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受疫情影響,各國氣候行動會按下暫停鍵嗎?

張倩 發布時間:2020-07-10 14:08: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38℃,北極圈,真實地發生在剛過去的6月。據報道,北極圈內(nei) 西伯利亞(ya) 地區多處氣溫飆升至30℃以上,而世界十大極寒地之一——維爾霍揚斯克小鎮,氣溫一度衝(chong) 破38℃,要知道往年這裏6月的平均氣溫隻有20℃。這是遠在中緯度的我們(men) 難以真實感受到的變化。

  喬(qiao) 伊·布魯克,作為(wei) 英國一位重度咖啡愛好者,他發現鍾愛的埃塞俄比亞(ya) 咖啡最近突然不“香”了。幾經周轉聯係上生產(chan) 商,才知道持續幹旱和極端天氣改變了咖啡原有的風味。沒有足夠的降雨量,咖啡豆就難以正常生長。這不僅(jin) 會(hui) 影響灌木和果實的產(chan) 量,也會(hui) 影響咖啡的風味。因此,埃塞俄比亞(ya) 的農(nong) 民不得不開始種植那些能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的品種。這是我們(men) “喝得著的” 變化。

  新冠肺炎疫情在席卷全球,有人擔憂疫情會(hui) 按下應對氣候變化的暫停鍵嗎?年剛過半,各國對這道題做出不同的回答。

  德國:加大綠色投資,推動電動交通、氫能和鐵路交通等領域減排

  英國脫歐後,德國作為(wei) 歐盟具有影響力的成員國之一,進一步加大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

  據德國之聲報道,德政府6月通過了一項總價(jia) 值為(wei) 1300億(yi) 歐元的經濟複蘇計劃方案(2020年-2021年)。這一方案中有共計500億(yi) 歐元被命名為(wei) “未來方案”(future package),聚焦於(yu) 考慮氣候變化和數字化轉型的影響。方案涉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項舉(ju) 措,包括電動交通、氫能、鐵路交通和建築等領域。

  方案提到,將大力提振電動交通,將對電動車的銷售補貼翻倍(從(cong) 現在的每輛車補貼3000歐元提升至6000歐元),對插電式和混合動力車的補貼總計達22億(yi) 歐元,有效期到2021年12月。投資25億(yi) 歐元用於(yu) 充電設施和電動交通、電動電池的研發。車輛稅將更關(guan) 注乘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以扶持低排放和零排放車輛。此外,投資20億(yi) 歐元用於(yu) 汽車生產(chan) 商和供應商的技術創新。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前,德國在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要求是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40%,減至 7.5億(yi) 噸二氧化碳當量。根據德國官方發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德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wei) 8.05億(yi) 噸,較上年下降6.3%,是2009年以來的最大降幅。與(yu) 1990年相比,德國2019年排放量減少了35.7%。因此,德國科研機構預測,根據2019年的減排趨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國和其他地方的爆發導致工業(ye) 生產(chan) 和運輸放緩,德國達到甚至很可能超過40%的目標。

  對此,德國環境署署長德克梅斯納持有不同的意見,“雖然疫情肯定會(hui) 對減排產(chan) 生一次性影響,但這不會(hui) 帶來整體(ti) 的結構性變化,甚至可能掩蓋能源變革的急迫性。”德國環境部和經濟部最近委托科研機構進行的研究發現,德國政府采取的能源轉型措施,特別是淘汰煤電的力度仍然不足,因此德國距離實現2030年減排55%的目標,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適時出台綠色經濟計劃十分有必要,這將有利於(yu) 德國在接下來10年瞄準減排方向,順利完成能源變革和轉型。

  美國:眾(zhong) 議院提出氣候建議,難掩聯邦政府舉(ju) 棋不定

  在疫情迅速蔓延之下,美國還是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有所動作。近日,2019年剛設立的美國眾(zhong) 議院氣候危機特別委員會(hui) 發布一份名為(wei) “解決(jue) 氣候危機”(Solving the Climate Crisis)的報告,描述了美國國會(hui) 如何能幫助美國在205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

  這份報告長達500多頁,提出了一係列氣候政策建議,主要包括頒布清潔能源標準以推動電力行業(ye) 在204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在2035年前,零排放小汽車占新增銷售的100%。2040年前,零排放重型卡車占新增銷售的100%。在2030年前,所有新建的居民建築和商業(ye) 建築達到淨零排放等內(nei) 容。

  對於(yu) 這項行動計劃,地方政府和民間組織都表示了支持。弗洛裏達州奧蘭(lan) 多市長Buddy Dyer表示,“弗洛裏達州在麵對颶風、洪水、海平麵上升和極端熱浪等氣候變化的影響時尤其脆弱。奧蘭(lan) 多城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零碳排放,並且盡我們(men) 所能來減少氣候變化對居民們(men) 的影響。我們(men) 已經準備好100%利用可再生能源向城市供電,推動奧蘭(lan) 多城的輪船和大巴向零排放轉型。”

