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上守橋人:“風口浪尖”上護衛通行安全
鄱陽湖上守橋人:“風口浪尖”上護衛通行安全
央視網消息(記者 康彥龍 通訊員 丁波 王浩):“我們(men) 24小時守在橋上,就是要確保大橋和列車安全。”九江橋工段琵琶湖路橋養(yang) 修工區工長黨(dang) 頡明正手握望遠鏡,用眼睛逐段“掃描”著鄱陽湖廣闊的湖麵。
為(wei) 跨江大橋設備進行“診斷把脈”,及時發現並排除隱患,是橋梁守護者黨(dang) 頡明和工友們(men) 的日常工作。多年來,無論雨雪風霜,他們(men) 都夜以繼日地守護著過往列車的安全。
黨(dang) 頡明和工友們(men) 所守護的九景衢鐵路鄱陽湖特大橋全長5500米,橫跨於(yu) 鄱陽湖之上,有144個(ge) 橋孔、十四萬(wan) 多套高強螺栓。加之大橋處於(yu) 風口位置,所受風力最大時能達到六七級,被稱為(wei) “風口浪尖”上的鐵路橋。
“洪水這麽(me) 大,每天有近百趟列車要在大橋上通過,我們(men) 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連日來,江西多地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鄱陽湖水位持續超警戒線,為(wei) 了確保大橋和列車安全,黨(dang) 頡明和工友需每天步行近4公裏前往看守點,24小時值守在那裏。
工作靠吼,攔停超限船舶20多艘
“大橋上安裝了自動水位測量儀(yi) ,可以實時向安全調度中心報告水位情況,我們(men) 還可以通過監控攝像頭觀察過往船隻,發現超高超限的大型船隻,要立即用喇叭呼停,防止撞上大橋鋼梁。”麵對連日來大雨引發的洪水,黨(dang) 頡明和工友盯守在大橋上,發現安全隱患要及時啟動警報係統。
“封航前,大橋這兒(er) 往來各類船隻很多,眼睛都快看花了,目前船隻相對少了些,但是有可能危及到大橋安全的船,一條也不能放過。這些天我們(men) 已經攔停了20多艘。”黨(dang) 頡明說,那些又寬又高的大型船隻最容易給大橋造成傷(shang) 害,尤其是挖砂輪和吊機船,船上的呆架、腕臂及掛鉤高度超限,很容易撞傷(shang) 大橋鋼梁。
攔停船舶需要使用大功率喇叭向船隻喊話,受持續暴雨和使用過頻影響,導致喇叭日前出現了一次故障,黨(dang) 頡明和工友冒雨進行了換修作業(ye) ,確保喊話喇叭24小時全天候不“失聲”。
風雨無阻,在“空中搖籃”排除故障
除了要防止大船撞上大橋,黨(dang) 頡明和工友還要定時穿過290米的箱梁到鋼梁下,觀察大橋螺栓有沒有斷裂,橋墩有沒有被船隻擦傷(shang) ,發現故障或隱患都需要及時排除。
據了解,鄱陽湖特大橋每月都要進行一兩(liang) 次全麵巡查,黨(dang) 頡明所在的工區主要負責九景衢鐵路鄱陽湖大橋和K288+550-K335+383區段雙線所有橋梁、涵洞、隧道、路基,以及路外安防、路外環境的檢查養(yang) 護,最忙的時候就是春檢、秋檢和汛期防洪時期。
入汛後,為(wei) 了確保橋梁設備狀態良好,需要對大橋進行加密檢查。黨(dang) 頡明帶領工友對橋上全部的螺栓檢查一遍,少則兩(liang) 三天,多則七八天,每天要作業(ye) 12個(ge) 小時左右。
鄱陽湖的潮濕氣候和列車經過時的震動都會(hui) 造成螺栓鬆動,最多的時候一天就要更換八九十套。上橋作業(ye) ,大橋的箱梁是黨(dang) 頡明和工友進行檢修的必經之路,這裏漆黑一片,走過8個(ge) 這樣的箱梁,才能到達懸空19米的檢查梯。隻要湖麵上的風力稍微大一些,懸空在湖麵上的檢查梯,就會(hui) 被吹得不停搖晃,猶如“空中搖籃”。
