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理論之花 建設美麗中國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過去走過的路。
曆史的時空中鐫刻下生態文明建設與(yu) 發展新坐標,奮鬥的航程中,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著前行道路。
擁抱新時代,標定新坐標。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進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鬥者
7月18日-19日,一場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hui) 在京舉(ju) 辦。
研討會(hui) 現場,代表們(men) 緊扣主題,談學習(xi) ,說思考,講實踐,氛圍濃厚而熱烈。
研討會(hui) 反映出,近年來,學懂、弄通、做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生態文明建設在全國各地結出累累碩果,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認識在深化——
2012年,黨(dang) 的十八大報告創造性地提出“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明確了生態文明在“五位一體(ti) ”中的突出地位;
2017年,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將“美麗(li) ”納入我國現代化建設目標中;
2018年,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標誌性、創新性、戰略性的重大理論成果正式確立。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思想精華和理論品格,創造性地豐(feng) 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yi) 自然觀,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重大成果。”生態環境部黨(dang) 組書(shu) 記孫金龍強調。
為(wei) 什麽(me)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這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都進行了深刻回答。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彰顯了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特點。”中央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谘詢委員會(hui) 主任徐光春說。
研究在加強——
“2018年至今,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主題的文獻數量呈爆發式增長,其中2019年期刊論文數量同比增長了41%。”生態環境部環境與(yu) 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主任吳舜澤說。
吳舜澤介紹,“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保護”“汙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li) 中國”等話題已經成為(wei) 研究熱點。
除了學術界的關(guan) 注,各級領導幹部學習(x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熱情也十分高漲。
“在中青班,每期選擇生態文明作為(wei) 畢業(ye) 論文主題的學員人數遠遠超過其他主題。去年秋季,一名從(cong) 事生態文明教學的老師承擔了34篇論文指導任務。”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主任龔維斌說。
闡釋更全麵,思考更深入、視角更多元,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研究、學習(xi) 宣傳(chuan) 工作格局正在逐漸形成。
實踐在豐(feng) 富——
“我國生態環境立法工作取得重大進步,立法質量、數量、技術、方法及法律功能等均有重大提升。”全國人大環境與(yu) 資源保護委員會(hui) 法案室主任翟勇說。
“據初步測算,2015年-2019年,萬(wan) 元GDP水耗從(cong) 88.6立方米降至67立方米,下降24%,資源效率顯著提高。”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副司長趙鵬高給出一組數據。
“係統治水,科學實施水資源調度,實現黃河連續20年不斷流,東(dong) 居延海連續15年不幹涸。”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副司長郭孟卓介紹。
“開展以長江為(wei) 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完善休禁漁製度,實現了內(nei) 陸七大重點流域禁漁期製度和主要江河湖海休禁漁製度兩(liang) 個(ge) ‘全覆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張曄說。
……
聯結曆史與(yu) 現實,我們(men) 看到,我國正在以生態文明為(wei) 目標導向,經曆著一場最大規模、最為(wei) 深刻的變革。在黨(dang) 和國家各項工作中,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舉(ju) 措成效日著。
“做到入耳入腦入心、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不斷將學習(xi) 的成效轉化為(wei) 認識問題、研究問題、解決(jue) 問題的立場和能力。”孫金龍說,“要勇做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鬥者”。
以“兩(liang) 山”理論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緣起於(yu) 浙江、踐行於(yu) 全國的“兩(liang) 山”理論,作為(we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已經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識和行動,成為(wei) 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質量發展,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情懷。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從(cong) 人類曆史發展的角度,對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文明興(xing) 衰與(yu) 民族命運、環境質量與(yu) 人民福祉作出闡述。
“‘兩(liang) 山論’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生態環境無價(jia) 或低價(jia) 的傳(chuan) 統認識,豐(feng) 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yi) 生產(chan) 力基本原理的內(nei) 涵,引領治國理政理念和方式發生深刻轉變,為(wei) 破解發展與(yu) 保護難題、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新路徑。”孫金龍指出。
“新縣的羚銳製藥是大別山革命老區第一家上市公司,國家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後,這家企業(ye) 換掉燃煤鍋爐、拆除產(chan) 能落後的生產(chan) 線、打通全產(chan) 業(ye) 鏈,2019年實現產(chan) 值21.34億(yi) 元,僅(jin) 在新縣就納稅2.73億(yi) 元。”
在研討會(hui) 上,河南省新縣縣長夏明夫動情地講述著當地企業(ye) 的故事。“綠色發展不是降低了發展,恰恰是升華了發展。”他說。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高質量發展,是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jue) 不是對立的,關(guan) 鍵在人,關(guan) 鍵在思路。
