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禁漁令”落地有聲
讓“禁漁令”落地有聲(來信調查·跟蹤報道)
6月29日,本報讀者來信版刊發“來信調查”《長江禁漁,為(wei) 何還有禁而不止的現象》,反映了長江十年“禁漁令”實施後,沿江多地偷捕現象時有出現、漁政執法力量較為(wei) 薄弱、漁民生活有隱憂等問題。報道刊發後,引起廣泛關(guan) 注。
連日來,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令”,沿江地區迅速行動、多措並舉(ju) :有的省份開展實地調研,要求做好退捕漁民轉產(chan) 就業(ye) 安置、生計保障;有的省召開省委常委會(hui) ,加強對禁捕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協調聯動和督促檢查;有的省份研究增加沿江市縣漁政執法人員編製,確保人員力量、裝備條件與(yu) 禁捕任務相匹配……
針對長江禁漁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突出問題,沿江地區有哪些做法可以借鑒?十年禁漁,該如何持續抓好?近日,記者再赴長江沿岸多省市走訪調查。
針對退捕漁民人數多、年齡大、文化程度不高實際情況
多措並舉(ju) ,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
從(cong) 安徽安慶漁港驅車不到10分鍾,記者來到了位於(yu) 大觀區的漁民新村。黝黑的膚色、粗壯的手臂、飽經滄桑的麵龐,眼前這名中年人叫王冬喜。他曾是一個(ge) 地地道道的漁民,在政府幫扶下,退捕上岸,告別了從(cong) 事20多年的漁民生涯。
王冬喜家裏幹幹淨淨,衣櫃、電扇、餐桌布置得井井有條。他說:“房子是兩(liang) 室一廳,78平方米,屬於(yu) 漁民安居工程,由政府統一建造。買(mai) 這套房子,政府給了4萬(wan) 元補貼,自己也出了一部分。粗算下來,比購買(mai) 同等麵積的商品房劃算。”
近年來,安慶市大力推進漁民安居工程,不少像王冬喜一樣的漁民退捕上岸,實現安居樂(le) 業(ye) 。大觀區漁政站站長何廣勝說,一方麵,對減船退捕漁民實行補償(chang) ,讓漁民基本生活有保障;另一方麵,積極拓寬退捕漁民轉產(chan) 就業(ye) 渠道。比如,為(wei) 漁民舉(ju) 辦就業(ye) 幫扶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加強就業(ye) 技能培訓,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盡量保證每戶有一人以上就業(ye) 。
“以前打魚,天天漂在江上,遇到大風大浪是常有的事,整天提心吊膽!”王冬喜坦言,由於(yu) 風吹日曬,絕大多數漁民患有多種疾病,上岸轉產(chan) 就業(ye) 對身體(ti) 也有好處。
記者調查了解,為(wei) 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沿江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但也有個(ge) 別地方存在退捕漁船和漁民的底數不清、部分退捕漁民尚未轉產(chan) 安置等問題。對此,沿江不少地方迅速行動。比如,對漁船漁民基本情況開展“回頭看”,逐船逐人登記造冊(ce) ,做到不落一船一人;全麵清理取締非法漁船,做到應退盡退、應補盡補、到船到戶;通過資金補償(chang) 、就業(ye) 扶持、建設安置住房等多種形式,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
“剛開始,漁民有意見。管理處主動進門入戶把政策講清楚,並‘嚴(yan) 把三關(guan) ’,讓漁民吃下定心丸。”湖南嶽陽市南湖新區月山管理處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張勇說,“嚴(yan) 把入戶關(guan) ,做到每戶必驗、每船必查;嚴(yan) 把審查關(guan) ,專(zhuan) 業(ye) 漁民身份認定,村組、社區、管委會(hui) 層層把關(guan) ;嚴(yan) 把監督關(guan) ,每輪審查結果及時公示,接受監督。”目前,南湖新區105戶453名漁民的補償(chang) 工作已全部完成。
前不久,江蘇揚州市邗江區瓜洲鎮漁業(ye) 村漁民王桂榮上交了捕撈證,政府補貼15萬(wan) 元回購了他的3條船,並提供了安置房。“補貼到位,生活有奔頭,肯定願意上岸。”王桂榮說。
針對捕運銷購分工明確、手段隱蔽,形成地下產(chan) 業(ye) 鏈現象
重拳出擊,防止非法捕撈再次回潮
“強化執法監管,打擊違法犯罪,打得嚴(yan) 、打得準,才能退得出、穩得住。迅速開展行動,斬斷非法地下產(chan) 業(ye) 鏈。”6月30日,在江蘇省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推進會(hui) 上,江蘇省政府副秘書(shu) 長諸紀錄提出要求。
