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印發《通知》要求: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

劉坤 發布時間:2020-07-20 17:49:00來源: 光明日報

  當前,塑料製品廣泛應用於(yu) 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小到吸管、塑料袋,大到家電、汽車,其身影可謂無處不在。然而,隨著塑料製品的消耗量快速上升,“白色汙染”問題日益嚴(yan) 峻。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進一步做好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特別是完成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作出部署。

  治理塑料汙染,普通消費者可以發揮什麽(me) 作用?禁限部分塑料製品是“一刀切”嗎?禁限後,有哪些替代產(chan) 品可使用?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guan) 專(zhuan) 家。

  塑料製品替代方案多種多樣

  2007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限製生產(chan) 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規定從(cong) 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nei) 禁止生產(chan) 、銷售、使用厚度小於(yu) 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要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chang) 使用製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該政策被國內(nei) 外媒體(ti) 稱為(wei) 中國的“限塑令”。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hui) 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shu) 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hui) 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製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ye) 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中國商業(ye) 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張麗(li) 君介紹,近日印發的《通知》對推進塑料汙染治理進行了再部署、再動員,同時也明確了工作的細化執行標準。根據《通知》及細化標準,不可降解塑料袋是指商場、超市、藥店、書(shu) 店等用於(yu) 盛裝及攜提物品的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不包括基於(yu) 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於(yu) 盛裝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麵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連卷袋、保鮮袋等。

  “隨著公眾(zhong) 環保意識的提升,當前許多消費者已經養(yang) 成了自備購物袋的習(xi) 慣。”張麗(li) 君說,塑料購物袋的替代方案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很多商超為(wei) 消費者提供無紡布環保購物袋、紙質購物袋,以及對環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一些書(shu) 店采用簡易的牛皮紙包裹取代購物袋,收到了較好效果。

  另外,在一次性塑料吸管方麵,張麗(li) 君表示,一些餐飲企業(ye) 通過改造冷飲杯蓋,用自帶飲嘴的杯蓋代替“吸管+杯蓋”組合,較好地替代了飲品的吸管功能。同時,可降解塑料吸管等替代產(chan) 品也在積極生產(chan) 和應用中,相關(guan) 產(chan) 品逐漸成熟,可為(wei) 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提供有力支撐。

  生產(chan) 方式和消費習(xi) 慣轉變有緩衝(chong) 期

  禁限部分塑料製品是“一刀切”嗎?答案是否定的。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溫宗國認為(wei) ,《通知》充分考慮到社會(hui) 應用場景、行業(ye) 發展與(yu) 人民生活的剛性需求,對特定場景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特殊需求進行豁免,為(wei) 企業(ye) 生產(chan) 方式和消費者消費習(xi) 慣轉變提供了緩衝(chong) 期。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德元表示,塑料製品具有方便實用的特點,在一些特殊時期或特定場景下,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限塑工作也不能不顧實際情況搞“一刀切”,需要對特殊情況進行適當豁免。

  “《通知》細化標準在一次性塑料棉簽的禁止使用上,就充分考慮到了醫療應用領域的特殊需求,對醫療器械類塑料棉簽進行豁免。”張德元說,考慮到當前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的特殊需要,細化標準明確,在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hui) 安全事件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期間,用於(yu) 特定區域應急保障、物資配送、餐飲服務等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免於(yu) 禁限使用。

  在張德元看來,塑料汙染治理既要旗幟鮮明地大力推進,也要兼顧實際生活中的可行性,循序漸進,實現科學管理、精準管理和動態管理。

  塑料汙染防治需要社會(hui) 主體(ti) 廣泛參與(yu)

  “一家連鎖快餐企業(ye) 已於(yu) 今年6月宣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的堂食及外帶中停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溫宗國說,塑料汙染治理涉及範圍寬廣,需要行業(ye) 積極探索實踐。

  溫宗國表示,塑料汙染防治需要營造社會(hui) 主體(ti) 廣泛參與(yu) 、共抓共治的良好氛圍。包括塑料製品生產(chan) 廠商、使用廠商、平台企業(ye) 、消費者、回收利用廠商、政府、公眾(zhong) 等在內(nei) 的所有產(chan) 業(ye) 鏈主體(ti) ,均需進一步明確應承擔的治理塑料汙染的環境責任,達成共同應對塑料治理難題的共識。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趙凱認為(wei) ,電商、快遞企業(ye) 要從(cong) 倉(cang) 儲(chu) 、包裝、運輸、末端配送等各環節展開“綠色”建設,推廣可循環包裝、免膠帶紙箱、瘦身膠帶、全生物降解袋等,逐步擴大可循環快遞包裝使用範圍;積極打造綠色供應鏈,構建倉(cang) 運配全鏈條的綠色發展模式。外賣平台要從(cong) 源頭減量,推動包裝升級以及下遊回收分類與(yu) 循環利用,免費投放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引導平台商戶使用生物降解包裝。

  “零售、餐飲行業(ye) 停止使用部分一次性塑料製品,可能會(hui) 對傳(chuan) 統的消費方式產(chan) 生影響。”張麗(li) 君說,改變不合理的消費方式,減少塑料汙染,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內(nei) 容,也是每個(ge) 消費者應盡的社會(hui) 責任。消費者可以在日常消費中使用可循環利用產(chan) 品,從(cong) 身邊小事做起,逐漸養(yang) 成適度消費、綠色消費新習(xi) 慣。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