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阻截汙水的315個小時

李玲玉 發布時間:2020-05-21 09:13: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3月28日13時40分許,黑龍江省伊春鹿鳴礦業(ye)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鹿鳴礦業(ye) )尾礦庫4號溢流井發生傾(qing) 斜,253萬(wan) 立方米尾礦砂奔流而出,迅速湧進鬆花江二級支流依吉密河。

  3月29日19時,汙水團沿河快速下泄,衝(chong) 破8道應急攔截壩,形勢一度危急。

  4月5日22時,氣溫驟降,應急控汙工程效率斷崖式下跌,形勢再度危急。

  4月11日3時,蘭(lan) 西橋應急“斬汙龍”,呼蘭(lan) 河重現一江清水。

  這是我國近20年來尾礦泄漏量最大、對水生態影響最大、應急處置難度最大、後期生態環境治理修複任務異常艱巨和國內(nei) 外潛在社會(hui) 影響比較大的突發環境事件。

  兵貴神速,第一時間做出響應

  3月29日淩晨0:57,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與(yu) 事故調查中心的突發事件會(hui) 商群裏彈出一條信息:黑龍江省伊春鹿鳴礦業(ye) 有限公司尾礦庫4號溢流井發生傾(qing) 斜,擋板開裂,尾礦砂泄漏。

  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敏銳地意識到,鉬礦尾礦砂泄漏可能會(hui) 造成次生環境事件,立刻上報。

  生態環境部迅速行動,時任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第一時間作出批示,啟動應急響應程序。生態環境部黨(dang) 組書(shu) 記孫金龍、部長黃潤秋對事故處置工作高度重視,多次作出批示。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率領工作組緊急趕赴事發現場,指導做好環境應急工作。

  與(yu) 此同時,部應急辦同誌們(men) 開始持續調度一線情況,谘詢專(zhuan) 家。

  “如果仍處於(yu) 冰封期,整體(ti) 情形就相對容易控製了,不會(hui) 下泄太遠。”

  “依吉密河目前已經部分開化。”

  “從(cong) 現場照片看,泄漏量很大。”

  在群裏,專(zhuan) 家們(men) 做出初步判斷。每一句話,都讓人心裏一沉:情況可能十分嚴(yan) 重。

  但這些都是依據資料和照片做出的判斷,眼下最急需的,是現場第一手情況,部應急辦一邊繼續與(yu) 當地保持聯係,一邊協調生態環境部鬆遼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鬆遼局)。

  環境險情就是命令,鬆遼局忙碌起來。淩晨3:44,副局長孫振世帶領應急先遣小組緊急出發,從(cong) 吉林省長春市驅車奔赴數百公裏外的事故現場。隨後,鬆遼局監測與(yu) 科研中心成立監測組,隨移動實驗室前往一線。

  曆時8個(ge) 多小時,鬆遼局先遣小組到達伊春市。途中,他們(men) 觀察到,事發地下遊17-18公裏左右河道裏可以明顯看到汙染物,尾礦庫下遊兩(liang) 公裏左右,泥水混合物流量較大。

  “事故點下遊70公裏內(nei) 已修築6道攔截壩。”挖掘機挖鬥剜起滿滿一鬥土,添到壩上,挖鬥又砸向地麵,將土壓實。可是泥水濁流又急又猛,剛築起的壩體(ti) 很快就被水撕開一道口子,泥水裹挾著土方,奔向下遊。

  鬆遼局局長陳明緊急調度,組織分析下遊敏感點,並緊急聯係水利部門,協調相關(guan) 水文數據。

  中午時分,鬆遼局先遣小組趕到鹿鳴礦業(ye) ,馬不停蹄核實情況。“預計汙染團自泄漏點到達呼蘭(lan) 河入鬆花江口約361.2小時。”調水文數據,測河長距離,察現場情況,陳明指導工作人員迅速做出預測。

  鹿鳴礦業(ye) 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從(cong) 地勢來看,鹿鳴礦業(ye) 位於(yu) 伊春鐵力市鹿鳴林場群山之中,居高臨(lin) 下,尾礦砂泄漏後迅速往低處蔓延。

