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五項嚴禁”為義務教育課後服務劃定紅線

發布時間:2024-01-09 14:28:00來源: 法治日報

  近日,為(wei) 進一步規範義(yi) 務教育課後服務工作,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範義(yi) 務教育課後服務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新規將於(yu) 2024年春季學期起施行。

  《通知》提出嚴(yan) 禁隨意擴大範圍、嚴(yan) 禁強製學生參加、嚴(yan) 禁增加學生課業(ye) 負擔、嚴(yan) 禁以課後服務名義(yi) 亂(luan) 收費、嚴(yan) 禁不符合條件的人員和機構進校提供課後服務等“五項嚴(yan) 禁”。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課後服務的設置需要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wei) 目標,也需要以服務育人標準對課後服務進行規劃、實施、要求和規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chu) 朝暉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通知》中強調的“五項嚴(yan) 禁”既對課後服務的時間、內(nei) 容範疇和收費問題等作出明確界定,也對當前課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作出重點提示,有利於(yu) 各學校有針對性地解決(jue) 和避免相關(guan) 問題,規範開展課後服務,提高課後服務質量,切實減輕學生學業(ye) 負擔。

  努力強化課後服務保障

  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程瀟現在每天能在單位5點正常下班後再去學校接上小學三年級的兒(er) 子,相比曾經需要在下午3點半和單位請假先去接孩子,如今的便利得益於(yu) 學校開展的課後服務。

  記者隨機采訪了5名中小學學生家長,他們(men) 均表示學校在正常放學後會(hui) 提供一至兩(liang) 個(ge) 小時的課後服務,內(nei) 容涵蓋科普、閱讀、手工等,還有的學校考慮到有些家長接孩子時間較晚,會(hui) 在課後服務結束後再提供一段時間的托管服務。

  ““雙減”政策實施兩(liang) 年多來,課後服務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近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介紹,教育部一直在推進義(yi) 務教育課後服務發展。

  為(wei) 豐(feng) 富課後服務內(nei) 容,教育部要求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所有義(yi) 務教育學校“一校一案”製定課後服務具體(ti) 實施方案,同時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利用科普、文旅、體(ti) 育等校外資源支持學校開展課後服務,增強課後服務有效性和吸引力。

  為(wei) 強化課後服務保障,國家提高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小學、初中分別提高70元、90元,明確主要用於(yu) 支持學校落實“雙減”政策、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同時,督促全國所有省份都出台了課後服務經費保障辦法,所有縣區均落實了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製。

  在數字化發展方麵,教育部建設了全國基礎教育管理服務平台,組織開展課後服務數字化管理試點,首批已有31個(ge) 省份、594個(ge) 縣(區)的23206所學校參與(yu) 試點,優(you) 化了學校管理流程,暢通了家校溝通渠道。

  “開展課後服務能為(wei) 學生提供更多可選擇的德育、體(ti) 育等活動,既是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jue) 家長急難愁盼問題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上述負責人指出,目前,學校普遍開展了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項目,課後服務吸引力有效性顯著提升。

  “五禁”規範課後服務發展

  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個(ge) 別地方和學校出現不規範行為(wei) 。比如,有的學校隨意擴大課後服務範圍,以課後服務名義(yi) 亂(luan) 收費,還有的學校強製要求學生參加課後服務,並在課後服務活動中刷題備考、集體(ti) 補課。

  “這些不規範行為(wei) 違背了“雙減”政策及開展課後服務工作的初衷。”上述負責人表示,《通知》的出台正是為(wei) 了進一步規範義(yi) 務教育課後服務工作,提高課後服務質量,減輕學生負擔。

  《通知》提出了“五項嚴(yan) 禁”來確保義(yi) 務教育課後服務不跑偏。

  《通知》明確嚴(yan) 禁隨意擴大範圍,學校為(wei) 學生提供的早到校看管和自習(xi) 、午餐午休看管、晚自習(xi) 等服務不得納入課後服務範圍。

  《通知》強調,課後服務必須嚴(yan) 格遵循學生自願參加原則,嚴(yan) 禁強製學生參加,學校開展課後服務要主動向家長告知服務方式、服務內(nei) 容、安全保障措施等,由學生和家長自願報名、自主選課。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2月印發的《教育部辦公廳關(guan) 於(yu) 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嚴(yan) 禁以課後服務名義(yi) 亂(luan) 收費。此次《通知》再次進行重申,明確學校不得以課後服務名義(yi) 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擴大收費範圍,不得違背學生家長意願強製收費或捆綁收費。學校要嚴(yan) 格執行收費公示製度,將課後服務收費標準、服務時間、課程內(nei) 容等相關(guan) 信息公開,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hui) 監督。

