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中國綠色米都”:高科技打造“中國飯碗”

薑輝 發布時間:2020-06-17 11:1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國綠色米都”:“全程智能化”種地 高科技打造“中國飯碗”

  中新網佳木斯6月17日電(薑輝)“200個(ge) 監測點、20個(ge) 小型氣象站、20套地下水位監測裝置等設備,覆蓋122萬(wan) 畝(mu) 耕地,可以自動提取農(nong) 作物生長環境的各項要素信息,最終達到‘全程智能化’耕種的目標”。日前,“走向我們(men) 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采訪黑龍江報道組來到“中國綠色米都”北大荒農(nong) 墾集團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nong) 場副場長韓天甲介紹了“中國飯碗”裏蘊含的高科技。

  北大荒農(nong) 墾集團公司建三江分公司,地處烏(wu) 蘇裏江、鬆花江、黑龍江衝(chong) 積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轄區總麵積1.24萬(wan) 平方公裏,耕地麵積1141萬(wan) 畝(mu) ,經過60年的開發建設,該公司擁有各類農(nong) 機具38.3萬(wan) 台件,綜合機械化率99.2%,已具備年糧食總產(chan) 量137億(yi) 斤以上生產(chan) 能力,糧食產(chan) 量占黑龍江省1/9,粳稻總產(chan) 量占黑龍江省1/3、中國1/12,成為(wei) 中國最重要的優(you) 質商品糧戰略基地,中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chan) 基地。2019年,該公司糧食總播種麵積1123萬(wan) 畝(mu) ,總產(chan) 量達到551萬(wan) 噸。

  “大屏幕的這個(ge) 畫麵,就是農(nong) 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大數據的應用界麵,可以分為(wei) 自然環境、生產(chan) 種植、資源資產(chan) 、業(ye) 務管理四個(ge) 方麵”。在七星農(nong) 場農(nong) 業(ye) 物聯網綜合服務信息化平台前,韓天甲介紹說,通過各種方式收集農(nong) 業(ye) 大數據、管理大數據和應用大數據,該平台能全麵反映農(nong) 場農(nong) 業(ye) 智能化和信息化工作。“通過對農(nong) 業(ye) 大數據的分析,找出作物生長的規律,再通過智能農(nong) 機裝備,逐步實現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智能化。同時借助物聯網平台的大數據,打造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係統,再通過水稻供應鏈的載體(ti) 作用,來塑造水稻產(chan) 品的品牌化”。

  韓天甲告訴記者,始建於(yu) 1956年的七星農(nong) 場現有耕地麵積122萬(wan) 畝(mu) ,其中水田105萬(wan) 畝(mu) ,是北大荒農(nong) 墾集團公司建三江分公司水稻種植麵積最大的農(nong) 場。通過打造種植、倉(cang) 儲(chu) 、物流、加工、銷售“五大聯盟”,七星農(nong) 場水稻生產(chan) 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可追溯,每畝(mu) 種地成本平均節省200元,大米銷售價(jia) 格平均一斤可以多賣一角錢。

  在七星農(nong) 場智能農(nong) 機科創基地無人農(nong) 機作業(ye) 試驗田裏,技術人員輕點屏幕發出指令,兩(liang) 台無人駕駛插秧機和一台攪漿機就按照規劃路線開始自動插秧、打漿,全程沒有人工幹預。

  據七星農(nong) 場農(nong) 機中心主任孟慶民介紹,今年,七星農(nong) 場聯合29家企事業(ye) 單位、科研機構和高校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全程智能化技術創新和應用示範,並在萬(wan) 畝(mu) 大地號內(nei) 實施了2000畝(mu) 無人化農(nong) 場建設項目。截至目前,七星農(nong) 場已擁有各類無人化作業(ye) 機械20餘(yu) 台套,並在過去隻能走AB線的農(nong) 機導航係統上,增加了智能控製套件,實現了機械自助啟停、油門自動控製、農(nong) 具自動操作、感知環境、規劃路徑、自動避障等功能。“我們(men) 將持續開展農(nong) 機技術更新與(yu) 測試工作,使無人化農(nong) 場示範田在植保、收獲、旋耕整地等各階段全部實現無人化操作,真正構建出以物聯網大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技術為(wei) 核心的‘農(nong) 業(ye) 大腦’,全力推動水稻生產(chan) 全程智能化管控服務進程”。(完)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