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評】裝“隱蔽神器”幹擾環保監測數據 對為虎作倀的“黑”科技必須嚴打
據總台央視《焦點訪談》報道,山東(dong) 滕州四家建材企業(ye) 為(wei) 環保數據合格,購置了所謂的“環保科技公司”推銷的“神器”,通過混入氮氣稀釋采樣氣體(ti) 濃度,在監測設備和數據結果上做起手腳。最終,滕州市的這四家磚廠因篡改偽(wei) 造監測數據被處以15萬(wan) 元的罰款,企業(ye) 負責人被行政拘留。據報道,這套幹擾設備僅(jin) 從(cong) 2021年底到2022年6月的半年間就流入全國6省12地市,該團夥(huo) 四人因犯破壞計算機信息係統罪,分別被判處五年零三個(ge) 月到五年十個(ge) 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環保要求和排汙標準日趨嚴(yan) 格,節目中曝光的高排放企業(ye) 不僅(jin) 不思加大環保投入,卻頻頻動歪腦筋、做小手腳、搞“黑”科技試圖蒙混過關(guan) 。監測數據被幹擾的背後,是企業(ye) 往大氣裏排放的超標氣體(ti) 對環境造成的傷(shang) 害,其性質十分惡劣。對這種隻算經濟賬、無視環保賬的“小聰明”行徑,必須依法嚴(yan) 加懲治形成震懾,也好讓更多企業(ye) 明白,環保數據造假是公然違法犯罪;落實環保要求必須踏踏實實,做到日拱一卒,絕不能缺斤短兩(liang) 、偷奸耍滑。
另外,此案更重要的典型意義(yi) 在於(yu) ,一是不同於(yu) 以往企業(ye) 自己偷偷排放,而是用上了所謂技術手段“反監測”,更具隱蔽性、係統性、專(zhuan) 業(ye) 性。但終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迎來的是行政處罰和刑事訴訟雙管齊下。二是堅決(jue) 嚴(yan) 打為(wei) 虎作倀(chang) 的所謂“黑”科技。據了解,該團夥(huo) 4人的行為(wei) 同時符合“汙染環境罪”和“破壞計算機信息係統罪”的構成要件,鑒於(yu) 其危害範圍廣、違法獲利金額高、後果影響特別嚴(yan) 重,按從(cong) 一重罪處罰的原則,最終以處罰較重的“破壞計算機信息係統罪”結案定罪。這既給惦記發這種不義(yi) 之財的所謂“環保科技公司”敲響了警鍾,同時也提醒我們(men) 需格外警惕現代技術手段掩蓋下的違法行徑,要擦亮眼睛識破和糾正層出不窮的汙染新花招,對環保執法督察相關(guan) 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生態環境是我們(men) 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保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事業(ye) ,須久久為(wei) 功,打贏全民持久戰。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僅(jin) 要求企業(ye) 勇於(yu) 承擔主體(ti) 責任,更需要全社會(hui) 共同強化環保意識和法治意識,守護來之不易的綠色成果。(央廣網評論員 薑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