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廢棄物:一座尚待開采的“金礦”
中國是世界70%的電子廢棄物集散地,又是電子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和消費大國。隨著企業(ye) 自身發展的需求以及“互聯網+”的快速融合,各式各樣的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創新回收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7月26日,在位於(yu) 重慶大坪正街某小區的一家廢品收購站前,打算處置舊手機的劉女士正發愁:“廢品收購站現在不收電子產(chan) 品,說他們(men) 不具備拆解的資質,怕被環保部門處罰。”最後,她無奈以近乎白送的低價(jia) 賣給收廢品商販。
據了解,由於(yu) 電子行業(ye) 的快速發展,電子廢棄物正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長,成為(wei) 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垃圾。中國是世界70%的電子廢棄物集散地,又是電子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和消費大國。據國家環保部統計,目前我國電子廢棄物年產(chan) 量約為(wei) 200萬(wan) 噸。有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我國電子產(chan) 品廢棄量將超過2700萬(wan) 噸。與(yu) 此同時,廢棄電腦和手機的電路板中可回收金屬總價(jia) 值將達到1600億(yi) 元。
拆解業(ye) 帶來財富也付出高昂的環境代價(jia)
日前,聯合國發布的《2020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顯示,去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總量達到了創紀錄的5360萬(wan) 噸,僅(jin) 僅(jin) 五年內(nei) 就增長了21%。並預計2030年這個(ge) 數據將達到7400萬(wan) 噸。工信部數據顯示,近年我國每年主要電器電子產(chan) 品報廢量已超過兩(liang) 億(yi) 台。作為(wei) 全球電子電器產(chan) 品第一大生產(chan) 和消費體(ti) ,我國報廢的電視、冰箱、手機等電子產(chan) 品已超過1100萬(wan) 噸,占世界電子垃圾總量第一。
該報告顯示,2019年隻有17.4%的電子廢棄物被收集和回收。這意味著黃金、白銀、銅、鉑和其他高價(jia) 值、可回收材料大多被傾(qing) 倒或焚燒。據保守估計,這些未回收的電子廢棄物價(jia) 值可達570億(yi) 美元,超過大多數國家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
重慶長江上遊經濟研究中心莫遠明研究員坦言,過去,由於(yu) 沒有足夠的重視和缺乏相關(guan) 的法律和政策,電子廢物回收行業(ye) 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阻礙了資本的進入。隨著中國廢物回收行業(ye) 的增長,以及國家對電子產(chan) 品科技企業(ye) 的關(guan) 注和覺醒,許多回收電子產(chan) 品的回收交易平台已經啟動,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拆解業(ye) 帶來了巨大財富,也付出了高昂的環境代價(jia) 。以國內(nei) 最大的拆解地廣東(dong) 汕頭市貴嶼鎮為(wei) 例,每年都處理超過100萬(wan) 噸的日本、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的電子垃圾。而對貴嶼鎮的河岸沉積物進行抽樣化驗顯示,鋇的濃度是土壤汙染危險臨(lin) 界值的10倍,而錫為(wei) 152倍,鉻為(wei) 1300多倍,鉛的數量則是危險汙染標準的200多倍。
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產(chan) 業(ye) 鏈亟待建立
“這些家電家家戶戶都在用,現在逐步到了更新換代的高峰期。我們(men) 從(cong) 居民家中收購後,集中送到指定的舊家電拆解廠進行分類拆解和回收利用。”重慶某舊家電回收企業(ye) 負責人張華說,舊電視的流通速度比較快,收購後很快就可以運走。但舊手機回收後卻因為(wei) 缺少專(zhuan) 業(ye) 拆解企業(ye) ,隻能暫時囤在倉(cang) 庫裏。現在收了有10多萬(wan) 部手機了,卻賣不出去。
相比張華的舊家電回收企業(ye) ,更多的居民則把舊家電賣給了沿街收攬各類舊貨的“流動大軍(jun) ”。目前,這些蹬著人力三輪車收廢品的個(ge) 體(ti) 戶成為(wei) 回收各類電子垃圾的主力軍(jun) 。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hui) 電子分會(hui) 秘書(shu) 長唐愛軍(jun) 稱,截至目前,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處理企業(ye) 數量達到200餘(yu) 家。然而,很多正規的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ye) 因無法回收到可維持企業(ye) 正常產(chan) 能的電子垃圾,得不到良性發展。
對此,華新綠源總經理王建明告訴記者,由於(yu) 高成本和稅收讓正規處理企業(ye) 開出的回收價(jia) 較低,大多數回收商販更願意把廢舊電器賣給出價(jia) 更高的小作坊。加之市民的回收意識不高,很多人對電子垃圾回收拆解企業(ye) 並不熟悉,認為(wei) 賣給小商販手續更簡便。
目前,我國已有一批具備規模化經營能力、技術設備先進、管理規範的正規回收和處理龍頭企業(ye) ,如中再生、格力、TCL等。正推動回收、處理和利用一體(ti) 化的產(chan) 業(ye) 鏈形成。
位於(yu) 重慶大足區的中天電子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主要從(cong) 事重慶市主城都市區範圍內(nei) 的電子廢棄物綜合處理、處置業(ye) 務。2019年,公司旗下的中天電子、中加環保、順貿再生資源三家公司合計回收廢棄電器約350萬(wan) 台。
“拆解完成後,再進行分類存儲(chu) ,可回收利用的銷售給相關(guan) 企業(ye) 再利用,危廢物則交給有處理資質的企業(ye) 進行處理。”中天公司總經理彭會(hui) 剛說,公司通過生產(chan) 過程控製、erp係統管理、7S管理長效機製的全麵應用,構建起全過程精細化管控模式。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管理機製勢在必行
隨著拆解技術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從(cong) 電子廢棄物中回收提取貴金屬和有價(jia) 值材料的技術發展。電子廢棄物 “錢”途顯現。部分規模化生產(chan) 企業(ye) 進入到行業(ye) 中來,行業(ye) 得到快速發展。但由於(yu) 缺乏統一標準,行業(ye) 發展無序。
從(cong) 法律角度來看,目前缺乏電子垃圾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專(zhuan) 門法律規定。據了解,借鑒發達國家“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的處理方式,我國實行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基金製度,通過財政補貼來鼓勵生產(chan) 企業(ye) 參與(yu) 回收,自建處理企業(ye) 來處置電器廢棄物。不過,目前政策主要對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和電腦等進行補貼。
對此,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曾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建議,建立電子產(chan) 品、家電產(chan) 品跟蹤信息係統,防止其流入二手市場。同時,希望政府部門調整基金補貼額度、擴大補貼品種等問題,給予回收處理企業(ye) 更多的鼓勵扶持政策。
隨著企業(ye) 自身發展的需求以及“互聯網+”的快速融合,各式各樣的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創新回收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例如,綠色消費+綠色回收、互聯網+分類回收回收、兩(liang) 網融合回收、EPR回收等回收模式,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行業(ye) 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據估計,到2030年,我國固廢分類資源化利用的產(chan) 值規模,將可達到7萬(wan) 億(yi) 元至8萬(wan) 億(yi) 元,且帶動4000萬(wan) 至5000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有望成為(wei) 一個(ge) 重要的產(chan) 業(ye) 門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