  尾礦庫下遊3公裏後就是依吉密河。依吉密河是鬆花江的二級支流,汙水進入依吉密河,93公裏後就將進入呼蘭(lan) 河,沿呼蘭(lan) 河而下295公裏就將到鬆花江。

  根據測算,如果事件汙水得不到有效控製和處置,呼蘭(lan) 河入鬆花江的鉬濃度最高超標將達11倍。形勢緊急,時間有限,必須緊急行動、多管齊下,開展截汙治汙,築壩與(yu) 投藥雙管齊下,才有可能有效控製事件汙染。

  泄漏點還沒有堵住,“水量每秒在3-5立方米,水量較大。當地政府在事故地下遊築了8道攔河壩,但未能成功攔截汙水團下泄,目前汙染團前鋒已越過第8道壩。”鬆遼局及時傳(chuan) 來了前方的最新消息。

  爭(zheng) 分奪秒製定方案,科學精準控製汙染

  3月29日深夜,生態環境部工作組趕到伊春,迅速開展工作。

  “到達後第一時間就去現場查看泄漏點封堵情況,3月30日淩晨1點開會(hui) 至5點半,早上7點又開始了第二天的工作。”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專(zhuan) 家組組長、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永會(hui) 是跟隨翟青到達現場的第一批專(zhuan) 家之一。

  淩晨,會(hui) 議室裏燈火通明,生態環境部工作組與(yu) 黑龍江省應急指揮部聯合召開第一次現場應急調度會(hui) 。會(hui) 上,翟青明確提出“不讓超標汙水進入鬆花江”的應急工作目標。

  目標已經確定,形勢仍然嚴(yan) 峻,一場與(yu) 時間賽跑、與(yu) 下泄汙泥濁水較量的鬥爭(zheng) 在依吉密河、呼蘭(lan) 河流域全麵展開。盡可能阻止汙染下泄造成更大範圍、更長河段的汙染,最緊要的任務就是將汙染物最大限度攔截在依吉密河上。

  依吉密河邊運來石料,工作組與(yu) 指揮部一起現場指導築壩,防止壩體(ti) 再度被衝(chong) 毀。同時,專(zhuan) 家組緊急研究,探尋控汙淨水工藝路線,製定應急處置技術方案。

  “泄漏量大、要求高,特征汙染物鉬最高超標近80倍,需要多級控汙削峰,應急處置難度極大。”宋永會(hui) 說。

  正值黑龍江省疫情防控緊要階段,下遊呼蘭(lan) 河沿線50萬(wan) 畝(mu) 稻田即將引水泡田,應急處置“窗口期”非常短暫;應急處置必須泥水共治,實現水達標、河變清,工作組肩上的壓力是巨大的。

  因此前有甘肅隴南銻汙染、河南欒川鉬汙染等多個(ge) 尾礦庫泄漏事件處置的成功經驗,依靠前期的技術儲(chu) 備,專(zhuan) 家確定了絮凝沉澱控汙淨水工藝。“本次事件選礦工藝跟欒川還不完全一樣,加上冰水混合溫度極低,還得通過現場試驗重新優(you) 化工藝及藥量,藥劑必須符合幾個(ge) 要求,不會(hui) 造成二次汙染、效果明顯、容易獲得、成本較低。”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應急研究中心主任虢清偉(wei) 說。

  實驗室試驗後,還要現場試驗,在依吉密河鐵力農(nong) 場河邊,專(zhuan) 家們(men) 取出實驗室證明有效的聚合氯化鋁藥劑溶液,用移液槍添加到剛從(cong) 河裏取出的灰色汙水中,蓋上瓶蓋晃動,觀察絮凝效果。

  然而,渾濁的河水幾乎沒有變化,汙染物遲遲沒有形成絮凝。這意味著,常規絮凝工藝效果不佳。

  “如果決(jue) 策失誤,技術路線不奏效或者效率低,不僅(jin) 浪費大量人力物力,更將延誤應急處置時機,付出沉重的時間和機會(hui) 成本。”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應急研究中心環境風險防控與(yu) 應急室主任陳思莉說。

