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宏旨與時代洪流——駁美政客歪曲五四精神錯誤言論
五四宏旨與(yu) 時代洪流
——駁美政客歪曲五四精神錯誤言論(一)
近日,有那麽(me) 一篇所謂美國視角下的中國五四精神的演講被炮製了出來,令人大跌眼鏡。當前處於(yu) 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的緊要關(guan) 頭,中國以其成功應對為(wei) 全人類健康福祉作出了重要貢獻,一些國際政客卻醉心於(yu) 對別國抹黑、汙蔑、“甩鍋”而不能自拔,其陰暗心理在陽光之下原形畢露。這篇所謂解讀也是此類陰暗心理的產(chan) 物,演講者如果不是缺乏基本的曆史常識,那麽(me) 就是故意無視曆史發展主流,為(wei) 達到反華目的而對真正五四精神進行曲解歪讀,其思想底色是西方霸權主義(yi) 者由來已久的傲慢與(yu) 偏見。
世間萬(wan) 物萬(wan) 象都有其來龍去脈、因果緣由,如果不去正本清源,很可能會(hui) 引人誤入歧途。那麽(me) ,101年前發生在中國的五四運動的深層原因是什麽(me) ?宏大義(yi) 旨是什麽(me) ?演進邏輯是什麽(me) ?對後世的影響又是什麽(me) ?隻有用科學的曆史觀來審視,才能得出符合曆史本源的科學認知,才能激濁揚清,以正視聽。
五四運動是晚清以來被壓抑的愛國情緒的大爆發
同評論所有曆史事件一樣,但凡談論、評說“五四”,有一個(ge) 公認的重要前提,必須深入了解五四運動為(wei) 什麽(me) 會(hui) 發生,這些原因的內(nei) 在結構和邏輯是什麽(me) ,最基本的推動力是什麽(me) 。不了解這一點,一切別致的“發現”和結論都是建在沙灘上的樓閣,最終逃脫不了坍塌的命運。
中國的五四運動當然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是曆史大趨勢的產(chan) 物,是中華民族愛國救亡怒潮在特定曆史場景中的繼續和發展。自1840年鴉片戰爭(zheng) 開始,正是那些所謂的文明國家用最野蠻的手段打開了古老中華帝國的大門,迫使中國一步步喪(sang) 失獨立地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的深淵。中華民族這個(ge) 曾經創造出居於(yu) 世界前列的燦爛古代文明的偉(wei) 大民族,也由此開始了長達百餘(yu) 年的屈辱和抗爭(zheng) 。
西方列強給中國帶來的是什麽(me) 呢?是近代中國被迫簽訂的300多個(ge) 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一件件、一樁樁都在刺痛著中國人民敏感的神經,挑戰著中國人民忍耐的極限。當曆史翻開20世紀的第一頁,呈現在中國人麵前的是一幅更加驚心動魄的圖景:西方的八國聯軍(jun) 武裝占領中國的首都北京長達一年之久。亡國滅種的陰影更加重重印在了每個(ge) 有愛國之情的國人心頭,中國真的要滅亡了嗎?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種態勢不能再持續下去了。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這一時期喊出了“振興(xing) 中華”這個(ge) 響亮的口號,成為(wei) 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力追求的目標。
這就是說,五四運動的爆發絕不是青年的一時衝(chong) 動,而是長期以來整個(ge) 中國沉鬱頓挫的社會(hui) 情緒的集中噴發。換言之,人們(men) 被當時中國苦難境遇激發出來的滿腔悲憤,對創造合理的新社會(hui) 的強烈追求,成為(wei) 孕育後來愛國群眾(zhong) 運動的強大內(nei) 在動力。
新文化運動以徹底的反封建精神打開了思想解放的閘門
由農(nong) 業(ye) 文明邁向工業(ye) 文明,由傳(chuan) 統社會(hui) 走向現代社會(hui) ,是人類社會(hui) 的發展潮流和共同規律。但每個(ge) 國家通向現代的道路各有不同,因為(wei) 曆史賦予的機會(hui) 各式各樣甚至天壤之別。應該說,中國現代化的思考和探索起於(yu) 晚清,是在背負著沉重的曆史包袱、頂抗著列強的欺淩暴力的現實中艱難前行的。不了解這些深層的邏輯,就盲目地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評頭論足,隻能是浮光掠影、淺嚐輒止的紙上談兵。
在那個(ge) 風雨如晦的曆史場景中,愛國救亡一直是近代中國社會(hui) 的主旋律。仁人誌士們(men) 對西方霸淩的抗爭(zheng) 與(yu) 中國道路的探索,最先起於(yu) 器物層麵,既而是製度層麵,但都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本來,國人對辛亥革命建立起的民國抱有很多期許,但袁世凱以欺騙手段當上臨(lin) 時大總統後,卻大興(xing) 尊孔複古之風,為(wei) 其進一步登極做皇帝造勢。民眾(zhong) 徹底失望了,知識分子也徹底清醒了。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刊《青年雜誌》,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從(cong) 反對舊思想、舊文學、舊禮教到擁護“德先生”“賽先生”,從(cong) 《狂人日記》的絕地呐喊到“打孔家店”的集中批判,新文化運動所發之宏論振聾發聵,對塵封日久的民眾(zhong) 心態產(chan) 生巨大衝(chong) 擊。有關(guan) 國家和社會(hui) 的重要問題,第一次得到公開的探索和爭(zheng) 論,中國青年迫不及待地閱讀每期新雜誌。當時一位正在中國訪問的西方哲學家感慨道:“世上似乎沒有一個(ge) 國家的學生像中國學生這樣,一致而熱切地追求現代的和新的思想。”
