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市智慧交通“成績單”發布 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1160餘公裏

發布時間:2024-03-21 15:01:00來源: 北京日報

  出門辦事、遊玩,先在線查查目的地附近停車位是否充足;1258條公交線路可實時查到站時間,讓市民綠色出行更舒心、更便捷……昨天(20日),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智慧交通發展中心詳解北京智慧交通“成績單”,涉及停車、公交、出租車、自動駕駛等方方麵麵。

  1300餘(yu) 停車場可查車位狀態

  智慧停車,與(yu) 市民出行息息相關(guan) 。“一個(ge) 連空閑多少車位都不能實時掌握的停車場,是很難做到智慧停車的。”市交通委科技處一級主任科員牟傑勇介紹,2023年4月1日,北京市地方標準《智慧停車係統技術要求》正式實施,為(wei) 經營性停車場智慧停車係統建設和升級改造提供了技術依據。

  交通部門組織各區展開了全市停車設施信息統計報送,並對報送數據進行校準核對,為(wei) 推進停車精細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撐。目前,中心城區已完成數據報送與(yu) 校準核對,各郊區已完成數據報送。依托北京MaaS平台、北京交通APP,北京已向社會(hui) 發布了全部11.48萬(wan) 餘(yu) 個(ge) 道路停車位和1300餘(yu) 個(ge) 備案停車場55萬(wan) 個(ge) 停車位,共計60餘(yu) 萬(wan) 個(ge) 停車位的動靜態數據。

  對於(yu) 市民來說,駕車出行前可以通過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北京交通” APP,搜索查看目的地周邊公共停車場位置、車位空閑狀態等信息,根據APP提供的“寬鬆(低於(yu) 50%)、適中(低於(yu) 80%)、緊張(低於(yu) 100%)、已滿”四種狀態(更新頻率約5分鍾/次),提前做好行前規劃,節省到達目的地後找尋車位的時間。

  1258條公交線可查到站時間

  市民的每次出行,可能都在使用智慧交通的服務。“比如,交通大數據分析乘客出行需求,來調整公交線路時刻表、優(you) 化公交線網配置,從(cong) 而縮小實際發車時間與(yu) 計劃發車時間之間的偏差,減少乘客等車時間,也避免串車等現象發生。”北京市智慧交通發展中心工程管理部部長鍾園介紹。

  目前,北京實時公交查詢服務已經覆蓋1258條示範線路,包括公交到站時間、到站距離和車廂擁擠度查詢。“這些信息每天通過北京交通APP、高德、百度這些出行服務互聯網平台,提供給上千萬(wan) 市民用戶使用。”鍾園介紹。

  圍繞智慧公交建設,本市將推動車輛、駕駛員、公交場站等前端物聯感知設備升級,推動“公交雲(yun) +數據湖”基礎平台建設,提升企業(ye) 對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處理、融合應用能力等。

  大數據識別出租車繞路等行為(wei)

  近年來,北京一直在嚐試用科技賦能,推動出租汽車行業(ye) 的改革發展。目前,出租行業(ye) 已經整合接入巡遊、網約人車戶基礎信息,車輛定位信息,訂單運營信息等300餘(yu) 項數據資源。通過推動出租行業(ye) 智慧大腦建設,打造全景監測、重點區域監測、合規化監測、價(jia) 格監測、駕駛員運營安全監測等應用場景,實現實時監控和智能調度。

  鍾園舉(ju) 例介紹,通過大數據分析,搭建精細化算法模型,可主動識別他駕、繞路、議價(jia) 、違規跨域運營、疲勞駕駛等行為(wei) ,形成“可疑車輛預警庫”,並與(yu) 相關(guan) 部門實現數據共享。

  火車站、機場在節假日大客流返京期間,尤其是夜間公共交通停運後,客流疏散主要依賴出租汽車。交通部門去年以豐(feng) 台站為(wei) 試點,搭建了客流到站預測模型、出租汽車運力缺口預測模型,動態診斷場站出租汽車運力問題。同時,與(yu) 巡遊車載終端、網約車平台打通調度數據通道,讓調度一線的人員可以快速精準地推送調度信息,實現了巡遊車、網約車聯合調度。今年,交通部門也會(hui) 繼續推廣這種模式,“一站一策”保障旅客接駁。

  已為(wei) 384輛車發放測試牌照

  北京道路上,將有越來越多“無人駕駛”的“聰明車”。截至今年2月底,本市累計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1160餘(yu) 公裏,覆蓋7個(ge) 區,測試總裏程超過2000萬(wan) 公裏,累計為(wei) 18家企業(ye) 384輛車發放測試牌照。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也步入3.0建設階段,測試範圍將由目前的160平方公裏拓展至覆蓋通州、順義(yi) 的600平方公裏,下一步還將向4.0階段全市更廣區域拓展。

  “去年,我們(men) 成功申報了交通運輸部第一批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依托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開展了自動駕駛城市出行服務、無人配送、無人售賣、智慧公交等場景的規模化商業(ye) 運營探索。”牟傑勇介紹,目前,試點工作已基本完成,相關(guan) 成果將為(wei) 自動駕駛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商業(ye) 化推廣應用提供有益的參考借鑒。