  事實上,在過去4年裏,美國的州、城市、商業(ye) 界和投資界領袖在敦促設立氣候政策、發展清潔能源經濟上取得了較好成績。眾(zhong) 議院應對氣候危機特別委員會(hui) 的報告為(wei) 聯邦政府參與(yu) 並加速這些行動鋪設了基礎。

  然而,眾(zhong) 議院之舉(ju) 似乎還不能與(yu) 聯邦政府的意願劃等號。一邊,眾(zhong) 議院作為(wei) 美國的立法部門,提出氣候政策建議,令不少美國州、市層麵備受鼓舞,試圖進一步加大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另一邊,聯邦政府近期開始對現存法律動作頻繁。今年6月,聯邦政府修改第401項條款,收回《清潔水法》中地方政府對能源項目的部分環境審批和監管權。據悉,聯邦政府還將目光瞄向《國家環境政策法》,希望通過改變關(guan) 鍵條款,放寬環境管製,讓被“卡”的能源項目快速“通關(guan) ”。

  當前是否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議題,聯邦政府仍舉(ju) 棋不定。近期,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特朗普正在考慮開放佛羅裏達州海岸進行石油鑽探。這與(yu) 他兩(liang) 年多年的保證南轅北轍。2017年12月,特朗普曾在佛羅裏達州彭薩科拉灣中心發表聲明稱,美國不會(hui) 將石油和天然氣鑽探延伸到佛羅裏達州的水域,充分考慮當地人和州的利益。對此,當時包括紐約州在內(nei) 的其他沿海州政府紛紛表示:其他沿海地區能否擁有類似待遇。結果,3年不到,風向再次轉變,佛羅裏達州的命運也將難以琢磨。

  澳大利亞(ya) :首創“礦業(ye) 氣候行動計劃”,仍遭輿論唱衰

  近日,澳大利亞(ya) 礦業(ye) 理事會(hui) (MCA)發布一份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的行動綱領《氣候行動計劃書(shu) 》,引起各界爭(zheng) 議。據悉,這份計劃書(shu) 旨在通過多領域引領礦業(ye) 部門助力澳經濟脫碳,並完成氣候目標。

  計劃書(shu) 由兩(liang) 部分組成,分別是“支持3個(ge) 核心目標的10個(ge) 框架”和“包含30項活動的3年規劃”。但計劃書(shu) 隻有薄薄的3頁,關(guan) 於(yu) 10個(ge) 框架的內(nei) 容並未詳述,而3年規劃也隻是強調了MCA將每年進行審查以確保礦業(ye) 部門與(yu) 澳氣候行動目標一致:在《巴黎協定》框架下,到2030年,碳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26%。然而,這份計劃因缺少明確包含減少動力煤產(chan) 量或煤電使用的目標,不僅(jin) 沒能引起各大礦企的共鳴,反而因為(wei) “目標不明、細節不足、力度不大”招致不少輿論抨擊。

  3頁紙如何承載這樣宏偉(wei) 的目標?一些媒體(ti) 紛紛提出質疑。《悉尼先驅晨報》指出,這份“澳首創”的礦業(ye) 氣候行動計劃,主要是受礦業(ye) 公司、市場投資者和環保團體(ti) “逼迫”,不得已出台的一份文件,就是一場形式主義(yi) 的“作秀”。如果澳礦業(ye) 部門繼續如此“不恰當”地處理氣候問題,礦業(ye) 衰落將比想象中來得更早。

  南非《礦業(ye) 周刊》日前報道稱,澳大利亞(ya) 關(guan) 鍵礦產(chan) 開發辦公室正在與(yu) 澳大利亞(ya) 地球科學局合作,以開發一個(ge) 基於(yu) 網絡的關(guan) 鍵礦產(chan) 門戶網站,旨在評估澳境內(nei) 選定的關(guan) 鍵礦產(chan) 的經濟和地質潛力。這充分體(ti) 現出澳大利亞(ya) 對於(yu) 開發礦業(ye) 仍舊野心勃勃。

  數據顯示,目前采礦業(ye) 在澳大利亞(ya) GDP所占比重接近6%,對國民收入貢獻較大,是財政收入和養(yang) 老基金股息的主要貢獻者。但作為(wei) 全球最大煤炭出口國,澳大利在全球經濟脫碳進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關(guan) 鍵。