這場運動雖是以往反封建運動的繼續,但其鬥爭(zheng) 的徹底性大大超過了戊戌維新和辛亥革命,掀起了追求解放、追求真理的新熱潮。許多本來不敢懷疑的問題,現在敢懷疑了;許多本來連想都不敢去想的事,現在敢去設想了。這就在相當程度上清掃了舊的基石,打開了新的閘門,為(wei) 人們(men) 接受馬克思主義(yi) 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輿論準備。新文化所倡導的民主和科學,正是封建專(zhuan) 製和迷信的對立物。這一代青年知識分子逐漸從(cong) 要求個(ge) 性解放,轉變到致力改造社會(hui) 的思想軌道之上。
無恥分贓的巴黎和會(hui) 徹底澆滅了善良中國人的最後一絲(si) 希望之火
稍有曆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索是中國在巴黎和會(hui) 上的外交失敗。這場被稱為(wei) “和會(hui) ”的國際會(hui) 議,卻是西方列強獨霸話語權、操控決(jue) 定權的道場,成為(wei) 任意欺淩弱小國家的明證。
曆時4年的世界大戰於(yu) 1918年11月結束了,勝利方是中國參加的協約國陣營。因此引發了中國民眾(zhong) 對戰後局勢及中國所處地位的欣慰與(yu) 興(xing) 奮,全國各地都舉(ju) 行了規模不等的慶祝活動,視歐戰勝利為(wei) “公理戰勝強權”的象征。此時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國會(hui) 演說時提出“十四條”意見,其中對於(yu) 一切殖民地的處置應顧全各殖民地居民的利益,大小國家都要互相保證政治自由和領土完整等。這本來是美國一向奉行“門戶開放、利益均沾”政策的再申明,卻在中國社會(hui) 引起了十分強烈的、正麵的反應。很多中國人認為(wei) ,從(cong) 此可以擺脫受列強欺淩的局麵,甚至可以與(yu) 之平起平坐了。
然而,受命參加巴黎和會(hui) 的中國代表團所提出的收回德奧在華租界及特權、撤銷《庚子條約》賦予外國在華駐兵權、取消外國在華勢力範圍、廢除“二十一條”等合理條件,都被西方列強無端拒絕了。雖然參加和會(hui) 的國家有20多個(ge) ,代表有1000多名,但一切重大問題都由美、英、法、意、日組織的“十人會(hui) 議”閉門商議決(jue) 定。說到底,巴黎和會(hui) 是大國俱樂(le) 部私下交易的秘密分贓會(hui) 議,壓根不是弱小國爭(zheng) 取自身利益的公正舞台。當中國代表團的最初提議題擱淺後,唯一的希望就是解決(jue) 山東(dong) 問題,要求德國直接向中國歸還奪去的權利,並據理力爭(zheng) 。但是,西方列強最終依然將“日本將獲有膠州租借地和中德條約所規定的全部權利”條款,列入巴黎和會(hui) 的對德和約。
事實教訓了原來對巴黎和會(hui) 抱有幻想的人。參加和會(hui) 的中國代表之一顧維均在《回憶錄》中寫(xie) 道,“以前我們(men) 也曾想過最終方案可能不會(hui) 太好,但卻不曾料到結果竟是如此之慘。”陳獨秀在《每周評論》發文論道,“巴黎的和會(hui) ,各國都重在本國的權利。什麽(me) 公理,什麽(me) 永久和平,什麽(me) 威爾遜總統十四條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
“內(nei) 懲國賊,外爭(zheng) 國權”的呐喊劃破101年前的凝重夜空
當中國社會(hui) 各界眼巴巴地期望巴黎和會(hui) 能有一個(ge) 好的結局時,卻傳(chuan) 來了“強權”竟然戰勝“公理”的“晴天霹靂”。這個(ge) 巨大的落差讓熱血青年難以忍受,憤怒終於(yu) 像火山一樣爆發了。這種長期積鬱的怒火所升騰出來的巨大威力,如果不設身處地回到曆史現場,隻坐在鋼筋水泥築成的摩天大樓裏去主觀臆想,是根本無法感受的。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10餘(yu) 所學校的3000學生,手執寫(xie) 有“還我青島”“誓死力爭(zheng) ”等的各色小旗,開始了聲勢浩大的愛國遊行。這次遊行不僅(jin) 是對帝國主義(yi) 強權的抗議、對軍(jun) 閥控製的政府軟弱無能的抗議,也是對中國國家主權的維護,對中華民族尊嚴(yan) 的維護。自6月3日起,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到上海,鬥爭(zheng) 主力由學生逐漸轉向工人。既而,在全國各主要城市形成了罷工、罷課、罷市的“三罷”高潮,抗議鬥爭(zheng) 如燎原之火,擴展到20多個(ge) 省區、100多個(ge) 城市。這種局麵在中國曆史上不曾出現過。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所指出的,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ju) 起愛國主義(yi) 的偉(wei) 大旗幟,以全民族的行動激發了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偉(wei) 大覺醒,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鬥的偉(wei) 大傳(chuan) 統。