  出門辦事、遊玩,先在線查查目的地附近停車位是否充足;1258條公交線路可實時查到站時間,讓市民綠色出行更舒心、更便捷……昨天(20日),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智慧交通發展中心詳解北京智慧交通“成績單”,涉及停車、公交、出租車、自動駕駛等方方麵麵。

  1300餘(yu) 停車場可查車位狀態

  智慧停車,與(yu) 市民出行息息相關(guan) 。“一個(ge) 連空閑多少車位都不能實時掌握的停車場,是很難做到智慧停車的。”市交通委科技處一級主任科員牟傑勇介紹,2023年4月1日,北京市地方標準《智慧停車係統技術要求》正式實施,為(wei) 經營性停車場智慧停車係統建設和升級改造提供了技術依據。

  交通部門組織各區展開了全市停車設施信息統計報送,並對報送數據進行校準核對,為(wei) 推進停車精細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撐。目前,中心城區已完成數據報送與(yu) 校準核對,各郊區已完成數據報送。依托北京MaaS平台、北京交通APP,北京已向社會(hui) 發布了全部11.48萬(wan) 餘(yu) 個(ge) 道路停車位和1300餘(yu) 個(ge) 備案停車場55萬(wan) 個(ge) 停車位,共計60餘(yu) 萬(wan) 個(ge) 停車位的動靜態數據。

  對於(yu) 市民來說,駕車出行前可以通過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北京交通” APP,搜索查看目的地周邊公共停車場位置、車位空閑狀態等信息,根據APP提供的“寬鬆(低於(yu) 50%)、適中(低於(yu) 80%)、緊張(低於(yu) 100%)、已滿”四種狀態(更新頻率約5分鍾/次),提前做好行前規劃,節省到達目的地後找尋車位的時間。

  1258條公交線可查到站時間

  市民的每次出行,可能都在使用智慧交通的服務。“比如,交通大數據分析乘客出行需求,來調整公交線路時刻表、優(you) 化公交線網配置,從(cong) 而縮小實際發車時間與(yu) 計劃發車時間之間的偏差,減少乘客等車時間,也避免串車等現象發生。”北京市智慧交通發展中心工程管理部部長鍾園介紹。

  目前,北京實時公交查詢服務已經覆蓋1258條示範線路,包括公交到站時間、到站距離和車廂擁擠度查詢。“這些信息每天通過北京交通APP、高德、百度這些出行服務互聯網平台,提供給上千萬(wan) 市民用戶使用。”鍾園介紹。

  圍繞智慧公交建設,本市將推動車輛、駕駛員、公交場站等前端物聯感知設備升級,推動“公交雲(yun) +數據湖”基礎平台建設,提升企業(ye) 對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處理、融合應用能力等。

  大數據識別出租車繞路等行為(wei)

  近年來,北京一直在嚐試用科技賦能,推動出租汽車行業(ye) 的改革發展。目前,出租行業(ye) 已經整合接入巡遊、網約人車戶基礎信息,車輛定位信息,訂單運營信息等300餘(yu) 項數據資源。通過推動出租行業(ye) 智慧大腦建設,打造全景監測、重點區域監測、合規化監測、價(jia) 格監測、駕駛員運營安全監測等應用場景,實現實時監控和智能調度。

  鍾園舉(ju) 例介紹,通過大數據分析,搭建精細化算法模型,可主動識別他駕、繞路、議價(jia) 、違規跨域運營、疲勞駕駛等行為(wei) ,形成“可疑車輛預警庫”,並與(yu) 相關(guan) 部門實現數據共享。

  火車站、機場在節假日大客流返京期間,尤其是夜間公共交通停運後,客流疏散主要依賴出租汽車。交通部門去年以豐(feng) 台站為(wei) 試點,搭建了客流到站預測模型、出租汽車運力缺口預測模型,動態診斷場站出租汽車運力問題。同時,與(yu) 巡遊車載終端、網約車平台打通調度數據通道,讓調度一線的人員可以快速精準地推送調度信息,實現了巡遊車、網約車聯合調度。今年,交通部門也會(hui) 繼續推廣這種模式,“一站一策”保障旅客接駁。

  已為(wei) 384輛車發放測試牌照

  北京道路上,將有越來越多“無人駕駛”的“聰明車”。截至今年2月底,本市累計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1160餘(yu) 公裏,覆蓋7個(ge) 區,測試總裏程超過2000萬(wan) 公裏,累計為(wei) 18家企業(ye) 384輛車發放測試牌照。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也步入3.0建設階段,測試範圍將由目前的160平方公裏拓展至覆蓋通州、順義(yi) 的600平方公裏,下一步還將向4.0階段全市更廣區域拓展。

  “去年,我們(men) 成功申報了交通運輸部第一批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依托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開展了自動駕駛城市出行服務、無人配送、無人售賣、智慧公交等場景的規模化商業(ye) 運營探索。”牟傑勇介紹,目前,試點工作已基本完成,相關(guan) 成果將為(wei) 自動駕駛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商業(ye) 化推廣應用提供有益的參考借鑒。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