針對生態功能極為(wei) 重要、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的地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惠遠提出,“借助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等各級財政資金及各方生態補償(chang) 政策,協調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確保‘誰保護、誰受益’”。
“青海以生態保護為(wei) 重點、改善民生為(wei) 核心、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為(wei) 基礎的三江源地區生態補償(chang) 長效機製,已經成為(wei) 我國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建設的典型案例。”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湯宛峰舉(ju) 例道。
向綠色轉型要出路、向綠色創新要動力,綠色經濟釋放發展紅利的舉(ju) 措正遍地開花,百姓富、生態美的步伐更加堅實。
在浙江省安吉縣,從(cong) 開山毀林“賣石頭”到生態旅遊“賣風景”“賣文化”“賣品牌”,轉變帶來了發展新動能,實現了一方水土“富養(yang) ”一方人。
內(nei) 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大力發展環保型工業(ye) 、特色農(nong) 牧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以白浪鎮為(wei) 典型,探索出“生態工業(ye) +特色農(nong) 業(ye) +旅遊”的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路徑。
高質量發展,意味著“兩(liang) 山”的雙向轉化。
“不能隻講索取不講投入,不能隻講發展不講保護,不能隻講利用不講修複。”在綠水青山“變現”的同時,各地積極探索,分享“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的經驗。
貴州省貴陽市在綠水青山價(jia) 值轉換中,堅守有利於(yu) 保護生態環境和綠色發展的底線邊界、技術參數,引進、培育綠色產(chan) 業(ye) ,守護綠水青山。
浙江省雲(yun) 和縣掛牌出讓全國首宗“生態地”,“在評估土地經濟價(jia) 值的同時,我們(men) 同步核算生態環境增值,賦予地塊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土地使用權人對生態環境附加值付費的目標。”縣委書(shu) 記葉伯軍(jun) 說。
“越是經濟轉型發展的關(guan) 鍵時刻,越要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研討會(hui) 上,與(yu) 會(hui) 人員一致認為(wei) ,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倒逼、引導、優(you) 化和促進作用,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堅決(jue) 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研討會(hui) 圍繞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廣泛開展分享和交流,形成了一係列有深度、有價(jia) 值的觀點和成果,對於(yu) 學懂、弄通、做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具有重要意義(yi) 。”生態環境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莊國泰在總結時表示。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明了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目標、原則和路徑,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題中應有之義(yi) ,也是生態文明的基礎和保障。在這方麵,生態環境部門一直在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
“對於(yu) 生態環境保護,我們(men) 應該充滿信心和希望,因為(wei) 老百姓心中是有向往的。”莊國泰說。
近年來,生態環保工作捷報頻傳(chuan) 。抬頭,是醉人的“天空藍”,四顧,是怡人的“生態綠”,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
藍天白雲(yun) 、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鳥語花香田園風光……生態建設目標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緊密相關(guan) ,體(ti) 現出深厚的民生情懷和強烈的責任擔當。
孫金龍指出,要堅持把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wei) 生態環境部門心中的“國之大者”,紮實推進各項重點任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精確問診、靶向治療,突出精準治汙。
汙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大仗、苦仗、硬仗,必須精準施策,不能搞“大水漫灌”。
“通過臭氧汙染分級管控,2017-2019年我們(men) 實現了臭氧濃度三連降,臭氧濃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也實現了三連降。”陝西省西鹹新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李肇娥分享了精準施策的成效。
“在治理時間精準化工作上,各地緊盯重點時段,實施藍天保衛月攻堅行動,開展差異化管控。”生態環境部環境與(yu) 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生態文明理論與(yu) 實踐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越說。
遵循規律、實事求是,突出科學治汙。
“通過三年多的研究,我們(men) 基本摸清了京津冀大氣重汙染基本的成因。”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guan) 中心副主任柴發合說,研究發現,京津冀大氣汙染治理要實施PM2.5和臭氧協同控製,秋冬季以PM2.5削減為(wei) 主,夏季有效防治臭氧汙染。
“還要堅持區域協同,把京津冀和長三角結合起來。”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提出的措施,與(yu) 生態環境部推動蘇皖魯豫交界地區開展聯防聯控的做法不謀而合。
尊重法律、依法行政,突出依法治汙。
《北京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巢湖流域水汙染防治條例》《湖北省土壤汙染防治條例》……地方積極開展立法,完善法規建設,保障中央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jue) 策部署落地生根。
浙江省實現省市縣三級環保與(yu) 司法機關(guan) 聯絡機構全覆蓋,環保與(yu) 司法部門緊密合作、聯動打擊環境違法犯罪的做法已漸成常態。
新時代,新擔當,在治汙攻堅的道路上,市場的力量也不可或缺。
“過去,三峽集團的使命是建設三峽、開發長江。如今,正逐步向管理三峽、保護長江轉變。”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組成員、副總經理孫誌禹說,“三峽集團與(yu) 長江經濟帶11個(ge) 省市全麵對接,簽訂共抓大保護合作協議共85份,積極融入到共抓大保護戰略中。”
“這幾年,環境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擴容、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治理能力繼續增強。”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hui) 會(hui) 長趙笠鈞介紹。
潮平兩(liang) 岸闊,風正一帆懸。
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頭腦,指引航程,建設美麗(li) 中國的征程,必定更加自信、更加從(cong) 容、更加堅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