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疫:疫情難阻“漢語熱”雲端溝通中韓文化交流
5月,首爾中國文化中心有點冷清、多個(ge) 教室關(guan) 閉,但中文老師孫英霜依然忙碌。她邊調試電腦、邊準備課件,即將給數十個(ge) 韓國學生上網課。
自2月韓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國啟動“紅色”預警,諸多文化活動取消。但中韓文化交流並未停滯,首爾中國文化中心用雲(yun) 端搭起新的“文化大本營”。
2月底,首爾中國文化中心第一批網課啟動,線上教授漢語、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等課程。這對於(yu) 已在韓國教了10多年中文課的孫英霜來說,是個(ge) 不小的挑戰:“最開始連用哪個(ge) 軟件也不知道。”在探索中,她不斷與(yu) 學生“磨合”:一些人上網課時屏蔽自己影像,讓孫英霜很難通過視覺交流獲得反饋,她便更注重線上互動以調整進度;一些教具無法在線展示時,她會(hui) 用更多語言說明。“比起線下,網課更費嗓子、更操心。”她對記者說。
孫英霜記得第一節網課,有個(ge) 學生怎麽(me) 也進不了網絡教室,後來通過電話語音直播聽完了整節課。孫英霜還發現很多名字不認識,提醒學生走錯“教室”,但實情是有些學生年齡較大、不會(hui) 用軟件,使用子女用戶名上課。
談起這些小意外,孫英霜覺得有點好笑、也很感動:“很多韓國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學習(xi) 熱情很高。”她如今最大的願望是:“等疫情過去,帶學生們(men) 到中國各地親(qin) 身體(ti) 驗。”
目前,首爾中國文化中心的語言培訓課、共26個(ge) 班級全部實現網絡授課,一批文化展覽也線上重啟。“雲(yun) ·遊中國”係列活動正在進行,諸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大師在線講解剪紙、香囊等,紀錄片《唐卡》、京劇故事《三岔口》相繼播出,讓韓國民眾(zhong) 網絡“遊中國”;還推出了有關(guan) 中國與(yu) 世界合力抗疫的四個(ge) 圖片展和兩(liang) 部記錄中韓合力抗疫的視頻短片。
宋星星對“中韓攜手抗疫網上圖片展”印象最深。她是首爾中國文化中心的韓國雇員,今年2月底入職。那時正值韓國疫情最嚴(yan) 重時,她的第一個(ge) 工作便是協助籌備抗疫圖片展。
大量的資料整理很辛苦,但在此過程中,她發現“韓中在疫情中一直守望相助”。她對記者笑言:“正所謂患難見真情,這是目前做過得最好的展覽。”
“病毒不分種族、不分國界,是人類共同的敵人。”中國駐韓國使館文化參讚兼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王彥軍(jun) 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世界各國帶來災難,希望國際社會(hui) 加強合作。他說,中韓守望相助,在共同努力下,兩(liang) 國疫情防控已出現轉機,正逐步走出疫情的陰霾。
談及中韓文化合作,王彥軍(jun) 表示,將通過現代網絡技術豐(feng) 富疫情期間的文化生活,繼續因地製宜、因人而異地開展網絡教學培訓;將積極探索特殊時期中韓文化交流,創新形式傳(chuan) 播中華文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