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河南下撥逾百億元補助資金 用於低保、臨時救助等

闞力 發布時間:2020-06-22 19:5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鄭州6月22日電 (闞力)2020年河南省加大民生保障資金投入,下撥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補助資金109.7億(yi) 元,統籌用於(yu) 低保、特困、臨(lin) 時救助、孤兒(er) 基本生活保障以及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比2019年增加近10億(yi) 元。

  河南省政府新聞辦22日召開“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新聞發布會(hui) ,通報上述數據時稱,該省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的任務艱巨,民政部門常年救助的對象超900萬(wan) 人。

  通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民生保障工作“以保促穩”,“穩”字當先,用心用情守護好民政服務對象的生命安全,切實守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疫情發生前,河南省提前撥付了77.1億(yi) 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補助資金;疫情發生後,該省又爭(zheng) 取中央和省級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補助資金32.6億(yi) 元,聯合河南省財政廳按要求及時下撥。

  在提高救助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方麵,河南省將農(nong) 村低保標準由年人均3860元提高到4260元,增幅10.4%;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標準由520元提高到570元,增幅9.6%;城鄉(xiang) 低保補助水平各增加12元,分別達到286元、178元,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吃穿兩(liang) 不愁”目標。

  此外,該省還全麵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ang) 政策,分散供養(yang) 特困人員得到妥善照料,集中供養(yang) 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於(yu) 低保標準的1.3倍,達到年人均5538元,有效保障特困人員基本生活。

  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參照“單人戶”直接納入低保,創新性地做到了“戶保”與(yu) “人保”的有機結合。

  對基本生活受疫情影響陷入困境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困難群眾(zhong) ,通過發放臨(lin) 時救助先行予以保障,確保社會(hui) 救助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今年第一季度,河南省農(nong) 村低保人數達到276萬(wan) 人,占農(nong) 村總人口的3.7%,農(nong) 村低保的保障麵進一步擴大,較去年同期增加17萬(wan) 人。全省新增農(nong) 村低保對象8.5萬(wan) 人,動態管理退出5.5萬(wan) 人,較好實現“動態管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目前,河南省剩餘(yu) 35.3萬(wan) 未脫貧人口中,低保、特困人員32.4萬(wan) ,占比92%,社會(hui) 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

  今年一季度,河南省共發放臨(lin) 時救助資金6000萬(wan) 元,救助困難群眾(zhong) 9萬(wan) 人次。對特別重大的急難型救助采取“一事一議”給予救助,讓臨(lin) 時救助實現“零等待”。

  同時,將孤兒(er) 和事實無人撫養(yang) 兒(er) 童納入3-6月階段性發放範圍,增發一倍臨(lin) 時價(jia) 格補貼。目前已發放臨(lin) 時價(jia) 格補貼5.6億(yi) 元,惠及困難群眾(zhong) 1294萬(wan) 人次,有效緩解疫情對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造成的影響。

  今年以來,河南省已發放80歲以上高齡津貼5.7億(yi) 元。累計投入3.4億(yi) 元,實施敬老院安全、清潔、溫暖、文化、醫療康複“五大工程”,3年內(nei) 河南省所有縣將建成1所以上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為(wei) 主的縣級供養(yang) 服務機構,確保有意願集中供養(yang) 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都能入住。

  不僅(jin) 如此,河南省對特殊困難群體(ti) “應扶盡扶”。為(wei) 1.8萬(wan) 名孤兒(er) 按時足額發放基本生活費,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1.2萬(wan) 人次。今年前5個(ge) 月,河南省發放殘疾人“兩(liang) 項補貼”6.2億(yi) 元,90萬(wan) 困難殘疾人享受了生活補貼,117萬(wan) 重度殘疾人享受了護理補貼。

  在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貧困重點縣、大別山革命老區和黃河灘區等地區的傾(qing) 斜支持力度方麵,下撥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補助資金44.8億(yi) 元,對20個(ge) 脫貧攻堅重點縣傾(qing) 斜1.5億(yi) 元,有力地保障貧困地區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完)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