  看著顏色灰暗的依吉密河,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應急研究中心工程師張政科眉頭緊鎖。試驗,再試驗,專(zhuan) 家們(men) 夜以繼日攻關(guan) 試驗,連夜開發出聚丙烯酰胺(PAM)加聚合硫酸鐵治汙工藝,又經過反複驗證,確定了最佳投藥量,為(wei) 精準控汙治汙提供依據。

  為(wei) 了確保應急處理工藝路線科學合理,翟青深入鹿鳴礦業(ye) 開展尾礦漿製漿工藝調研,發現絮凝沉澱正是企業(ye) 選礦尾水處理的有效工藝,與(yu) 專(zhuan) 家試驗提出的工藝不謀而合。

  確定應急處理工藝路線的同時,依吉密河上3道投藥壩工程正在建設。但工程建設條件並不理想,洪峰洶湧而來,一小時內(nei) 水位上漲了至少25厘米。

  洪峰到來前加緊作業(ye) ,水位下降後加班加點,而洪峰期間人員撤出。“水量大,水位迅速抬升,很危險。雖然是應急處置,也要保證人員安全。”生態環境部應急與(yu) 事故調查中心應急值守處處長陳明說。

  石壩建成後,在專(zhuan) 家的指導下,當地工程人員在壩上架起投藥管線。按照設計,流經的汙水被當頭淋上藥劑,跌到下遊激起層層浪花,利用高度落差,汙水和藥劑可以自然混勻,促進汙染物形成絮凝,逐漸沉降。

  一車液體(ti) 藥劑40分鍾投完,投藥管線至少需要6根,溶藥池中需要配製的聚合硫酸鐵溶液濃度為(wei) 0.5%……為(wei) 了保證效果,專(zhuan) 家用精準的測算為(wei) 投藥提供指導。

  得益於(yu) 依吉密河上的3道壩,依吉密河到呼蘭(lan) 河的汙染物傳(chuan) 輸途徑被截斷,“控汙於(yu) 依吉密河”的戰略目標初見成效,“大股敵人”被阻截在依吉密河上。在此期間,尾礦庫溢流口也完成封堵,汙染源頭被切斷。依吉密河應急戰場的形勢漸漸化被動為(wei) 主動。

  但是,事故發生之初的那股汙染團逃過了應急控汙防線,已經進入呼蘭(lan) 河,正在向著鬆花江奔湧而去。

  應急監測爭(zheng) 取主動,“跑到汙染團前頭”

  通過實地勘察,結合數據分析,工作組與(yu) 指揮部充分聽取專(zhuan) 家的建議,提出“兩(liang) 個(ge) 戰場”作戰的應急處置方案,在依吉密河上築壩投藥,實施汙染控製工程,減少汙染物向下遊遷移;在呼蘭(lan) 河上實施清潔淨化工程,巧妙利用閘壩和橋梁,進一步投藥處置、淨化河水,以實現應急工作目標。

  兩(liang) 個(ge) 戰場上,科學精準的決(jue) 策背後,是應急監測的有力支撐。

  事故發生當晚,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對事故發生地開展應急監測,3月29日淩晨1時出具監測結果,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但應急處置現場形勢瞬息萬(wan) 變,僅(jin) 監測事故發生地並不夠。工作組到達伊春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肖建軍(jun) 立刻對接當地,指導地方製定周密的應急監測方案。

  “應急監測既要確保數據準確,又要確保數據快速、及時。”肖建軍(jun) 說。

  速度和準確性貌似一對天生的矛盾,為(wei) 了做到又快又準,肖建軍(jun) 提出了“自動在線和手工監測相結合,快速便攜監測和實驗室檢測相結合,無人機觀測和地麵驗證相結合”的辦法,現場快速檢測數據展示汙染趨勢,實驗室精確檢測數據支撐決(jue) 策。

