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性騷擾單位擔何責?八案例透視民法典草案新變化
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在即,備受關(guan) 注的民法典草案,即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審議。作為(wei) “社會(hui) 生活的百科全書(shu) ”,民法典幾乎囊括人一生中所有民事行為(wei) 。結婚、離婚、繼承、收養(yang) 等人生大事,物業(ye) 服務、飼養(yang) 動物等生活瑣事,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自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首次提請審議以來,各分編草案已曆經三至四次審議。對比現行物權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收養(yang) 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各分編草案有諸多新變化,對所涉及民事行為(wei) 做出了新規定。通過以下案例,了解民法典將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職場性騷擾】
職場性騷擾,用人單位該擔何責?
2016年12月,一名網友在微博爆料稱,她供職的一家大型金融機構,一名業(ye) 務負責人欲潛規則女下屬,逼迫女下屬開房。被女下屬拒絕後,這名業(ye) 務負責人以辭退相威脅。爆料中附有微信聊天截圖。
該金融機構證實,雙方確為(wei) 其員工,女下屬已離職。微信聊天記錄屬實,兩(liang) 人之間行為(wei) 隻局限在微信,沒有產(chan) 生實質性關(guan) 係。他們(men) 已對這名業(ye) 務負責人作出停職、停發獎金等處理。
這起事件引起了公眾(zhong) 對職場性騷擾的高度關(guan) 注,不少網友對該金融機構的處理不滿,認為(wei) 用人單位不能祭出停職、停獎金這樣的“家法”了事。幾天後,該金融機構再次通報,性騷擾者已被開除。
但不少網友並不認可處理結果。某門戶網站的調查結果顯示,86.5%的受訪者對處理結果不滿。有網友說,該金融機構不能因為(wei) 此事是員工行為(wei) 就輕描淡寫(xie) ,撇清管理責任。
那麽(me) ,在職場性騷擾中,用人單位到底該擔何責呢?
此前,2005年修改的《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0條首次立法規定了“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受害婦女有權向單位和有關(guan) 機關(guan) 投訴”。但對於(yu) 什麽(me) 是性騷擾,用人單位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現行法律法規並沒有作出具體(ti) 規定,由此導致受害者維權難。
有學者曾對27名性騷擾受害者做了訪談式調研,調研發現,16名受害者向單位報告了情況,但後果不盡如人意。有的單位推卸責任、掩蓋事實;有的單位甚至反過來責備受害者。
對此,人格權編草案立法明確了性騷擾的定義(yi) :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為(wei) 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用人單位的責任方麵,明確機關(guan) 、企業(ye) 、學校等單位應采取合理措施防止和製止性騷擾。
人格權編草案第1010條: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為(wei) 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wei) 人承擔民事責任。機關(guan) 、企業(ye) 、學校等單位應當采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製止利用職權、從(cong) 屬關(guan) 係等實施性騷擾。
【AI換臉】
“AI換臉”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去年初,一段視頻通過AI技術把朱茵的臉替換成楊冪,迅速躥紅全網,有網友提出可能侵犯版權與(yu) 肖像權。視頻製作者回應稱,主要用於(yu) 技術交流,並無營利行為(wei) 。在討論聲浪中,該視頻最終下架。
不過,“AI換臉”依舊快速興(xing) 起。去年8月30日,一款名為(wei) “ZAO”的軟件上線,下載量迅速攀升至蘋果商店免費榜第一名。不少用戶上傳(chuan) 自己的照片,把明星塑造的角色換成自己的臉,並上傳(chuan) “改頭換麵”的視頻片段到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過了把主角癮。
但火爆並沒有持續多久。由於(yu) “ZAO”用戶協議中暗藏涉嫌侵犯用戶隱私權的霸王條款,去年9月被工信部約談。霸王條款刪除後,爭(zheng) 議並未終止。有網友擔心,自己會(hui) 不會(hui) 成為(wei) 受害人或者侵權人,如果麵部信息泄露,被人非法利用怎麽(me) 辦?如果“被換臉”明星提起侵犯肖像權訴訟,又該怎麽(me) 辦?