  顯然,澳洲各界對這份氣候行動計劃不買(mai) 賬。澳輿論普遍認為(wei) ,聯邦政府低估氣候風險、一意孤行地推進礦業(ye) 部署,將導致澳大利亞(ya) 與(yu) 全球的綠色脫碳進程脫軌,未來將很難抵抗與(yu) 氣候有關(guan) 的衝(chong) 擊。

  為(wei) 免受更多議論抨擊,目前礦業(ye) 巨頭必和必拓、力拓作為(wei) 澳大利亞(ya) 礦業(ye) 理事會(hui) 兩(liang) 大成員迅速做出“澄清”。必和必拓和力拓均設立“到2050年實現運營淨零排放”的目標。據悉,必和必拓已經開始審查與(yu) 理事會(hui) 的關(guan) 係,可能考慮通過停止繳納年費的方式暫停在MCA的會(hui) 員資格。

  新聞熱評

  急需提升民眾(zhong) 的“氣候認知”水平

  張倩

  疫情當然不會(hui) 令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舉(ju) 措按下暫停鍵,因為(wei) 世界範圍內(nei) 綠色低碳進程已經開啟,某些國家臨(lin) 時調頭難免遭受眾(zhong) 議。但近年來,美國和澳大利亞(ya) 擁抱化石能源的一些舉(ju) 措,著實讓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駛入“慢倍速”階段。而要讓“慢倍速”恢複到正常速度、甚至是加速,不僅(jin) 需要政府態度的轉變,也需要更多民間力量的支持。

  若想獲得民間力量的支持,自然離不開提升公眾(zhong) 的“氣候認知”水平。目前,澳大利亞(ya) 堪培拉大學對2131名澳大利亞(ya) 人進行的有關(guan) 氣候變化的新聞消費調查顯示,認為(wei) “氣候變化一點也不嚴(yan) 重”的澳國民數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liang) 倍以上。

  在澳洲,約58%的受訪者認為(wei) 氣候變化是非常嚴(yan) 重的問題,約21%的受訪者認為(wei) 有些嚴(yan) 重,約10%的受訪者認為(wei) 不是非常嚴(yan) 重,而有8%的受訪者則完全否認氣候變化危機。

  盡管超過一半的澳國民認為(wei) 氣候變化非常嚴(yan) 重,但這一比例仍然低於(yu) 全球平均水平的69%。堪培拉大學收集到的數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40個(ge) 國家中,澳大利亞(ya) “氣候否認率”達8%,是全球平均水平3%的兩(liang) 倍以上,僅(jin) 次於(yu) 美國和瑞典。而在“氣候否認率”上,美國成為(wei) 全球第一的國家,高達12%。

  澳洲民眾(zhong) 對氣候問題“缺乏認知和參與(yu) ”的情況令人不安。澳大利亞(ya) SBS廣播公司新聞網指出,這直接反映出澳政府在此問題上缺乏政治行動力。與(yu) 此同時,美國作為(wei) 煤炭開采大國,群眾(zhong) 否定氣候變化的影響、對氣候變化持懷疑的比例成為(wei) 全球第一,值得其政府和各界反思。

  應對氣候變化,不是迫於(yu) 各界輿論壓力的衍生品,不是“形式”大於(yu) “內(nei) 容”的展示品,而是一個(ge) 成熟的國家著眼於(yu) 未來發展的必需品。不論是北極圈內(nei) 的38℃高溫,還是失去原本風味的咖啡豆等農(nong) 作物,又或是一個(ge) 瀕臨(lin) 消失的小島國,都在告訴我們(men) :開弓沒有回頭箭,綠色低碳的潮流終不可逆。

  還有哪些地區

  正因氣候變暖改變?

  四川

  四川省氣候中心的分析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川西高原持續變暖,積雪日數每10年減少6.2天。

  根據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yu) 環境研究所的分析,“蜀山之王”貢嘎山冰川東(dong) 坡的海螺溝冰川平均每年消退25-30米,冰川厚度持續減薄。

  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冰川灣,麵積330萬(wan) 公頃,形成於(yu) 4000年前的小冰河時期。綿延的高山終年積雪,形成鱗次櫛比的冰川奇景,構成令人心神馳往的冰雪幻境。然而,就在不久之前,一群旅客在這裏親(qin) 眼目睹了千年冰川轟然倒塌的一幕。

  澳大利亞(ya)

  2019年2月,澳大利亞(ya) 官方確認齧齒類動物珊瑚裸尾鼠滅絕。1845年,英國海員第一次在澳大利亞(ya) 北部海岸附近發現這種體(ti) 型龐大的老鼠,它有著古怪的、隆起的鼻子和棕紅色的毛。

  據了解,珊瑚裸尾鼠是全球首個(ge) 因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麵上升而滅絕的哺乳動物。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