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張大方談“後扶貧時代”:脫貧攻堅需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中國脫貧攻堅在‘最後一公裏’上還麵臨(lin) 一些亟需解決(jue) 的問題,包括部分貧困民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激發不夠、穩定脫貧機製尚未完全形成等。”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張大方認為(wei) ,“後扶貧時代”的脫貧攻堅需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機銜接。
此前,張大方連續十年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為(wei) 國有企業(ye) 退休高級工程師的生存發聲,並針對增設專(zhuan) 業(ye) 學士學位、脫貧攻堅等建言獻策。今年,他和許多代表委員們(men) 一樣,準備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金點子”。
在他看來,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銜接先要全麵梳理總結脫貧攻堅的政策、取得的實踐成果。比如在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社會(hui) 保障等民生領域,已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扶貧政策,應作為(wei) 常量政策堅定實行下去。
其次是需有頂層設計的戰略框架。張大方說,可依據經濟社會(hui) 發展條件與(yu) 水平,將各縣市區劃分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先行區”“推進區”“啟動與(yu) 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區”,分類指導、分類施策。“屬於(yu) 貧困區域特別是深度貧困區域的‘鞏固區’,要加強後續扶持,補齊鄉(xiang) 村基礎設施與(yu) 公共服務短板,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決(jue) 戰決(jue) 勝之年,但截至今年2月底,中國仍有52個(ge) 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ge) 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剩餘(yu) 脫貧攻堅任務依舊艱巨。另外,疫情帶來的係列新挑戰也給脫貧攻堅增加了難度。
“研究製定貧困縣經濟發展產(chan) 業(ye) 引導政策,加大對貧困縣產(chan) 業(ye) 園區、信息物流平台的扶持力度,對貧困縣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精深加工、休閑農(nong)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給予更大力度的用地、融資、稅收等政策傾(qing) 斜。”張大方說。
推進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可鞏固脫貧成果。但鄉(xiang) 村振興(xing) 需大量創新型、複合型和應用型人才支持。由於(yu) 管理機製不完善,農(nong) 業(ye) 院校在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過程中存在著學校產(chan) 教融合水平低、培養(yang) 人才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需求匹配低等問題。
“現實迫切需要農(nong) 業(ye) 院校進行產(chan) 教融合,將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ang) 、社會(hui) 服務及企業(ye) 經營等融於(yu) 一體(ti) ,創新學校辦學體(ti) 製機製,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提供重要科技。”張大方建議,製定實施係列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人才“建功立業(ye) ”計劃和“領頭羊”工程,適度規範提高農(nong) 村基層幹部的基本報酬和生活補助,提高涉農(nong) 人才待遇,吸引涉農(nong) 人才向三農(nong) 領域流動,並引導非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人才積極參與(yu) 到農(nong) 業(ye) 農(nong) 創活動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nong) 村絕對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億(yi) 多人。這場持久戰離不開廣大扶貧幹部的艱苦付出。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上,張大方就曾直陳基層扶貧問題,為(wei) 基層幹部說話。聚焦民眾(zhong) 關(guan) 注熱點和難點問題,他還圍繞“後扶貧時代”工作,提出“鞏固成果,減少和防止脫貧後返貧”調研課題,帶隊開展對口湖南婁底市的脫貧攻堅民主監督。
“脫貧攻堅中還存在行業(ye) 扶貧政策的統籌力度不夠、基層脫貧攻堅發揮主觀能動性受到限製、對扶貧一線幹部關(guan) 愛不夠等問題。”張大方建議,國家層麵出台相關(guan) 政策,或允許地方政府統籌製度設計,結合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則實施差異化扶持政策,讓非貧困群體(ti) 特別是邊緣群體(ti) 得到適度扶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