鄱陽湖的天氣,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突然到來的風雨,會(hui) 給高空檢修作業(ye) 帶來更大的難度。
與(yu) 黨(dang) 頡明一起守橋的工友鄭慧敏說,檢修大橋發現的故障和隱患,他們(men) 能夠修複的就直接修複了,如果碰上兩(liang) 個(ge) 人修複不了的,就需要從(cong) 工區抽調人手來搶修,確保故障能夠及時排除。
“我覺得作為(wei) 一名鐵路職工責任很大,隻有我們(men) 工作認真負責,把鐵路設備守住了,不出現問題,列車就能正常運行,這樣大家的出行才不受影響。”黨(dang) 頡明告訴記者。
堅守“孤島”,主食是守橋“三件寶”
連日來,通往大橋的陸路交通已被洪水阻斷,守護大橋的看守房仿佛是汪洋中的一個(ge) “孤島”,島上也僅(jin) 有守橋人而已。鄱陽湖特大橋日間需要行車,一般隻能在淩晨2點到4點之間,待高鐵停運後,鐵路檢修人員才能上線路作業(ye) 。
“我們(men) 兩(liang) 個(ge) 人,吃住都在這裏。”夜半時分,與(yu) 黨(dang) 頡明輪班的工友鄭慧敏沿著鋼軌步行近4公裏前往看守點,帶去每天必需的給養(yang) 。他們(men) 笑著說,守橋有“三件寶”—— 火腿腸、泡麵加麵包,一件都不能少。
因為(wei) 還沒有成家,黨(dang) 頡明一直住在工區,正常情況下每年回一次陝西渭南老家。“入汛以來,工區24小時有人值守,我這幾個(ge) 月一直在工區,天氣好一些的話,安排家近一點的職工回去,我基本上一直在工區值班。”黨(dang) 頡明說。
守橋是連軸轉的,活動區域就是大橋和看守房兩(liang) 點一線。每天有近百趟列車要在大橋上通過,檢修工作必須夜以繼日,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總有人回不了家。
“我們(men) 在這裏值守,大橋安全,我就安心。”黨(dang) 頡明說,“希望汛期盡快過去,可以讓工區的職工們(men) 休整一下,我要給自己放兩(liang) 天假,好好地睡一覺。”
駐守大橋,做好大橋安全的守護者
“這裏下一個(ge) 月的雨,比我老家渭南下一年的水都多。”黨(dang) 頡明,這個(ge) 出生在黃土高原的陝西漢子,從(cong) 來沒想過自己會(hui) 與(yu) 大江大湖如此貼近。
2015年從(cong) 學校畢業(ye) 後,黨(dang) 頡明來到九江,選擇到鐵路上工作,他參加工作5年多,養(yang) 護大橋快4年了。黨(dang) 頡明所在的工區目前有24人,其中像他一樣的90後青年職工12人,占了一半。
多年來,隻要線路出現峰值或發現設備隱患,黨(dang) 頡明所在班組就必須立即安排整治。日常設備養(yang) 修工作通常在淩晨進行,冬季,橋上風大空氣濕冷,站在明橋麵上江風會(hui) 從(cong) 褲腿倒灌進來,為(wei) 了讓身體(ti) 暖和,保證在有限時間點內(nei) 完成工作,有的人就用繩子把褲腿紮起來,防止風從(cong) 褲腿裏鑽進來。
經過多年的磨煉,黨(dang) 頡明漸漸克服了恐高症,也熟悉了大橋每一處設備情況,能夠準確地找出大橋的病害進行整治。“現在上鄱陽湖大橋檢查作業(ye) 再也不怕了,間歇的時候還能欣賞美麗(li) 的鄱陽湖風景呢。”
目前,鄱陽湖水位比之前下降了幾十厘米,但水位還是很高,仍然處於(yu) 危險期,後續設備檢查任務還很重。“能夠在今年汛情這麽(me) 嚴(yan) 重的情況下,保障高鐵運行安全,覺得很自豪,在抗洪救災工作中,也貢獻了自己的一點力量。”黨(dang) 頡明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