完成方案製定和項目建設,實現當年投資、當年建成、當年見效,為(wei) 村集體(ti) 每年創造超10萬(wan) 元的固定收益,且持續20年以上。
比如在密雲(yun) 區大城子鎮北溝村,祥龍公司推進的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達100多萬(wan) 度,不僅(jin) 能為(wei) 村集體(ti) 帶來48萬(wan) 元收益,而且還為(wei) 安裝光伏發電的村民增收72萬(wan) 元。“曬著太陽,躺著賺錢。”不少村民高興(xing) 地說,屋頂光伏電站不僅(jin) 每年為(wei) 自家省下兩(liang) 三千元的電費,餘(yu) 電上網還能帶來幾千元的固定收入。
特色產(chan) 業(ye) 持續“造血”
集體(ti) 經濟薄弱村的普遍特點是山地多、耕地少。在國企幫扶之下,各村紛紛打出特色產(chan) 業(ye) 牌,讓村裏的農(nong) 產(chan) 品賣個(ge) 好價(jia) 錢,實現持續“造血”。
這兩(liang) 年幫扶中,首發集團多次邀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到密雲(yun) 區大城子鎮莊戶峪村實地考察調研,對村集體(ti) 自有的老梨窖進行改造,並種植平菇。兩(liang) 批共種植1.2萬(wan) 根菌棒,還增加榆黃菇、黃金針菇等品種,僅(jin) 此一項就為(wei) 村集體(ti) 帶來17萬(wan) 元的收入。
京能集團所屬北京熱力公司幫扶門頭溝區王平鎮勝利村種植特色高山有機蘆筍。目前已推廣種植12畝(mu) ,後期還可進行鮮蘆筍深加工,明年可形成產(chan) 出,預計可為(wei) 村集體(ti) 每年增收10萬(wan) 元。
而首旅集團所屬北京野生動物園則將企業(ye) 供應鏈延伸到平穀區金海湖鎮上堡子村。通過跟村裏簽訂玉米采購、活雞活兔養(yang) 殖收購等協議,企業(ye) 定向指導村集體(ti) 種玉米,生產(chan) 的玉米用於(yu) 飼養(yang) 活雞活兔等,這些活體(ti) 小動物再供動物園老虎、豹子等肉食類動物食用。隨著這條特色產(chan) 業(ye) 鏈形成,每年可為(wei) 村集體(ti) 帶來40多萬(wan) 元的收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