  除了13個(ge) 關(guan) 鍵節點上必須設置監測斷麵,為(wei) 準確及時了解汙染帶的位置、長度、濃度水平和移動速度,工作組又新增了加密監測點位,可這意味著需要大量采樣和分析測試人員。

  加密監測點位每10公裏就有一個(ge) ,必須按照經緯度確定的位置采樣;一小時采一次樣,樣品數量多工作量巨大。“有的點位沒有橋,就用無人船到中泓線采樣,有的點位沒有路,隻能徒步跋涉到采樣點,像19號點位,單程要走40分鍾。白天采樣還好一些,夜裏采樣難度更大。”肖建軍(jun) 清楚,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員和設備投入。

  監測力量是否到位,成為(wei) 應急處置工作能否精準開展的關(guan) 鍵,肖建軍(jun) 立刻提出調集力量支援,黑龍江全省環境監測精銳前線集結,投身應急監測。為(wei) 了進一步充實力量,肖建軍(jun) 還逐一打電話協調社會(hui) 化檢測機構增援。

  “得知消息後,我們(men) 從(cong) 黑龍江分公司就近派出14名業(ye) 務骨幹,當晚就帶著8輛采樣車、一台ICP大型實驗儀(yi) 器和配套設備出發了。”譜尼測試集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環境事業(ye) 部副總經理宋敬寧說。

  7家社會(hui) 化檢測機構,27台車輛、22台套設備和84名采樣分析人員,沒有人談價(jia) 錢,沒有人講條件,自帶幹糧前往支援應急監測。

  “為(wei) 環境安全出一份力,是我們(men) 的社會(hui) 責任。”宋敬寧說。

  “這是轉隸後首次參與(yu) 應急監測工作,我們(men) 8個(ge) 人參與(yu) 現場整體(ti) 應急監測,24小時壓茬上崗。”深夜,寒風中,鬆遼局監測與(yu) 科研中心的監測人員仍然堅守在一線。

  單個(ge) 的數據隻是孤島,“必須進行深度挖掘,讓數據‘說話’。”肖建軍(jun) 說,1.5萬(wan) 餘(yu) 個(ge) 監測數據變成1126張圖片、39期分析報告,幫助專(zhuan) 家從(cong) 中解讀汙染團位置、濃度等信息,預測汙染形勢的變化。

  從(cong) 跟著汙染團跑,到等在汙染團前頭,應急監測為(wei) 科學決(jue) 策、精準施策、贏得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

  精準開出藥方,藥劑開源節流

  依吉密河上,3號控汙壩開始投藥時,呼蘭(lan) 河上的汙染帶已長達160公裏。應急工作依托3道已有水閘作為(wei) 投藥點,提前開展投藥準備工作。

  依吉密河的經驗證明,投藥工藝路線是正確的,但呼蘭(lan) 河的情況更加複雜。

  汙水從(cong) 流量較小的依吉密河進入呼蘭(lan) 河,就像把一杯高濃度汙水倒進一盆清水裏,雖然濃度略有降低,但是需要處置的汙水量數倍增加,藥劑需求量也隨之增加。

  呼蘭(lan) 河上,如何精準投藥,把藥劑用在削峰淨水工程的刀刃上,成為(wei) 專(zhuan) 家組麵臨(lin) 的一道必答題。

  準確研判汙染團遷移態勢是第一步。

  “汙水晝夜不停地流動著,形勢隨時都在變化。”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應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大偉(wei) 說。

  通過分析監測數據,工作組不斷給汙染團“畫像”,在汙染帶中定位高峰汙染團,製定每小時投藥方案,指導現場投藥。“需要精準地尋求平衡,既要保證給汙水‘吃夠藥’,又要避免浪費藥劑。”黃大偉(wei) 說。

  “具體(ti) 點位的投藥量需要綜合考慮汙水流速、流量、汙染物濃度等多方麵因素。”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應急研究中心工程師胡立才說。