有學者提出,“AI換臉”引發的討論表明AI安全與(yu) 法規需要解決(jue) 更多問題。技術是中性的,不應因有爭(zheng) 議就禁止換臉技術的應用,立法者應當根據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影響進行倫(lun) 理評估,以保障相關(guan) 法律和政策及時跟進。
人格權編草案響應了上述有關(guan) 人工智能立法的呼聲,將“AI換臉”納入肖像權保護範圍,明確要求不得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wei) 造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權。
人格權編草案第1019條:任何組織或個(ge) 人不得以醜(chou) 化、汙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wei) 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格權編草案第1023條: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guan) 規定。
【打印遺囑】
“打印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15年,西部某市審理了一起繼承權糾紛,對同一份電腦打印方式生成的遺囑,一審法院、二審法院作出了不同的判定,形成了兩(liang) 種不同的判決(jue) 結果。
該份打印遺囑是一位李姓老人所留。老人與(yu) 前妻有兩(liang) 個(ge) 子女,再婚後買(mai) 了一套房。遺囑中,老人將這套房子的1/2,以及社會(hui) 保險部門結算的費用,都留給了妻子。遺囑簽名處,老人寫(xie) 了自己的名字並按了手印。
老人因病去世後,其妻提起訴訟,要求按照遺囑繼承房產(chan) 。但老人兩(liang) 個(ge) 子女不同意,認為(wei) 遺囑不真實,是受繼母脅迫所寫(xie) ,不具有法律效力;房子是父親(qin) 一人出資購買(mai) 的,作為(wei) 遺產(chan) 應依繼承法規定按份額劃分。
一審法院審理後認為(wei) ,遺囑係老人借助設備而形成的自書(shu) 遺囑,有其本人簽名捺印,符合法律規定,應認定合法有效。兩(liang) 個(ge) 子女雖稱遺囑是受繼母脅迫所寫(xie) ,但並沒有舉(ju) 證加以證明,因此判決(jue) 妻子按遺囑繼承房產(chan) 。
子女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後認為(wei) ,盡管老人在遺囑中簽名捺印,但不符合繼承法中對自書(shu) 遺囑的“自己書(shu) 寫(xie) ”“自己簽名”並“自己注明年、月、日”的要件要求,故不具有自書(shu) 遺囑的效力。在無遺囑繼承的情況下,應按照法定繼承處理被繼承人遺產(chan) ,最終判決(jue) 兩(liang) 個(ge) 子女與(yu) 繼母按份額劃分遺囑中的房產(chan) 。
該案的焦點在於(yu) ,如何界定打印遺囑?打印遺囑是不是自書(shu) 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隨著電腦普及,不少老人開始使用打印遺囑。現行繼承法隻對自書(shu) 遺囑、代書(shu) 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作出規定,並未涉及打印遺囑。繼承編草案補上了這一空白,將打印遺囑、錄像遺囑也列入遺囑形式,並對打印遺囑的構成要件作出要求。
繼承編草案第1136條:打印遺囑應當有兩(liang) 個(ge) 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的每一頁簽名,注明年、月、日。
【高空拋物】
高空拋物,如何厘清侵權責任?
2015年12月7日中午12時許,湖南某縣一名女童搭乘爺爺的摩托,途經一棟高樓時,被樓上掉下來的一磚塊砸中頭部,立即入院治療,傷(shang) 情經診斷為(wei) 重症顱腦損傷(shang) 、硬膜下積液、腦積水等,經司法鑒定構成三級傷(shang) 殘。
事發後,數名目擊者告訴警方,看到一名男童在樓頂丟(diu) 磚塊,砸到樓下黑色小車上;一分鍾不到,這名男童又向樓下扔了一塊磚塊,磚塊砸在地上裂成兩(liang) 瓣後彈起來,砸中女童頭部。結合現場視頻、當事人陳述等,警方確定男童就是加害人。
因為(wei) 找到了加害人,法院審理時認為(wei) ,該案屬一般侵權責任糾紛,即誰侵權誰擔責,由男童的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但經法院釋明後,受害女童方堅持認為(wei) ,現行侵權責任法第87條對高空拋物作出了規定,應照此辦理。
現行侵權責任法第87條被形容為(wei) “一人得病,全樓吃藥”,針對找不到拋物人的情形,規定全樓業(ye) 主共同承擔賠償(chang) 。法院認為(wei) ,87條並不適用於(yu) 女童案,駁回了女童方的訴訟請求。
自侵權責任法施行以來,第87條備受質疑。侵權責任編草案修改了第87條,明確誰侵權誰擔責,由拋物者承擔侵權責任;找不到拋物者,才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由可能加害者給予補償(chang) ,同時對有關(guan) 機關(guan) 的調查責任、物業(ye) 的安全保障責任均作出了規定。
侵權責任編草案第1254條:禁止從(cong) 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cong) 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cong) 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ti) 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chang) 。可能加害的使用人補償(chang) 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chang) 。
物業(ye) 服務企業(ye) 作為(wei) 建築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治前款規定的情形的發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yi) 務的侵權責任。
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有關(guan) 機關(guan) 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婚內(nei) 出軌】
婚內(nei) 出軌,離婚時能否獲得損害賠償(chang) ?
