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5月以來北京近50家博物館恢複開放

倪偉 發布時間:2020-05-19 09:25:00來源: 新京報

  新京報訊 (記者倪偉(wei) )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記者從(cong) 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自5月1日以來,已有近50家博物館按照有序有限分時預約的原則恢複開放。

  國際博物館日前後,北京地區博物館將舉(ju) 辦94項主題活動,以線上活動為(wei) 主。眾(zhong) 多博物館在有序恢複開放的基礎上,推出多項線上展覽、線上直播等“雲(yun) 端”活動。

  10場直播播放量達到3400餘(yu) 萬(wan) 人次

  “平等·多元·包容——文化名人的藝術世界”展昨天在郭沫若紀念館(北京)、桐鄉(xiang) 市茅盾紀念館(浙江)、天津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天津)、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文物與(yu) 博物館學院(四川)同時啟動。該展覽選取宋慶齡、李大釗、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徐悲鴻、梅蘭(lan) 芳、李四光、詹天佑、李叔同、康有為(wei) 、紅線女、梁啟超14位文化名人,以300餘(yu) 幅珍貴照片呈現他們(men) 對人文精神傳(chuan) 承弘揚作出的貢獻。該展覽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館學會(hui) 、北京市西城區委宣傳(chuan) 部主辦,是“8+名人故居紀念館聯盟”2020年度主題巡展。

  從(cong) 5月13日至18日,北京10家名人故居還聯合啟動了10場“雲(yun) 遊”線上活動。據統計,10場直播累計播放量達到3400餘(yu) 萬(wan) 人次,單場播放量最高400萬(wan) 餘(yu) 人次。參與(yu) 的名人故居包括宋慶齡故居、李大釗故居、北京魯迅博物館、郭沫若紀念館、老舍紀念館、徐悲鴻紀念館、梅蘭(lan) 芳紀念館、詹天佑紀念館、李四光紀念館等“8+名人故居紀念館聯盟”成員,以及去年12月完成修繕後開放的福州新館,這是林則徐在京生活7年的主要活動場所。

  94項活動中近50項為(wei) 線上活動

  北京徐悲鴻紀念館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紅英告訴記者,該館去年9月改擴建後重新開放,總建築麵積超過1萬(wan) 平方米,開館後受到普通觀眾(zhong) 和美術愛好者的歡迎。今年1月《致敬中俄美術交流先驅——安德烈·科瓦爾丘克雕塑作品展》開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與(yu) 俄羅斯美術家協會(hui) 主辦,聯合展出徐悲鴻與(yu) 科瓦爾丘克的作品共60餘(yu) 件,不過僅(jin) 展出不到10天就因疫情閉館。“這次疫情讓我們(men) 第一次接觸直播,感受到了技術為(wei) 博物館帶來的新可能,以後或許會(hui) 成為(wei) 我們(men) 館服務的常態化方式,我們(men) 後續計劃對這個(ge) 雕塑展也進行直播講解,讓更多人能欣賞到這個(ge) 展覽。”她說。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淩明向記者介紹,自2018年起,北京地區探索推出“在網絡上過博物館日”的概念,推出PC端的“網絡5·18”。今年北京地區博物館推出的94項活動中,近50項為(wei) 線上活動,包括“雲(yun) 展覽”和科普講座、雲(yun) 遊博物館、文物觀賞等15項直播。

  今年博物館日,北京還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的目標。淩明表示,北京注冊(ce) 博物館已達187家,數量較多,建設“博物館之城”的意義(yi) ,一方麵在於(yu) 突出各博物館文化特色,有利於(yu) 各博物館深入對館內(nei) 藏品的認識;另一方麵,有助於(yu) 構建更加多元的博物館文化體(ti) 係,讓公眾(zhong) 獲得更加豐(feng) 富的文化體(ti) 驗。北京市文物局在博物館日前後將組織“博物館之城”建設初探論壇,並鼓勵和動員更多公眾(zhong) 參與(yu) 博物館文化體(ti) 驗和博物館建設。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