  工作組還區分使用藥劑,做出精準安排。

  “把更好用、更關(guan) 鍵的藥劑留在要緊的時刻。”胡立才說,“高峰團到達的時候,瞬時投藥需求高,保證投藥量壓力很大,平時用粉劑配製溶液用,省出能直接投加的液體(ti) 藥劑,留在‘匪首’出現的時候發揮最大的作用。”

  結合河流實際情況,專(zhuan) 家也在持續優(you) 化投藥方案。連續兩(liang) 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宋玉棟駐守在河灘邊,開展河水接近0℃條件下的投藥量優(you) 化試驗,製定3號投藥壩降低藥劑濃度和藥液投加量的操作方案,也為(wei) 下遊投藥積累了經驗。

  “精打細算,是為(wei) 了用最小的成本代價(jia) ,獲得最好的處置效果。”宋玉棟眼圈烏(wu) 青,胡茬淩亂(luan) ,但他的聲音難掩興(xing) 奮。

  但僅(jin) “節流”是不夠的。汙水處置量巨大,多點同時投藥,黑龍江省本地藥劑庫存有限,無法滿足需求,“開源”勢在必行。

  “抓緊時間統計全國聚合硫酸鐵庫存和產(chan) 能分布情況。”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與(yu) 事故調查中心副主任齊燕紅立刻聯係後方工作組,在全國應急物資信息庫和網絡平台上搜集相關(guan) 企業(ye) 信息,交通方便、存貨量大的河南、山東(dong) 、遼寧等地進入工作組視野。

  兩(liang) 個(ge) 小時內(nei) ,山東(dong) 省完成了聚合硫酸鐵生產(chan) 企業(ye) 核實工作。“7家相關(guan) 企業(ye) 表示有生產(chan) 基地和庫存,實際現場核實發現,其中4家是經銷商,另外3家是生產(chan) 企業(ye) ,分別在淄博市、濱州市和德州市,日產(chan) 能共計200噸。”山東(dong) 省生態環境廳應急與(yu) 輿情處處長徐本亮回複。

  3市的生態環境部門派專(zhuan) 人到企業(ye) 協調,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困難,實現滿負荷生產(chan) ,及時裝車發貨。當晚,兩(liang) 輛滿載藥劑的大貨車從(cong) 山東(dong) 出發,奔向黑龍江。

  隨後5天裏,源源不斷的藥劑運輸車直奔前線。

  每輛車出發時,車輛照片、聯係人、電話、車牌號等信息都會(hui) 同步發送到部環境應急與(yu) 事故調查中心。應急值守處已經成為(wei) 後方綜合協調的重要堡壘,而徹夜協調,也成為(wei) 應急值守處國鵬和楊嵐的日常。

  “一線人力物力緊張,需求又急迫,有時候一輛車上的藥劑要卸到不同的投藥點,必須精準調度,保證投藥點的藥劑供應。”徐本亮說。

  “全國一盤棋的意識,激發出了強大力量。”齊燕紅說。

  應對多重不利因素,背水一戰

  4月6日淩晨5點,呼蘭(lan) 河雙河渠首斷麵率先達標,這裏是依吉密河匯入呼蘭(lan) 河處。

  這代表著依吉密河進入呼蘭(lan) 河的水已經實現達標,工作組所有人為(wei) 之一振,開始將重點轉向呼蘭(lan) 河上的汙染團。按照預測,汙染團經過呼蘭(lan) 河的3道閘投藥處置後,在3號閘處即可降到較低濃度,形勢較為(wei) 樂(le) 觀。

  然而,夜間氣溫驟降,風雪交加,氣溫低至零下6度。

  應急處置工程現場,天冷,水急。“給錢也不願意幹,太受罪。”有的工人積極性也被寒風一點一點抽走。

  雪上加霜的是,聚合硫酸鐵藥劑的汙染物去除率從(cong) 50%以上斷崖式下跌至不足10%,3號閘穩定達標的計劃被打亂(luan) 。不利的氣象水文條件給應急處置工作帶來極大困難,汙染峰團正在沿河向下遊“逃竄”,形勢逼人。

