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德國專家認為中國經濟韌性十足好於預期

謝 飛 發布時間:2020-06-30 13:53: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德國專(zhuan) 家認為(wei) 中國經濟韌性十足好於(yu) 預期

  近期,德國經濟領域相關(guan) 專(zhuan) 家對中國經濟表現作出解讀,認為(wei) 中國經濟形勢正在好轉,對德國和世界都意義(yi) 重大。疫情之下中國政府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措施為(wei) 經濟紓困,不僅(jin) 將提振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也將產(chan) 生積極意義(yi) 。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影,中國在采取有力措施控製疫情後率先複工複產(chan) ,中國經濟表現如何成為(wei) 全球關(guan) 注的焦點。近期,德國經濟領域相關(guan) 專(zhuan) 家對中國經濟表現作出解讀,認為(wei) 中國經濟形勢正在好轉,對德國和世界都意義(yi) 重大。

  德意誌銀行亞(ya) 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斯賓塞日前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yu) 商業(ye) 頻道(CNBC)采訪時指出,中國的經濟形勢正在好轉,並將實現“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他認為(wei) ,當前世界大多數經濟體(ti) 仍在受困於(yu) 疫情防控措施帶來的經濟衝(chong) 擊,中國有望成為(wei) 今年少數仍能夠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ti) 之一。他認為(wei) ,汽車和房地產(chan) 銷售等一係列指標顯示,中國國內(nei) 需求恢複勢頭良好,中國經濟正在恢複常態。中國出口數據也好於(yu) 預期,但受其貿易夥(huo) 伴經濟遭受嚴(yan) 重衝(chong) 擊影響,中國對外貿易仍將麵臨(lin) 嚴(yan) 峻考驗。

  德國NTV在其網站報道中同樣指出,一係列好於(yu) 預期的經濟數據讓世界看到了希望。例如,中國出口雖然出現明顯下滑,但幅度遠小於(yu) 預期,5月份汽車銷售回暖勢頭也比此前的估計要強勁。

  德國伊福經濟研究所(IFO)宏觀經濟學家斯托克利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較第一季度已大為(wei) 好轉。4月份和5月份工業(ye) 生產(chan) 恢複增長,顯示出企業(ye) 訂單數有明顯回升,但零售業(ye) 仍有待進一步恢複。在對外貿易方麵,中國出口增速明顯回升,醫療衛生用品出口拉動效應明顯。

  斯托克利認為(wei) ,總體(ti) 上看,當前供給側(ce) 已經逐步恢複正常,但需求側(ce) 的複蘇仍需更長時間。中國政府在疫情暴發後采取了一係列財政和貨幣措施,這些措施在穩定和恢複經濟方麵發揮的作用還有待繼續觀察。斯托克利表示,作為(wei) 德國企業(ye) 重要的銷售市場和重要供應鏈基地,中國經濟複蘇對德國、歐洲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yi) 。

  德國工業(ye) 聯合會(hui) (BDI)總經理阿希姆·朗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一係列明確的信號顯示,中國經濟今年將走出疫情陰影,重新恢複增長。阿希姆·朗表示,中國作為(wei) 全球範圍迅速增長的重要市場,當前經濟顯示出的積極走勢給德國企業(ye) 帶來了希望。目前,約30%的德國機械製造業(ye) 企業(ye) 認為(wei) ,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今年仍能完成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目標。5月份中國汽車銷售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對德國汽車工業(ye) 意義(yi) 重大。但阿希姆·朗也提醒,伴隨經濟刺激計劃出台,需要警惕部分行業(ye) 受政策刺激出現產(chan) 能過剩的風險。

  德國經濟亞(ya) 太委員會(hui) 總經理施特拉克認為(wei) ,疫情給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仍將持續兩(liang) 年到三年。外貿對中國和德國而言都是經濟的重要支柱,在疫情之下都受到了嚴(yan) 重衝(chong) 擊。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政府推出4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為(wei) 世界經濟的穩定作出了貢獻。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國政府再一次迅速行動,及時推出了一係列政策措施。他表示,如果能夠有效防範潛在的第二波疫情,中國國內(nei) 需求將實現強勁增長,並再次在世界經濟複蘇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市場分析認為(wei)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為(wei) 世界經濟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今年疫情之下中國政府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措施為(wei) 經濟紓困,不僅(jin) 將提振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也將產(chan) 生積極意義(yi)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駐柏林記者 謝 飛)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