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退耕還林還草20年來成林麵積占全球增綠麵積4%以上
中新網6月30日電 據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網站消息,6月30日,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發布《中國退耕還林還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書(shu) 。白皮書(shu) 顯示,20年來中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15億(yi) 畝(mu) ,成林麵積占全球同期增綠麵積的4%以上。按照2016年現價(jia) 評估,全國退耕還林當年產(chan) 生的生態效益總價(jia) 值量為(wei) 1.38萬(wan) 億(yi) 元,成為(wei)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史上的標誌性工程。
據介紹,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涉及全國25個(ge) 省區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的2435個(ge) 縣(含縣級單位)。20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5174億(yi) 元,完成造林麵積占同期全國林業(ye) 重點生態工程造林總麵積的40.5%,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4個(ge) 多百分點,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白皮書(shu) 顯示,20年來退耕還林還草為(wei) 農(nong) 民增收和精準扶貧作出獨特貢獻。工程建設過程中,在政策直補農(nong) 戶的同時,各地通過機製創新和模式推廣,培育了優(you) 勢資源,發展了特色產(chan) 業(ye) ,有力推動了農(nong) 民增收和精準脫貧。全國4100萬(wan) 農(nong) 戶參與(yu)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1.58億(yi) 農(nong) 民直接受益,截至2019年退耕農(nong) 戶戶均累計獲得國家補助資金9000多元,2007至2016年退耕農(nong) 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4.7%,比全國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水平高1.8個(ge) 百分點。
2016至2019年,全國共安排貧困地區退耕還林還草任務3923萬(wan) 畝(mu) ,占4年總任務的75.6%。據監測,截至2017年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覆蓋率達31.2%,其中西部地區一部分縣超過50%,工程扶貧作用顯著,一些地區真正實現了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
工程建設經過20年的實踐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規和管理體(ti) 係。據白皮書(shu) 介紹,國務院專(zhuan) 門頒布《退耕還林條例》、印發5個(ge) 文件,有關(guan) 部門製定出台一係列辦法規定,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政策製度體(ti) 係。在管理方麵,大力推行目標、任務、資金、責任“四到省”,並將退耕農(nong) 戶作為(wei) 工程建設的基本單元和主體(ti) ,成為(wei) 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實施管理的特色和亮點。
退耕還林工程對進度、質量、工期和資金使用等進行全過程監管,並加大各類成功機製、治理模式及產(chan) 業(ye) 發展典型的宣傳(chuan) 推廣,為(wei) 激發各地創新活力、示範引導退耕還林實踐提供了強力支撐。此外,還通過分級驗收、公示兌(dui) 現,建檔立卡、登記確權,全麵監測、科學報賬等一係列有效措施,使技術手段逐步升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和退耕農(nong) 戶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白皮書(shu) 指出,目前工程建設還麵臨(lin) 著擴大退耕任務落地困難,補助、補償(chang) 政策有待完善,鞏固成果長效機製仍需健全等問題。下一步將緊扣《全國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總體(ti) 規劃(2021—2035)》等國家戰略,統籌規劃生產(chan) 、生活、生態空間,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堅持應退盡退,穩步擴大規模,全麵提升效益,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加綠水青山等優(you) 質產(chan) 品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li) 中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據介紹,白皮書(shu) 是真實記錄中國退耕還林還草發展曆程的重要文獻,全書(shu) 約1.6萬(wan) 字,分為(wei) 6個(ge) 部分,分別是啟動背景、發展曆程、政策法規、實施管理、建設成效和未來展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