山西曾審理一起離婚糾紛案。女方發現男方出軌時,孩子正在哺乳期,考慮到孩子太小,女方沒有提出離婚。但男方不僅(jin) 沒有收斂,還將第三者帶回家中,女方保留錄音作為(wei) 證據。之後,女方帶著孩子回了娘家,雙方開始分居。
孩子考上大學後,女方選擇離婚。協議離婚期間,男方和他家人多次到女方工作單位鬧事,甚至編造謊言對女方進行人身攻擊。女方不堪其擾,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決(jue) 離婚,男方支付離婚損害賠償(chang) 金5萬(wan) 元。
法院判決(jue) 離婚,但駁回了女方提出的5萬(wan) 元損害賠償(chang) 金的訴訟請求,認為(wei) 不符合現行婚姻法規定的離婚損害賠償(chang) 的情形。
現行婚姻法規定,重婚,有配偶者與(yu) 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以及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chang) 。也就是說,婚內(nei) 出軌並不等同於(yu) 同居,不包括在離婚損害賠償(chang) 範圍內(nei) 。
現實生活中,婚內(nei) 出軌對配偶造成的傷(shang) 害,有時候並不亞(ya) 於(yu) 與(yu) 他人同居所造成的傷(shang) 害。司法實踐中,有的法院依據不構成同居的婚內(nei) 出軌行為(wei) ,判決(jue) 過錯方給予損害賠償(chang) 。也有不少法院依據現行婚姻法規定,駁回了無過錯方的損害賠償(chang) 的請求。
如何處理婚內(nei) 出軌引發的離婚損害賠償(chang) 請求?婚姻家庭編草案擴大了離婚損害賠償(chang) 範圍,在現行四種情形基礎上,增加“有其他重大過錯”情形。不少律師認為(wei) ,這有利於(yu) 解決(jue) 婚內(nei) 出軌等離婚損害賠償(chang) 糾紛,法院基於(yu) 自由裁量權判決(jue) 支持無過錯方損害賠償(chang) 的情況會(hui) 越來越多。
婚姻家庭編草案第1091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chang) :(一)重婚;(二)與(yu) 他人同居;(三)實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夫妻債(zhai) 務】
婚內(nei) 單方舉(ju) 債(zhai) 是共同債(zhai) 務還是個(ge) 人債(zhai) 務?
婚內(nei) 夫妻一方單方舉(ju) 債(zhai) ,什麽(me) 情況下屬於(yu) 個(ge) 人債(zhai) 務?什麽(me) 情況下屬於(yu) 夫妻共同債(zhai) 務?淮安市胡女士曾麵臨(lin) 這個(ge) 問題。
2011年4月,胡女士到銀行取錢時發現工資卡被法院凍結。去了法院才知道,前夫在離婚前,三次舉(ju) 債(zhai) 欠了7.5萬(wan) 元,逾期未還,債(zhai) 權人起訴到法院,法院判決(jue) 胡女士與(yu) 前夫共同承擔債(zhai) 務。
胡女士覺得冤枉。2003年,前夫因嫖娼被治安處罰,夫妻感情破裂。2007年,在單位領導的見證下,兩(liang) 人簽訂了離婚協議開始分居,直到2011年1月正式離婚。三張欠條,都發生在分居期間。
檢察機關(guan) 調查發現,分居期間,其前夫與(yu) 他人以夫妻名義(yi) 同居,三張欠條中,有兩(liang) 張都是在這期間發生的。其前夫還取走開庭傳(chuan) 票、舉(ju) 證通知書(shu) 等應訴文書(shu) ,導致胡女士未能出庭抗辯。檢察機關(guan) 認為(wei) ,雖然債(zhai) 務發生在夫妻關(guan) 係存續期間,但雙方並未實際共同生活在一起,所借錢款未用於(yu) 共同生活開支,不能認定為(wei) 夫妻共同債(zhai) 務,原審判決(jue) 認定事實錯誤,提出了檢察建議。
去年6月,法院再審作出判決(jue) :撤銷原判,判定由前夫一人承擔其所借的7.5萬(wan) 元債(zhai) 務。
近年來,夫妻債(zhai) 務如何認定一直是熱點話題。婚姻家庭編草案引入第24條新司法解釋的原則,明確共同債(zhai) 務與(yu) 個(ge) 人債(zhai) 務的判斷標準為(wei) ,舉(ju) 債(zhai) 是否為(wei) 了滿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至於(yu) 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債(zhai) 務,如果能證明債(zhai) 務用於(yu) 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an) 經營,也屬於(yu) 共同債(zhai) 務。
婚姻家庭編草案第1064條: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zhai) 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guan) 係存續期間以個(ge) 人名義(yi) 為(wei) 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zhai) 務,屬於(yu) 夫妻共同債(zhai) 務。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guan) 係存續期間以個(ge) 人名義(yi) 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zhai) 務,不屬於(yu) 夫妻共同債(zhai) 務,但是,債(zhai) 權人能夠證明該債(zhai) 務用於(yu) 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an) 經營或者基於(yu) 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自甘風險】
玩衝(chong) 浪被撞傷(shang) ,該不該“自甘風險”?