江蘇鎮江市公安局食藥環偵(zhen) 支隊政委梅榮介紹,以往對於(yu) 非法捕魚,大多由漁政部門負責,以行政罰款和教育為(wei) 主。近年來公安機關(guan) 把非法捕撈列為(wei) 重點打擊的刑事案件之一。
“2018年查處犯罪嫌疑人75名,2019年查處了53名,今年以來僅(jin) 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梅榮說,以往長江禁漁期一般是3月1日至6月30日,共4個(ge) 月。今年開始全年禁捕,禁漁期長了,非法捕撈卻大幅減少,治理成效初顯。
長期以來,由於(yu) 少數人的消費習(xi) 慣,非法捕撈野生江魚有利可圖,導致偷捕現象時有發生。對此,記者調查了解到,一些地方重拳出擊,采取白天與(yu) 夜間、明查與(yu) 暗訪相結合的檢查方式,力爭(zheng) 從(cong) 源頭和終端斬斷地下產(chan) 業(ye) 鏈,防止非法捕撈再次回潮。
今年4月30日深夜,湖北潛江市漁政局開展巡查執法。2時28分,執法人員乘漁政執法艇在漢江澤口水源地保護區附近江麵發現,一艘鋼製機動船上有人正在收網。潛江市漁政局局長何金龍說:“檢查發現船舶儲(chu) 物艙有三層網兩(liang) 副,船前甲板有長約60米的密眼刺網一副,刺網上有大量活體(ti) 刁子魚,船舶活水艙有活體(ti) 鯉魚、鯿魚各兩(liang) 尾。”
“該案已移送公安機關(guan) 立案偵(zhen) 查,打破了群眾(zhong) 在禁漁期、禁漁區電魚、毒魚、炸魚或漁獲物較多才入刑的固有觀念,有效震懾了非法捕撈者。”何金龍說。
“我這裏賣的水產(chan) 品以人工養(yang) 殖為(wei) 主,也沒有其他渠道購買(mai) 江鮮。”近日,記者走訪安徽某市一大型農(nong) 貿市場,詢問是否有長江江鮮售賣,一名店主表示。
隨後,記者走訪多家商鋪,店主均表示,非法捕撈涉嫌刑事犯罪,大部分人不敢鋌而走險,市麵上明目張膽賣江鮮的少了。
消費管住嘴,執法邁開腿。安徽蕪湖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該局聯合市場監管局采取“四不兩(liang) 直”方式,深入菜市場和餐飲行業(ye) 開展市場監督檢查。同時,在農(nong) 貿市場、批發市場等地張貼《關(guan) 於(yu) 禁止經營長江刀魚等長江江鮮的通告》,明確告知長江禁漁製度、禁漁範圍、禁漁時間和舉(ju) 報電話等。
針對水域點多麵廣,漁政執法力量相對薄弱問題
群防群治,捕魚人變成護漁員
6月30日天剛微亮,李士喜便穿著“宜昌漁政”工作服,從(cong) 周家河村出發,往猇亭大橋方向駛去,開始一天的巡護工作。
今年58歲的李士喜,家在湖北宜都市紅花套鎮周家河村。此前他是一名“資深”漁民。“從(cong) 25歲開始就以捕魚為(wei) 生,一幹30多年。沒想到有一天,我會(hui) 從(cong) 捕魚人變成護漁員。”
近年來,為(wei) 積極引導社會(hui) 團體(ti) 和群眾(zhong) 廣泛參與(yu) 退捕水域漁業(ye) 資源巡護,建立新形勢下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效管理機製,宜昌市漁政監察支隊聘請了退捕轉產(chan) 漁民加入協助巡護長江工作,將捕魚人轉變為(wei) 護漁員。
“9公裏的湖岸線,水域廣闊。我們(men) 整個(ge) 農(nong) 管站隻有5個(ge) 人,監管力量捉襟見肘。”湖南嶽陽南湖新區月山管理處農(nong) 業(ye) 管理站站長劉石玉說,老漁民對漁汛信息、水域情況更熟悉,他們(men) 加入巡湖隊,可以協助漁政有效打擊非法捕撈。此外,調動群眾(zhong) 積極性,形成群防群治,還能促進長江大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記者調查了解到,針對水域點多麵廣,漁政執法力量相對薄弱問題,各地加強部門、地域聯動,實現常態化監管。
蕪湖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強部門協作,建立水上聯合執法機製,嚴(yan) 厲打擊長江流域蕪湖段及其重要水域非法捕撈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wei) 。同時,加強工作聯動,將打擊非法捕撈與(yu) 禁捕退捕等工作結合起來,建立發現、舉(ju) 報、查處、問責機製。
湖北武漢市公安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警方將加強與(yu) 漁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協作,緊盯線索發現、源頭治理、行業(ye) 消費等重點環節,抓好全鏈條管控。針對水上警務特點,積極探索完善水上警務信息化工作平台,推動實現水域全天候精準打擊。
記者 金正波 王偉(wei) 健 田先進 範昊天 申智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