五四運動的標誌性口號是“內(nei) 懲國賊,外爭(zheng) 國權”,鬥爭(zheng) 矛頭直指中國人民的兩(liang) 大敵人。這一時期的知識分子群體(ti) 已經認識到,“帝國主義(yi) 和封建勢力是我們(men) 國家民族的死敵”。愛國救亡運動推動著民族意識和自我意識持續高漲,助力新文化從(cong) 民主、科學的視野猛烈批判封建舊禮教、舊文化。自五四運動開始,反帝與(yu) 反封建,愛國與(yu) 民主,始終是相伴而行,貫穿於(yu)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中國人民革命鬥爭(zheng) 的全過程。
五四運動對全民族的巨大影響遠遠超出了所有發起者和參與(yu) 者的預想
曆史事件隻能在具體(ti) 的曆史場景中發生,其影響也隻能根據曆史發展的主流趨勢去分析。任何罔顧事實的評價(jia) ,都是蒼白無力的。曆史經驗早已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從(cong) 來沒有什麽(me) 救世主,真正改變一個(ge) 民族命運的,是這個(ge) 民族自身的內(nei) 生動力,而不是其他。
俗話說,大浪淘沙,烈火煉金。五四運動這樣一場暴風驟雨般的愛國群眾(zhong) 運動,發揮著曆史選擇器的過濾功能。原來堅持資產(chan) 階級個(ge) 人主義(yi) 觀點的人們(men) ,在運動的高潮中漸次退出鬥爭(zheng) 。在鬥爭(zheng) 中最堅決(jue) 、能夠起領導作用的,是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yi) 的先進群體(ti) 。經過五四運動,介紹、研究、宣傳(chuan) 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不可抗拒的潮流。可以說,五四運動促使中國近代以來的現代化探索發生根本性逆轉,先進分子在多重比較中最終選擇了社會(hui) 主義(yi) 方向。
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與(yu) 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chan) 物,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創建是五四運動最偉(wei) 大的成果,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鬥爭(zheng) 之所以屢遭挫折,最重要的一個(ge) 原因,就是沒有一個(ge) 先進的堅強的政黨(dang) 作為(wei) 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誕生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局麵。從(cong) 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
五四運動的偉(wei) 大意義(yi) 還在於(yu) 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國際地位不斷下滑、國家權利不斷喪(sang) 失的趨勢,開始了國際地位緩慢回升、國家權利逐漸收複的過程。盡管這一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但曆史大趨勢已不可逆轉。從(cong) 五四運動前80年的鴉片戰爭(zheng) 算起,中國抗擊列強侵略的鬥爭(zheng) 總是一敗再敗。反觀五四運動之後,從(cong) 抗日戰爭(zheng) 到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國人民在付出巨大代價(jia) 之後,終於(yu) 贏得了最後的勝利,“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dong) 方一個(ge) 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ge) 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曆史是一個(ge) 發展過程,不會(hui) 停滯,也沒有終點。任何事件都是曆史特定階段中出現的一種現象,它一旦形成,就永遠無法改變。無視曆史真相隻能說明無知,歪曲曆史事實終將成為(wei) 笑柄。奉勸那些別有用心的國際政客,收起那套斷章取義(yi) 、以偏概全的把戲,別拿自家的劇本來講述別人的故事,這種罔評曆史的無聊、無恥之事,不僅(jin) 與(yu) 曆史通識極不相稱,也與(yu) 現代文明法則大相徑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