  《通知》強調,嚴(yan) 禁增加學生課業(ye) 負擔,學校不得利用課後服務時間組織學生刷題備考、講授新課或集體(ti) 補課。要開設德育、體(ti) 育、勞動、閱讀等,適當增加學生參加體(ti) 育鍛煉的時間,為(wei) 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輔導答疑和學習(xi) 拓展指導,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北京市西城區某小學教師賈彬向記者介紹,她所在班級就在課後服務中開發了一款深受同學喜愛的偵(zhen) 探遊戲,學生組隊進行比賽,由台下同學出算數題,快速算出方可獲得一個(ge) 破案線索,看哪一組最先破案。這種趣味活動既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和邏輯思維能力,也能促進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ti) 協作能力。

  不可否認,開展課後服務,學校教師工作量必然會(hui) 增大,引進校外教育資源,能有效緩解這一問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介紹,當前在課後服務隊伍方麵,堅持以學校教師為(wei) 主,各地各校還引進了28萬(wan) 餘(yu) 名科技人才、文藝工作者、體(ti) 育教練員、退休教師等專(zhuan) 業(ye) 人員參與(yu) 課後服務。

  對此,《通知》強調,嚴(yan) 禁不符合條件的機構和人員進校提供課後服務。要建立校外引進人員資格審查機製以及第三方機構進校園遴選審核機製,加強日常監管並建立動態調整機製。

  多措並舉(ju) 提高服務質量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通知》明確的“五項嚴(yan) 禁”涵蓋了課後服務的範圍、內(nei) 容、收費等關(guan) 鍵環節,極具針對性,為(wei) 課後服務健康發展劃定了明確底線。各學校應努力把課後服務建設為(wei) 學生素質拓展平台,通過開設各類活動,並適當增加學生體(ti) 育鍛煉時間,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同時,應發揮家長委員會(hui) 的作用,對課後服務中可能出現的擴大範圍、強製學生參加等問題進行有效監督。”熊丙奇說。

  “學生是課後服務的直接對象,讓學生健康成長是開展課後服務的最終目標。”儲(chu) 朝暉認為(wei) ,在“雙減”大背景下推出的課後服務,是希望把學生的課後時間盡量留在學校,減少學生在校外培訓機構的時間,因此課後服務的安排應當以對學生成長更有利作為(wei) 判定依據。

  課後服務需要瞄準並盡可能滿足學生特定時段的成長真實需求,尊重學生的主體(ti) 性、體(ti) 驗性,提高服務質量和效能。考慮到學生特點不同,需求也多種多樣,儲(chu) 朝暉建議課後服務發展要形成多方合力。比如,鼓勵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專(zhuan) 業(ye) 人士或誌願者參與(yu) ,也應將少年宮、圖書(shu) 館、博物館等場所充分利用起來,為(wei) 學生提供豐(feng) 富活動。

  記者了解到,當前一些學校已經開始從(cong) 校內(nei) 走出去,開展課後服務,比如與(yu) 周邊的博物館、消防站、養(yang) 老院等建立合作,組織學生在課後服務時間內(nei) 參與(yu) 實踐學習(xi) 和職業(ye) 體(ti) 驗等活動。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軼晰認為(wei) ,學校應當就教師如何配備、與(yu) 外部人員如何分工等內(nei) 容細化相關(guan) 方案和製度,保障學生外出參加此類活動時的人身安全。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應加強督導和監管,協助並指導學校開展此類活動,切實提高活動質量。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教育部將在規範課後服務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課後服務質量,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xi) 需求。將指導各地各校加強課後服務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豐(feng) 富課後服務內(nei) 容。同時,充分利用校外資源,發揮好校外活動場所在課後服務中的作用。還將全麵推進優(you) 質課後服務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有序擴大數字化管理試點應用,提高課後服務管理效能。

  □ 本報記者  趙晨熙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