  迅速應對,工作組和指揮部立刻調整方案,啟動綏望橋應急投藥點,阻擊下泄的汙染團。

  來不及用藥劑幹粉配製溶液,就調來現有的液體(ti) 藥劑;沒有可用的管路,就臨(lin) 時召集施工人員布設;液體(ti) 藥劑有限,就連夜組織開挖溶藥池,快速現場溶藥……剛剛完成1號閘投藥指導任務,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魏健緊急增援綏望橋。

  “應急處置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難,因為(wei) 隨時可能遭遇突發情況,還要和時間賽跑。”魏健說。

  應急決(jue) 策、迅速行動、眾(zhong) 誌成城,6小時後,綏望橋投藥點建成投入運行,在超標汙染團到達前築起一道屏障。

  深夜的綏望橋,從(cong) 來沒有如此熱鬧過。投藥現場燈火通明,挖掘機、推土機發出的轟鳴聲不絕於(yu) 耳,水泵嗡嗡地把藥劑泵入河中,風吹著雪花撞到人的臉上,男子漢胡須上結出了冰淩,又被呼出的熱氣融化。

  突然,現場陷入一片黑暗。“停電了。”有人喊道。

  原來,河灘上沒有電力,施工人員緊急接通了農(nong) 用電,但由於(yu) 用電負荷太大,水泵啟動後不久,跳閘斷電了,而現場附近沒有其他可用電源。

  4個(ge) 小時後,投藥恢複。綏望橋彌補了低溫造成的影響,對汙染物削峰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電力搶修期間,部分汙染團“逃過”了綏望橋向呼蘭(lan) 河下遊奔去,步步逼近鬆花江。

  “啟動蘭(lan) 西老橋投藥點。”工作組和指揮部當即決(jue) 定。此前,由於(yu) 低溫導致削汙效率降低,工作組已經提前實地考察了蘭(lan) 西老橋,作為(wei) 備用投藥點。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背水一戰”。

  蘭(lan) 西老橋距離鬆花江僅(jin) 70公裏,而下遊已經沒有條件合適的備用投藥點了。這一戰,必須成功。

  “每個(ge) 環節反複查看,投藥過程多次演練,確保萬(wan) 無一失。”陳思莉是跟隨翟青徹夜駐守現場的專(zhuan) 家之一。回憶起蘭(lan) 西投藥點的工作進程,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殫精竭慮。

  除了較真現場的技術細節,工作組還要精準預測汙染態勢。

  “今天淩晨4點預警點位超標,超標汙染帶長度為(wei) 10公裏,預計今晚11點到達投藥點,通過時間12小時,高峰團長度約為(wei) 6公裏。經過反複測算,計劃下午6點開始投藥。”4月9日上午的例行會(hui) 商會(hui) 議上,陳思莉說。

  下午6點,蘭(lan) 西投藥點順利投藥。而監測數據顯示,從(cong) 6點開始,蘭(lan) 西橋上遊來水汙染物濃度持續攀升,專(zhuan) 家預測的投藥時間十分精準。

  經過幾個(ge) 晝夜連續奮戰,4月11日淩晨3時的監測數據顯示,尾礦庫泄漏的特征汙染物鉬已得到有效控製,呼蘭(lan) 河鉬濃度全線達標,實現了“不讓超標汙水進入鬆花江”的應急處置工作目標。

  “應急處置成效顯著,非常感謝生態環境部工作組。”黑龍江省副省長徐建國說。

  蘭(lan) 西橋的風依舊凜冽,但每個(ge) 人臉上都是欣喜。驚心動魄的14天裏,生態環保鐵軍(jun) 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在應急處置工作一線,共同書(shu) 寫(xie) 了曆史。

  他們(men) 的成果,也得到了百姓的認可。“原來聽說泄漏事故中白花花的泥漿往下湧,很擔心,現在治理後的水這麽(me) 清,還有啥不放心的。”楊女士家住呼蘭(lan) 河畔蘭(lan) 西橋邊,吃過午飯,她帶著4歲的孩子來到河灘玩耍。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