去年8月,深圳龍崗區法院審理了海域衝(chong) 浪碰撞案。2017年11月19日,張某、王某在深圳一海域衝(chong) 浪訓練。起浪後,張某乘浪往沙灘方向前進,未觀察前麵仍在候浪的王某,連人帶衝(chong) 浪板直接撞向王某,造成王某眼睛、鼻梁受傷(shang) 。
經司法鑒定,王某的傷(shang) 殘等級一處八級、一處十級。事故發生後,張某陪同王某到醫院就診,支付了醫保之外的醫療費、夥(huo) 食費等費用,並拿出5萬(wan) 元作為(wei) 補償(chang) 。但王某認為(wei) 張某應當承擔事故全部責任,在前期費用之外賠償(chang) 其各項損失44萬(wan) 餘(yu) 元。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wei) ,在衝(chong) 浪練習(xi) 過程中,發生碰撞導致王某眼睛被衝(chong) 浪板擊中,並非因張某違反運動規則或主觀故意導致,因此雙方對損害的發生均無過錯。張某對王某進行了適當補償(chang) ,無需再支付其他費用,駁回了王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該案主審法官表示,該案審判時適用了“自甘風險”規則。“自甘風險”即知道有風險,而自己自願去冒風險,那麽(me) 當風險發生後,就應當自己承擔損害後果。不少國家的法律都將“自甘風險”納入到侵權行為(wei) 的免責事由之中,不過我國現行侵權責任法對此並未作出規定。
侵權責任編草案則明確寫(xie) 入了“自甘風險”原則,規定受害人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ti) 活動,受到損害後,除非加害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均由受害人自行承擔損害後果。
侵權責任編草案第1176條: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ti) 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wei) 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他人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自助免責】
追肇事車導致交通事故算“自助免責”嗎?
肇事逃逸,受害車主追趕肇事車,結果肇事車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車損人傷(shang) ,受害車主該不該承擔賠償(chang) 責任?2018年,重慶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子。
該起案件發生於(yu) 2017年8月,林某搭乘同學石某駕駛的摩托,途經一百貨商店時,剮蹭了一輛小轎車。兩(liang) 人擔心小轎車車主索賠,趕緊駕車離開。
但小轎車一直緊緊跟在後麵,石某遂超速行駛,想甩掉小轎車。開到一平直路段時,摩托車先與(yu) 道路北側(ce) 路肩發生擦撞,之後一頭撞在停在人行道的麵包車上。摩托車與(yu) 麵包車不同程度受損,林某、石某雙雙受傷(shang) ,被緊急送到醫院救治。
出院後,林某把小轎車車主告到法院,認為(wei) 小轎車車主如果不強行追趕,交通事故應該不會(hui) 發生。法院審理後認為(wei) ,小轎車車主並不是這起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ti) ,且在交通事故發生過程中並無過錯,不應承擔責任。
林某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wei) ,小轎車車主在追趕過程中,未對摩托車采取左右逼停等危險駕駛行為(wei) ,也未與(yu) 摩托車發生摩擦和碰撞。石某發現小轎車追趕後,不但未停下反而繼續超速行駛。小轎車車主的追趕行為(wei) 並未超過必要限度,與(yu) 交通事故的發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guan) 係,終審判決(jue) 駁回林某的上訴請求。
承辦該案的法官稱,小轎車車主的追趕行為(wei) 屬於(yu) 自助行為(wei) 。我國現行法律尚未規定自助行為(wei) ,但在司法實踐中一般均對必要限度內(nei) 的自助行為(wei) 予以承認。
侵權責任編草案補上了民事自助行為(wei) 免責這一立法空白點,明確了“自助免責”的三個(ge) 前提條件,符合這三個(ge) 條件,受害人便可自助維權,采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
侵權責任編草案第1177條: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guan) 保護,不立即采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必要範圍內(nei) 采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guan) 國家機關(guan) 處理。
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當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